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颠覆性发现,癌细胞不仅逃避,还从源头上重塑免疫系统,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1 18:01 2

摘要: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研究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的突破性研究颠覆了癌症免疫学的传统认知。这项研究首次证实,肺癌肿瘤能够在骨髓中对免疫细胞前体进行"预编程",使其在到达肿瘤之前就已被重塑为促癌细胞。这一发现不仅重新定义了癌症免疫抑制的发生时机,更为开发新一代免疫疗法提

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研究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的突破性研究颠覆了癌症免疫学的传统认知。这项研究首次证实,肺癌肿瘤能够在骨髓中对免疫细胞前体进行"预编程",使其在到达肿瘤之前就已被重塑为促癌细胞。这一发现不仅重新定义了癌症免疫抑制的发生时机,更为开发新一代免疫疗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理论基础。研究揭示,肿瘤通过远程信号对骨髓中的髓系祖细胞实施"首次打击",随后在肿瘤微环境中完成"二次打击",最终将本应抗癌的巨噬细胞转化为癌症的盟友。这种"双重打击"模式的发现,为理解实体肿瘤如何系统性地重塑宿主免疫系统提供了全新视角,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现有免疫疗法在非小细胞肺癌等实体肿瘤中效果有限。

免疫细胞的源头重塑机制

研究团队运用先进的单细胞基因组学技术,系统性地追踪了从骨髓髓系祖细胞到肿瘤浸润巨噬细胞的完整发育轨迹。这项技术创新使科学家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精度观察单个细胞的基因表达变化,从而揭示了癌症如何在免疫细胞发育的最早期就开始施加影响。

传统观点认为,巨噬细胞只有在进入肿瘤微环境后才会被"教育"成为促癌细胞。然而,新研究表明,这种重编程过程实际上始于骨髓中的祖细胞阶段。来自肿瘤的远程信号分子能够穿透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引发一系列基因表达的改变。

主要研究者萨马斯·赫格德博士在解释这一机制时指出:"我们发现的是一个精心orchestrated的分子程序。肿瘤不仅在局部创造有利于自身生长的微环境,更重要的是,它能够重塑整个机体的免疫生成过程。这就像是在军工厂阶段就开始制造敌方的武器。"

研究数据显示,受到肿瘤信号影响的骨髓祖细胞表现出显著不同的基因表达谱。这些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就已经倾向于产生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巨噬细胞亚群,而非传统的M1型抗癌巨噬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种重编程效应在肿瘤发展的早期阶段就已经开始,远早于临床诊断的时间点。

NRF2:关键的治疗靶点

在深入分析重编程机制的过程中,研究团队识别出NRF2蛋白质是这一过程的关键调节因子。NRF2原本是细胞应对氧化应激的重要保护性蛋白,但在癌症环境中却被"劫持",成为促进免疫抑制的工具。

研究发现,肿瘤产生的炎症因子能够异常激活骨髓祖细胞中的NRF2信号通路。这种异常激活导致细胞代谢重编程,使得分化出的巨噬细胞更倾向于支持肿瘤生长而非攻击癌细胞。更重要的是,这种NRF2的重连接在患者样本和小鼠模型中都得到了验证,显示出高度的临床相关性。

实验验证阶段,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敲除和药物抑制两种方式阻断NRF2功能,结果显示免疫抑制性巨噬细胞的生成显著减少,同时免疫系统对癌症的攻击能力明显增强。这些结果在多个独立的动物模型中得到重现,证明了NRF2作为治疗靶点的可行性。

资深通讯作者米里亚姆·梅拉德博士强调:"NRF2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干预靶点。通过开发针对NRF2的抑制剂,我们有望在源头上阻断癌症对免疫系统的重塑,这将是免疫疗法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临床转化的前景与挑战

这项基础研究的临床转化潜力巨大,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NRF2作为细胞保护性蛋白,完全抑制其功能可能带来不可预测的副作用。研究团队正在寻找更精准的调节策略,希望能够选择性地干扰NRF2在癌症环境中的异常功能,而保留其正常的细胞保护作用。

从治疗策略角度来看,这项研究为联合疗法提供了新思路。传统免疫疗法如PD-1/PD-L1抑制剂主要作用于肿瘤微环境中已经分化成熟的免疫细胞,而基于NRF2的干预策略则能够从源头上影响免疫细胞的分化命运。两种策略的结合有望产生协同效应,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团队还提出了基于血液检测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方案。通过检测循环血液中"预编程"免疫细胞的比例和特征,医生可能能够在肿瘤尚未被影像学检测发现之前就识别出患者,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早期干预。这种血液标志物的开发正在进行中,初步结果显示出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此外,这种重编程机制可能不仅限于肺癌。研究团队正在扩大研究范围,探索其他类型的实体肿瘤是否也采用类似的策略。初步数据表明,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类型都可能存在类似的骨髓重编程现象,这为开发通用性的治疗策略提供了可能。

重新定义癌症免疫学范式

这项研究的意义远超出了特定的治疗靶点发现。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癌症-宿主相互作用的理解。癌症不再被视为局限于特定器官的疾病,而是一种能够系统性重塑机体免疫生态的全身性疾病。

这种新认知对临床实践具有深远影响。传统的分期系统主要基于肿瘤的大小和扩散程度,而新发现提示我们还需要评估肿瘤对宿主免疫系统的重塑程度。这可能需要开发新的评估工具和分类标准,以更准确地预测患者的预后和治疗反应。

从药物开发角度来看,这项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治疗领域。过去的免疫疗法主要关注如何激活或增强现有的免疫反应,而新策略则着眼于如何防止免疫系统被癌症"策反"。这种预防性的免疫干预理念可能会催生一类全新的抗癌药物。

研究团队计划进一步探索这种重编程机制在其他病理状态中的作用。衰老、肥胖、动脉粥样硬化等与慢性炎症相关的疾病可能也涉及类似的骨髓重编程过程。如果得到证实,这将为理解多种疾病的共同机制提供新视角,同时也可能为开发多效治疗药物提供机会。

赫格德博士总结道:"这项研究告诉我们,要真正战胜癌症,我们必须比癌症更早一步行动。当我们还在肿瘤内部寻找治疗靶点时,癌症已经在全身范围内重塑了我们的防御系统。现在,我们终于有机会在这场战争中占得先机。"

这一发现标志着癌症免疫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为开发更有效的免疫疗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随着相关临床试验的开展,我们有理由期待这项基础研究能够尽快转化为挽救患者生命的实际治疗手段。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