奈晚推拿两年后扩张到10000家,中医外治诊所还有竞争力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1 18:16 1

摘要:品牌官方数据显示:奈晚推拿已招商签约超1300家、落地约600家门店,到2027年内计划加速扩张至10000家门店规模,成为推拿行业龙头。而此类“新中式养生调理馆”也正被一些知名中医连锁诊所品牌纳入“新拓展计划”,但未来的竞争中谁能更胜一筹?

品牌官方数据显示:奈晚推拿已招商签约超1300家、落地约600家门店,到2027年内计划加速扩张至10000家门店规模,成为推拿行业龙头。而此类“新中式养生调理馆”也正被一些知名中医连锁诊所品牌纳入“新拓展计划”,但未来的竞争中谁能更胜一筹?

作者:东苍

编辑:东苍

在中医非药物技法中,推拿的规模应该是“第一大类”的一个项目。几乎不受限于场景和资质,像水一样可以装进各种“容器”。操作人员也相较不受限于年龄性别和学历专业,可以“批量化速成”。不管是学院还是市场培训机构,能够像工厂一样生产出来各类推拿人才,充分满足医疗单位和养生机构的需求。也以此滋生出了一大批的中医类推拿连锁店。

目前国内中医行业同品牌超过3家的连锁诊所有350+家,此类连锁门店总数量2600个以上,连锁率超5.0%。而以非医疗中医推拿为主的连锁店,体量预测是诊所的10倍以上。连锁推拿店为什么在门店、营收、利润、品牌价值等方面的规模更容易超过中医诊所?

区域内形成规模的以推拿为主的品牌很多,例如常乐、敖叶堂、蓉城阳光、同仁堂古方养生、通透堂、贡小推、端艾堂、莫先生、正清和、五指生等上百家,在如此多的品牌竞争下,奈晚推拿为什么在近两年还能强势崛起,是因为市场空间体量足够大还是奈晚整合了更有竞争力的连锁模型?

奈晚聚焦的7个门店模型关键

门店选址,做到“店找人”。以商业写字楼的楼中店为主,区别于传统的“街边店和CBD商场”模式,面积通常为80—100平米,保障品质感的同时极大降低房租成本。营造一种和目标客户群“都市上班族”是邻居的近距离感,自然而然地融入他们的生活习惯。且在今年下半年开始依托美团的帮助,新店选址效率更高,新店开业的冷启动周期大幅缩短。

装修风格,采用极简风小店模型,装修由总部设计和对接。精准定位“年轻人的推拿小馆”,服务18-35岁的群体为主,尤其是以女性用户为核心目标群体,根据其视觉喜好的设计出整体“轻中式”的国潮养生风,轻松简洁又有趣味内涵,与Z世代消费群体的追捧趋势高度匹配,奈晚也曾荣获“年度十大Z世代创新力品牌”。

人才输送,培训”放松型“技术人才远比“疗效型”技术人才容易得多。奈晚母公司有方大健康集团构建“教育(招生/培训)—就业(输送加盟店)—管理(人才赋能机制)”的标准人才生态。旗下师夫子品牌在1996年就开始深耕大健康职业教育领域,全国开设15个校区。特创“奈晚就业定制班”,专门针对奈晚门店需求定向输出标准化技师人才,可为每个新加盟店保证输送15个名额技师。另外,师夫子与美团共建大健康人才的技术评定标准,推动技师规范化、标准化和持证上岗。

多域营销,尤其是渠道平台和区域企业。充分利用年轻人的互联网习惯,通过美团、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平台获取流量,以及各区域企业”集采式“合作,再通过小程序等线上工具进行留存、裂变,以及丰富的内容和产品营销、权益会员卡刺激用户到店复购。营销策略逐步从经验驱动转向了数据驱动。

客流输送,有赋能和托底。2025年6月与美团达成战略性合作,同时上线500家,线上会员数突破50万,成为美团休娱行业代表品牌,这是其快速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品牌成为美团官方认证持有本地生活代理资质的传媒品牌,率先实现与美团会员互通的推拿品牌,以及唯一实现与抖音会员互通的休闲娱乐赛道品牌。同时与线下奶茶连锁品牌和企业合作,获得其大量员工和客户到店体验的业务。另外,承诺为每个加盟店兜底“一年内给予6000单”到店的承诺。

产品体系,有三个特点。一是独创“一季一方,草本热敷”服务,通过自然草木的温热呈现深层次的放松体验,符合现代年轻人对自然、轻松的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二是包装有趣味的药食同源产品,尤其是新中式茶饮。三是构建了“力传感+视觉深度学习”的垂直领域模型,并打造了“蔡文姬”智能按摩机器人,通过人机协同模式,提升养生服务的效率与体验。

粘性为导向的会员体系。以“低价权益卡”会员代替传统“大额储值卡”模式,降低了消费者决策门槛,增强了用户粘性和复购率。将推拿从“功效性”服务转变为“放松型”体验,使用户月均消费频率从1-2次提升到3-4次。

再加上其定价策略从“成本导向”转变为“预期匹配”,既响应年轻人对品质体验的需求,又尊重用户对“加质不加价”的敏感偏好。品牌通过“高质价比”的项目做引流,然后把“高频”流转到做“效率”和“效益”上,培养消费者习惯,真正让推拿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科技和出海是品牌价值讲故事的关键

奈晚推拿正在推进数智化转型,引入“具身智能按摩理疗的机器人”、配合到家的“健康智能产品”、构建云端服务,通过AI技术降本增效。2025年8月8日,“奈晚X推拿”首店于杭州正式开业面向市场。

