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这本3区期刊直升中科院1区Top!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1 17:36 1

摘要:结果点开官网,10.7的影响因子明晃晃挂着,中科院分区表也同步更新,2025年直接标红1区。

“3年,从3区蹦到1区Top,MedComm到底干了啥?

朋友圈里刚刷到这条消息,第一反应:假的吧?

毕竟多少老牌期刊熬了十几年还在2区打转。

结果点开官网,10.7的影响因子明晃晃挂着,中科院分区表也同步更新,2025年直接标红1区。

行,这回真信了。

有人把期刊升级比作打怪,MedComm属于开局就捡到神装。2020年创刊,首年影响因子9.9,直接把同期生甩出三条街。

更离谱的是发文量——2022年88篇,2023年246篇,2024年342篇,像坐了火箭。

中国学者贡献九成以上,美国佬排在第二但量级差得远,剩下英国印度澳大利亚加起来还不够零头。

审稿速度倒没想象中快,初审23天,全程得等半年。31%的录用率听着还行,但架不住投稿量暴增,编辑部估计天天在“拒信”和“大修”之间仰卧起坐。

开放获取3500美元一篇,心疼钱包三秒,不过比起某些老牌1区动辄5000+,算良心价。

真正让MedComm出圈的,是它把“高冷学术”玩成了短视频。

去年开始搞视频摘要,3分钟动画讲清肿瘤免疫逃逸机制,B站播放量破十万,评论区一水儿“比导师讲得明白”。

今年又整出青年科学家奖,35岁以下发文章直接免APC,实验室的师弟师妹们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冲一波。

数据库收录也玩明白了,PubMed、Scopus、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全包圆,引用率蹭蹭涨。

最鸡贼的是他们盯上了学术会议——去年ASH年会直接包场子办卫星会,线上直播+线下冷餐,硬生生把投稿指南塞进了参会者的帆布包。

有人酸它“靠中国人堆出来的影响因子”,但数据摆这儿:2024年国际合作文章占比从12%涨到29%,英国剑桥、澳洲彼得麦卡勒姆癌症中心都开始挂通讯。

主编团队在《Nature Reviews》发公开信,说2026年要把APC降到2500美元以下,专门给亚非拉学者开绿色通道——这话听着像画饼,但想想它三年干成的事儿,万一真成了呢?

现在实验室开组会,老板已经不念叨《Nature Medicine》了,改口“试试MedComm,IF够,审稿还快”。

隔壁做生信的师兄刚中一篇,朋友圈晒图配文:“终于不用给欧洲人交智商税了。

说到底,MedComm的蹿红给所有医学期刊提了个醒:这年头,光发高分文章不够,得会整活。

来源:冬雪舞琼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