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个特朗普的政治盟友、保守派的精神领袖、Turning Point USA的联合创始人,查理.柯克被枪杀了。
01
那个特朗普的政治盟友、保守派的精神领袖、Turning Point USA的联合创始人,查理.柯克被枪杀了。
子弹是2025年的,但回忆,却把美国拉回到了上世纪60年代。
那时候的新闻头条一年比一年血腥,肯尼迪、马丁.路德.金、肯尼迪的弟弟、马尔科姆相继遇刺,几乎每年都有全国性的大人被枪手拿了人头。
美国人早上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看看谁又上了名人榜单。
再看这几年美国都发生了啥?
先是快乐男孩冲击国会山,然后是罗佩西的老公在家被人爆了头,接着,川总在竞选集会上差点被喂了花生米,如今柯克中枪,已经不是什么孤立事件了。
如果把这两个时代放在一起,你就能发现,今天的美国和上世纪的60年代十分相似。
咱们先说经济。
很多人一提60年代,就觉得那是美国的黄金年代,但实际上前半段非常繁荣,后半段就开启了摆烂模式。
一是财政赤字飙升。
当时的美国政府一边打越战、一边发福利,搞得财政部是双鬼拍门,美元也是在那个时候被法国人怀疑,后来尼克松不得不让美元和黄金脱钩,触发了货币信用的第一次崩盘。
二是通胀控制不住。
1965年之前,美国的通胀勉强能看,但到了60年代末,CPI直接冲到了5%以上。美国人的工资虽然在涨,但明显跑不过通胀,于是罢工浪潮一浪接一浪,经济预期被彻底打乱。
三是贫富差距和税负冲突。
60年年代美国的中产阶级确实多了,但底层黑人和亚非拉移民依然被边缘化,失业率主要集中在底层,贫民区搞得跟哥谭市一样。政府要加税填补战争窟窿,富人想尽办法找避税漏洞,只有中产被薅了羊毛,底层的怨气也越来越大。
所以1968年马丁.路德.金被杀,整个社会突然就炸了,120多个城市爆发骚乱,甚至连坦克都开上了街。美国家庭的传统价值观也被嬉皮士、摇滚乐和大力丸所摧毁,保守派拼命反击,白左们是颠到发狂。
直到70年代,美国花了十几年时间才让老百姓慢慢冷静下来,整个过程伴随着通胀飙升、退出越战、民权立法、经济改革、以及尼克松下台、水门事件和70年代的股市暴跌,虽然民主灯塔还在,但一点也不体面。
02
这种多重撕裂也正是今天美国所发生的事情。
你看,2021年1月6日,快乐男孩冲击国会山其实是个转折点。
之前美国人吵得再凶,也只是在电视上打打嘴炮,挖点对方的黑料,但国会山事件后,美国人惊奇的发现,原来冲塔也是一种政治宣言,暴力的门槛一下被放低了。
后面的事情是多米诺骨牌效应,先是罗佩西老公被锤,接着是特朗普遇刺未遂,富二代枪杀医保大佬,再到今天的查理.柯克中枪,美国人看着看着就习惯了,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因为暴力被日常化了。
马列教我们要联系地看问题,美国的这几起事件显然不是孤立存在的,这是社会情绪的总爆发,每一次枪声响起,都是底层在试探政府的下限有多低。
咱们看看现在的美国经济,表面上还不错,GDP还在涨、失业率也不高,但这些都只是表面风光,内部的结构性问题是一个比一个复杂。
首先就是通胀。
虽然美联储连续加息把通胀水平从9%降到了3%左右,但美国人的感受是,房租在涨、学费在涨,就连食品、医疗也都在持续上涨。
根据数据显示,普通美国家庭的实际可支配收入,比2019年少了2%,房贷利率在7%左右,买房的月供要比三年前高了近三分之一。
经济的繁荣好像只出现在华尔街,美国家庭已经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了。
再看就业率,美国的失业率常年统计在3%-4%之间,看上去是全民有工作,但自疫情后,新增岗位大部分集中在餐饮、快递这样的服务业,制造业高薪岗位没有恢复,真正能赚钱的工作越来越少。
另外还有债务问题、制造业回流、关税战、贸易战,特朗普想要复兴制造业,但现实却是美国的成本高、工人不够用,这就形成了政策与现实的严重脱节,政府的钱是撒出去一大把,但就业和产出并没有带动多少。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贫富差距拉大。
