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张姓,约162万人。分布地区:浦东、金山、松江、宝山。张姓稳坐上海第一大姓宝座,光是浦东、金山、宝山三区的张家宅、张家村就有324个。浦东张江镇、张桥镇,金山张堰镇,松江张泽镇,全是张姓人早年开枝散叶的见证。连浦东国际机场所在的川沙,也曾是张姓聚集地。如今
1:张姓,约162万人。分布地区:浦东、金山、松江、宝山。
张姓稳坐上海第一大姓宝座,光是浦东、金山、宝山三区的张家宅、张家村就有324个。浦东张江镇、张桥镇,金山张堰镇,松江张泽镇,全是张姓人早年开枝散叶的见证。连浦东国际机场所在的川沙,也曾是张姓聚集地。如今张家人遍布上海,尤其在浦东新区占比最高,堪称“浦东大户”。
2:王姓,约150万人。分布地区:黄浦、静安、徐汇、长宁。
王姓是上海的老牌名门,市中心黄浦、静安、徐汇等地曾是王姓的“大本营”。复兴中路以前是王家铺的石板路,黄浦区还有王家嘴角路、王可交升仙台等历史地名。上海老字号王宝和酒家、王星记扇庄都是王家人创立的,就连沙船业八大家中,王姓占了3家。
3:陈姓,约130万人。分布地区:浦东、普陀、闵行、嘉定。
陈姓从唐朝就扎根上海,浦东陈行镇、普陀陈渡镇直接以陈姓命名。浦东陆家嘴的“颍川小筑”是陈氏旧宅,与东方明珠同框毫无违和感。闵行七宝古镇、嘉定南翔也有大量陈姓聚居,就连南昌路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也曾是陈独秀的寓所。可以说,浦东和普陀的街巷里,处处是陈家人的印记。
4:李姓,约120万人。分布地区:杨浦、虹口、宝山、崇明。
李姓虽是北方大姓,但在上海也混得风生水起。黄浦江边的李塔是李姓最早的人文景观,杨浦区的李家庄、虹口李家宅至今保留着老地名。宝山月浦镇和崇明岛的李姓人口尤其密集,岛上甚至有“李姓一条街”。不过比起前三名,李姓在上海更偏向低调实力派。
5:徐姓,约90万人。分布地区:徐汇、浦东、青浦、嘉定。
徐家汇不用多说,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的故居就在这里。浦东徐路镇、青浦徐泾镇、嘉定徐行镇,三大“徐字头”重镇撑起徐姓的江湖地位。更绝的是,中国第一场电影是在老闸镇的徐园放映的,徐家人搞起文化来也毫不含糊。如今徐汇区仍是徐姓核心区,地铁1号线徐家汇站每天见证着徐家人的忙碌。
6:朱姓,约85万人。分布地区:青浦、嘉定、宝山、金山。
朱姓在上海属于“闷声发大财”的类型。青浦朱家角古镇是朱姓人的代表作,嘉定朱桥镇、宝山朱泾镇、金山朱行镇,个个都是千年老字号。就连城隍庙的梨膏糖,也是咸丰年间朱家人发明的。别看朱姓在全国只排第14,在上海却稳居前六,青浦人见面喊一声“老朱”,十有八九能回头。
7:周姓,数量:约80万人。分布地区:浦东、南汇、长宁、虹口。
周姓早在东晋时期就落户上海,南汇周浦镇、浦东周家渡、长宁周家桥,全是周家人的地盘。鲁迅故居所在的虹口区山阴路,也被周姓人“承包”了大半。更绝的是,虹口周家嘴路横跨黄浦江,堪称上海最长的周姓地标。
8:沈姓,数量:约75万人。分布地区:松江、青浦、崇明、静安。
沈姓大多来自浙江湖州,松江沈巷、崇明沈家镇是典型聚居地。静安区沈家宅路、浦东沈家弄路,记录着沈姓人闯荡上海的足迹。青浦的沈尹默纪念馆和松江啸园,更让沈姓多了几分文人气息。南京东路的沈大成点心店,就是沈家人创立的百年老字号。
9:吴姓,约70万人。分布地区:闵行、浦东、宝山、徐汇
吴姓祖上是吴王夫差的后裔,闵行吴泾镇、浦东吴会村、宝山吴淞口,都带着吴姓的烙印。徐汇区的吴昌硕故居,至今仍是艺术生打卡圣地。就连吴淞江的命名,据说也和吴姓有关。
10:杨姓,约65万人。分布地区:杨浦、虹口、浦东、普陀
杨姓从姬姓演化而来,杨浦区直接以杨姓命名,区域内杨树浦路、杨家宅鼎鼎大名。虹口的杨姓集中在四川北路一带,浦东金杨新村、普陀杨家桥则是新兴聚居地。有意思的是,杨浦区至今保留着“杨姓一条街”,烟火气十足。
数据来源:上海市第七次人口普查及相关部门统计。
来源:生活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