智能按摩机器人“蔡文姬”的特点:采用“力传感+视觉深度学习”的垂直领域模型,能够感知肌肉结构、判断疲劳度。可以智能定位穴位,根据用户状态自动匹配力度与手法。机器人负责精准定位与力道控制,技师则专注于整体方案制定、情感交流与复杂问题的处理。

奈晚X推拿将采用“总部一站式交付和全托管运营”的模式全方位深度服务加盟商,首批100店现已开始接受预定申请,预计将于10月份集中交付,届时将有至少200台“蔡文姬”智能按摩机器人部署到门店。

奈晚推拿也制定了出海业务规划,会配备具身智能机器人+整店输出方案,解决国外劳工问题的部分限制,其出海战略的核心思路包括:将中国传统推拿文化与现代技术结合,向全球市场传播中医非医疗养生理念;通过智能机器人技术缓解海外市场的人力资源约束;整店输出模式确保海外门店的服务质量与国内保持一致。

有方大健康集团正在构建多品牌矩阵,以奈晚推拿为先锋,与谷小推、足康树、盛华心容推拿等品牌共同组成大健康消费服务生态。计划2025年推出更多满足B端、C端需求的业务品牌,如SPA、足疗等,全面覆盖大健康领域。其中盛华心容推拿为更多盲人提供了就业和创业机会。

依然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

美团预测,到2030年服务零售线上化率将增至25%,会诞生15个万店品牌,奈晚推拿有望成为其中之一。奈晚推拿也提出了明确的扩张目标:2025年实现门店突破2500+,2027年集团连锁门店达到10000家。

自2023下半年至今,约2年时间里品牌方公开透露已招商签约超1300家,落地运营约600家,但这个建设基础和能力以及其并不低的加盟费,速度是否能支撑未来2年要达到超10倍的签约和落地目标?

而落地运营的门店中,实现现金流平衡和已经盈利回本的门店占比分别是多少?现向行业透露的约600家落地门店中是否包含已经关闭的门店,两年时间里闭店数闭店率是多少?这些核心数据还需进一步了解证实。若是实际经营能力优异度与市场体量足够大相匹配,在2035年前有望实现真正落地运营的万店连锁。

不管是门店模型,还是招商和营销能力,行业差异并不大。所有“面子”工程相对容易整合,但能让大量门店都能按计划良性盈利的内部模型和运营管理能力才是关键,具备强竞争力的“里子”内功支撑下的连锁对市场才有长期意义。

比如,在门店营收结构上,依然依赖于技师推拿。但主打单一“放松型”推拿的交付质量是否能满足目前快速变化的消费者需求?智能机器人在市场客户中的正向反馈情况能支撑什么价值定位?相对品类极少的药食同源非壁垒特色产品是否能满足更多“刚性和个性需求”。

总体看,这些服务的交付客单价并不高,若均价60-80,以数量来支撑,那是否真能满足年轻群体多变又多样化个性化的品质需求呢?技师采用纯分成模式,没有底薪和保障性福利,流动性大,而交付质量稳定性又如何保障?

另外,目前最大的战略合作方是美团,涉及流量、会员互通、选址、人才技术水平标准评定等方面,带来的利好赋能非常明显,追求“生态型公域”。但把后背完全交给美团,如何预防和避免形成深度依赖?未来可能出现的被动发展将同样对模型拓展形成极大的制约。再者,美团平台的流量快速变现的商业化逻辑,对于该企业文化又会形成什么影响?

而这些问题的导向是市场的持续变化,新时代的消费者认知已经在自我觉醒,简单说就是不好忽悠不好控制了,一旦发现“虚假和不实”,可能会果断“摁死”。如何将这个传统行业变成更加服务零售化、复购需求持久的行业?只有这样品牌规模才能持续稳定的增长。

万店连锁是一种奇迹,更是一个需要充满“神性”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严肃目标,是一个值得敬畏的规划,也是一个人人向往的神坛,若无三分把握,没有谁敢轻易提出来。在时代大变局和行业大变局之下,变化成为常态,更多的是不确定性,对“神话类的大目标”是否应该会“恐惧大于欲望”?

关于这些问题,还需要再深入到奈晚去了解答案。

但对于奈晚的赛道选择和发展逻辑,对中医诊所有启发意义。

中医诊所行业还没有万店连锁,而真正落地运营的千店连锁也还需要证实,目前头部规模可确定的是多家百店连锁。中医细分行业,比如中医推拿,特别是中医小儿推拿,目前落地千家店以上的品牌已有几个。

中医诊所的交付体系和盈利能力做标准化可复制的连锁,每个店内外如一,而不是连而不锁。在近十年的行业大量验证案例中,其实并不乐观,遇见的艰难远大于成果,还需要继续探索。但中医细分赛道的大连锁模式已经被不断成功验证。

而且,细分赛道中,推拿养生馆是一个长生命周期的业态。美团基于海量数据测算出,平均能够达到9年7个月,显著高于很多餐饮门店和中医诊所。其兼具目标客群庞大、增长势能强劲和生命周期长等优势。

足够大的市场需求和消费体量,供大于求或可批量化生产的的交付人才,可实现技术工业化产品供应链生态,数字化运营体系形成自动升级迭代的闭环轨道等,能满足这些的中医细分赛道有哪些?

目前已经有中医诊所连锁品牌开始探索非药物疗法相关业务生态中足够聚焦的疼痛小馆、调理小店、专科诊所、产品化生活馆、中药茶饮店等,但这是降维竞争还是新域探索?最终又能凭什么与市场类跨界者竞争?

大家觉得,中医诊所能实现真正的大连锁的机会在哪里?中医大健康领域是否还具备更多细分赛道的连锁机会?

来源:诊锁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