美国前1%的人掌握了全国大约30%的财富,而一半的底层家庭还不到3%。你看到的是纳斯达克上演神话,但实际情况却是,富人的资产翻倍,普通人的存款早就花干净了。
根据美联储的报告,美国有四成家庭连400块钱都拿不出来,一旦收到医院账单或者不幸赶上了企业裁员,那半个美国都要掉进贫困线里。
所以你会发现,美国社会有点印度化的倾向,这种撕裂不是今天才有,而是撕裂的程度越来越大,白左们天天都在谈论性别和环保,老白们则要求回归传统价值观,不要什么产业链全球化。
而社媒就是仇恨的放大器,它可以把每个小冲突放大到生死对决的问题上来。
比如前几年,美国的最高法院推翻了联邦堕胎判决,这本来是个法律问题,结果社交媒体一发酵,画风开始突变。白左们说这是自由的死亡,老白们强调这是拯救婴儿的胜利,还有年轻人边哭边拍视频,说美国回到了中世纪。
短短几天,这个问题从司法判决变成了国家存亡之战,所有人都觉得如果对方赢了,自己的人生也就毁了,甚至有人跑到法官家的门口抗议,就差把法官一家子拉出去游街批斗了。
另外,美国财政捉襟见肘,但还要花钱给乌克兰打仗,在亚太拉盟友们搞战术性围堵,所有加起来,基本上就是越南战争+60年代民权运动的完美复刻。
唯一的区别是,现在的所有撕裂可以在网上24小时直播,还能上热搜,情绪扩散的速度是60年代的数十倍。
03
从经济的角度看,这种撕裂可不是免费的。你以为枪击只是个社会新闻,其实每一枪都要算进美国的GDP。
IMF的研究早就说过,政治不稳定能让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增速少0.5个百分点。别看数字小,但美国的基数大,0.5个百分点就是几千亿美元的损失。
比如特朗普遇刺未遂当天,纳斯达克盘中跌掉了2.8%,资金不怕数据下滑,怕的是经济的不确定性,而那一声枪响就是美国最大的“不确定”。
其结果就是,美国政府要花更多的钱去买安全感。
国会警察的预算比2019年涨了七成,特勤局人数翻倍,特朗普的安保规格堪比交战区的指挥官。
原本美国的财政就赤字爆表,现在还得花大价钱去防下一颗子弹,等于医疗、教育、基建的钱全被拿走了。
所以从长远来看,美国普通人的生活只会更难。利率上升,融资成本就跟着涨,利率下调,通货膨胀就会全面抬头。
更麻烦的,是今天的美国人已经对暴力无感,你很难想象一个自称民主灯塔的国家,老百姓开始默认解决政治分歧的最好办法,就是掏出众生平等。
而社交媒体更加夸张,X上动不动就有人喊内战来了,要发动第二次独立战争,这种情绪一旦失控,就会像病毒一样扩散。FBI的数据已经显示,政治动机的暴力犯罪八年翻一倍,美国每年死于枪击的人数超过了4万,其中不少就是仇恨犯罪。
很多人会说,美国这么大,这点暴力不算什么。
可别忘了,美国的软实力就是它的制度、它的稳定性。要是连美国人自己都不相信民主能解决问题,那世界还有什么理由相信?
从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输出“自由民主”的模板,可如果这个模板变成了“每四年吵一架,中间穿插几次枪击事件”,那它就会失去说服力。
因为其他国家也不是傻子,既然美国这么烂,那我为啥还要学习这一套?等到所有人都清醒过来的时候,民主灯塔的叙述也就进行不下去了。
可能有人要问,那美国还有救吗?
有,但难度比想象的大。
60年代的美国至少还有改革共识,有像约翰逊总统这样推动民权法案的政治人物,有像马丁·路德·金这样的非暴力民权领袖。
但今天的美国,总统忙着蹭流量,媒体忙着骂对手,社交平台只会给普通人投喂情绪核弹,想要解决问题,首先就得换个正常点的总统,而不是疯狂输出威胁论,国内还要树立仇恨对手。
不过想想也知道,美国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接下来大概率还会有更多的柯克、更多的富二代枪手甚至更多的国会山冲击。
未来的美国可能不是什么“世界警察”,而是“世界病人”。
可以说,这次的枪击案,是把美国的撕裂扒开了给全世界看。而美国政府大概率会假装看不见,因为他们在豪赌,希望下一次枪响是在对方阵营。
这其实挺印度的,如果所有人都这么想,那美国最后输掉的就只是民主制度,而是整个国家。
此文完。
来源:不严肃问题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