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冷中俊,村支书,把自家院子改成作坊,带着一帮走不出远门的婶婶婆婆,把小麦、荞麦、红高粱变成银丝一样的挂面。
挂面也能救活一个村?
四川古蔺新店子村,一个晒面架就能撑起全村人的饭碗。
冷中俊,村支书,把自家院子改成作坊,带着一帮走不出远门的婶婶婆婆,把小麦、荞麦、红高粱变成银丝一样的挂面。
去年夏天,订单突然暴涨,晒架不够用了,大家把晾衣绳都扯出来挂面。
风一吹,整个村子飘着面香,像过年。
以前村里只种粮,卖不掉就烂在地里。
冷中俊把粮磨成粉,再拉成条,一斤粮变三斤面,价格翻四倍。
他招的人,全是家里走不开的:孩子小、老人病、男人在外。
每天干五小时,月入三千,还能回家做午饭。
县里给了补贴,冷中俊拿去买了真空机、封口机,面条不再发霉,快递三天到北京。
直播间里,他把切面机一开,弹幕全是“这声音好治愈”。
有人下单十箱,说要囤着过年。
游客也来了,花三十块就能亲手拉一根三米长的面,拍照发圈,顺手买两斤带走。
冷中俊说,下一步想给面条穿“嫁衣”,做成礼盒,让古蔺面像月饼一样,中秋也能卖爆。
一根面,把空院子变成工厂,把留守的人变成工人,把山货变成网红。
乡村振兴不是口号,是把粮食拉成丝,再把日子拉长。
来源:山中欣喜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