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这回稳了?已获关键力挺 朱彻底急了,三股力量暗战浮出水面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1 17:02 4

摘要:郑丽文站在“复兴岗23期年会”台上,被季麟连冠以“复兴女侠”的称号,台下掌声雷动。而在场的季麟连更透露9月1日陆军官校校友总会达成决议,全力支持郑丽文出任国民党主席。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政治表态,而是一次对“朱系”力量的正面宣战。

9月10日上午、郑丽文在前国民党黄复兴党部主委季麟连陪同下,出席军系社团复兴岗23期年会,积极争取党内军系的支持。

郑丽文站在“复兴岗23期年会”台上,被季麟连冠以“复兴女侠”的称号,台下掌声雷动。而在场的季麟连更透露9月1日陆军官校校友总会达成决议,全力支持郑丽文出任国民党主席。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政治表态,而是一次对“朱系”力量的正面宣战。

更惊人的是,这股力量的背后,居然还牵出了连家与“挺卢派”的支持,三股暗流开始在蓝营主席改选前夕交汇,形成一股前所未有的政治合流。郑丽文何德何能,能让军系、连系和挺卢派同时押注?朱立伦这一次,是不是彻底失算了?

季麟连

回顾这场国民党主席选举的布局,最初的焦点并不在郑丽文身上。台中市长卢秀燕被视为最有希望“接棒”的人选。然而,卢却坚定表态“不参选”,这一举动打乱了朱立伦原本想“顺水推舟”的计划。他原本设想由卢出面,自己则以“顺势交棒”的姿态体面退场,甚至可能保留党内话语权。

可惜天不从人愿,卢秀燕一句“不选”,彻底让朱立伦措手不及。他随即启动“B计划”,先是延后登记时间,再“拱郝”出战,接着安排赵少康担任“中评委”,试图送上一张“参选门票”。可赵郝二人早有默契,只能一人出战,而郝龙斌很快在9月9日表态参选,赵少康自动退居幕后。

这场“朱系”布局,表面看似井然有序,实则漏洞百出。郝龙斌虽是蓝营重量级人物,但并非朱真正想推的人,更无法凝聚整个党内支持。与此同时,一些原本有意参选的“非朱系”角色纷纷退场,给郑丽文腾出了操作空间。

郑丽文

最先宣布退选的是张雅屏。他在媒体面前直言“私相授受”,表达对党内黑箱操作的失望。这个动作引发不小震动。接着,谢典林也宣布退选,并表示是“连胜文劝退了他”,而且还放话:“连胜文支持谁,我就挺谁。”

谢这番话透露出关键信息:连系已经全力押宝郑丽文。众所周知,郑丽文当年能加入国民党,就是连战亲自引荐。如今连胜文也出面整合资源,劝退谢典林,背后操作意味十足。

与此同时,郑丽文也没有坐等支持,而是主动出击。早在9月初,她就已经拜会“挺卢派”关键人物李乾龙,并得到了积极回应。卢秀燕虽然不选,但她的政治影响力仍在,特别是在党内中南部系统。李乾龙的表态,意味着“挺卢派”的势力也开始向郑丽文倾斜。

李乾龙

三方力量逐渐成型。一边是军系,代表着国民党最传统的“陆战”资源;一边是连系,象征着过去党内核心家族的政治遗产;另一边是挺卢派,拥有目前地方执政资源。三方合力支持郑丽文,使她从一个“空战型”候选人,迅速转型为全方位布局者。

而朱立伦这边的阵营,明显开始出现动摇。原本“战斗蓝”的代表张雅中因资金问题陷入低潮,罗智强虽有一定声量,但始终未能形成主流共识。郝龙斌虽出马,但气势平平,赵少康则更像是“被动参战”。

焦虑之下,“朱系”也开始主动出击,试图“打击异己”。他们从郑丽文与“馆长”陈之汉的一场直播中找到了突破口。郑在直播中批评蓝营“内斗内斗,外斗外行”,还指责在反罢期间,多位蓝营人士被羁押,却无人声援。

“朱系”反应迅速。徐巧芯跳出来表示,朱立伦当时深夜守在北检,陪黄吕锦茹到凌晨,强调蓝营“没有不闻不问”。康晋瑜也跟进发声明,批评郑丽文“讲空话”“灭自己人威风”。

问题在于,郑点名的是“多数被羁押的人未被声援”,而“朱系”只提了一个人黄吕锦茹。大众自然会思考:其他被羁押的蓝委,真的有得到相应关注吗? 朱立伦和徐巧芯的回应,反而坐实了郑丽文所说的“只做表面功夫”。

更讽刺的是,当时反罢风波真正的转折点,恰恰是郑丽文联合多方力量发起的“在野大联盟”,才让蓝营凝聚起声势,最终31名蓝委全部过关。朱立伦却在成功后“过河拆桥”,不仅没有感谢郑,还裁撤了黄复兴党部。

徐巧芯

黄复兴党部的解散,是这次军系全面反扑的导火索。季麟连在公开场合多次批评朱立伦“站在金山上却不自知”,并强调军系是国民党的根基。如今军系全力挺郑,也是一次蓄谋已久的“账目清算”。

而郑丽文也没有让军系失望。她公开承诺,如果当选,将认真考虑恢复黄复兴党部的原有架构,重建军系话语权。这番话很快引发军系广泛响应。台南、台中、高雄等地的退役将领纷纷表态支持,郑的“陆战短板”正在迅速补齐。

空战方面,郑丽文本就是舆论场上的高手。她出身媒体,语言犀利,议题判断精准。在蓝营内部缺乏话语统一的当下,郑的“带风向”能力,显得尤为难得。她不避讳指出蓝营的问题,也不遮掩内部的分裂,这种“讲实话”的风格,反而赢得了许多基层党员的支持。

黄复兴党

如此一来,郑丽文的竞选,不再是某一派系的单打独斗,而是一个整合各方资源的“联合战线”。她既有连战留下的政治资源,又有军系的地面动员能力,甚至连原本属于“挺卢”的地方力量也逐步靠拢。

反观朱立伦阵营,除了“朱系”嫡系和极少数蓝委,几乎没有其他派系愿意背书。他想通过“点将”赵少康、郝龙斌、甚至张善政的方式来掌控局面,但这些人不是拒绝参选,就是参选意愿不强,根本无法形成合力。

就连蓝营内部都有人质疑,朱立伦是否还具备整合全党的能力。过去几年,他在面对重大议题时多次“模糊立场”,对内调和不力,对外发声不清,导致蓝营失去了原有的战斗力。

朱立伦

郑丽文的崛起,其实不是偶然。她代表的是一种“非贵族政治”的变革尝试,不靠世袭、不玩点将、不搞黑箱,而是靠实打实的沟通、整合、组织与表达,在混乱中找到了蓝营的新方向。

国民党这一次的改选,已不再是单纯的“权力更替”,而是一次体制内的“深层自我修复”尝试。若郑丽文最终胜出,不只是个人的胜利,更是一次“反朱系”的系统性反扑。

蓝营的这场“家务事”,藏着太多的旧怨与新局。郑丽文是否能真正打破“贵族游戏”的循环,让国民党重拾战斗力,还需要看她接下来如何应对党内复杂的权力结构和外部不断变化的政治环境。

来源:博览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