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秋天,湿疹反复发作总不好?中医能治吗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1 17:01 4

摘要:秋季空气湿度明显下降,皮肤水分流失速度加快,导致皮肤变得干燥。干燥的皮肤会使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外界的刺激物和过敏原更容易进入皮肤内部,从而诱发湿疹。

秋季空气湿度明显下降,皮肤水分流失速度加快,导致皮肤变得干燥。干燥的皮肤会使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外界的刺激物和过敏原更容易进入皮肤内部,从而诱发湿疹。

皮肤新陈代谢减慢:随着气温降低,皮肤的新陈代谢速度也会相应减慢,皮肤的自我修复能力减弱。这使得皮肤在受到外界刺激时,更容易出现炎症反应,增加了湿疹的发病几率。

秋季湿疹高发主要有以下原因:

环境因素

过敏原增多:秋季是许多植物的花粉传播季节,同时,落叶、灰尘等也容易在空气中飞扬。这些过敏原容易附着在皮肤上,引发过敏反应,进而导致湿疹。

气温变化:秋季昼夜温差较大,皮肤需要不断地适应温度的变化。这种频繁的温度变化会使皮肤的血管收缩和扩张功能失调,影响皮肤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降低皮肤的抵抗力,从而增加湿疹的发生风险。

生活习惯因素

洗澡方式不当:秋季人们洗澡时,可能会因为天气转凉而使用较高温度的水,或者使用清洁力较强的沐浴产品。这些都会过度清洁皮肤表面的油脂,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导致皮肤水分流失加剧,增加湿疹的发病可能性。

穿着不当:秋季人们开始更换较厚的衣物,如果选择的衣物材质不合适,如羊毛、化纤等材质,容易对皮肤产生摩擦和刺激,诱发湿疹。

建议在秋季注意皮肤的保湿,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合理调整洗澡方式和穿着衣物。如果出现皮肤瘙痒、红斑等湿疹症状,应及时就医。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为自觉、剧烈瘙痒,皮损多形性,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如果湿疹反复发作,可以从日常护理、饮食调节、治疗方式、情绪管理等方面入手应对,以下是具体介绍:

日常护理

皮肤保湿:湿疹患者皮肤通常比较干燥,干燥会加重瘙痒感并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因此保湿至关重要。可每天多次涂抹温和、无刺激的保湿霜,如凡士林、维生素E乳等。洗澡后应趁皮肤还湿润时,立即涂抹保湿产品,以锁住水分。

- 避免刺激:尽量避免接触可能诱发或加重湿疹的物质,如刺激性化学物质(洗洁精、洗衣粉等)、羊毛衣物等。建议选择宽松、纯棉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同时,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但洗澡水温度不宜过高,避免过度清洁,以免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

饮食调节

避免过敏食物:某些食物可能会诱发或加重湿疹,常见的包括海鲜、牛奶、鸡蛋、辛辣食物、酒精等。如果发现食用某种食物后湿疹症状加重,应尽量避免食用。

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有助于增强皮肤的抵抗力。

规范治疗

中医可以治疗湿疹。中医治疗湿疹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并且在临床上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治疗方式

中药内服: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判断,将湿疹分为不同的证型,如湿热蕴肤证、脾虚湿蕴证、血虚风燥证等,然后给予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例如,对于湿热蕴肤证,常用的方剂有龙胆泻肝汤、萆薢渗湿汤等,以清热利湿止痒;对于脾虚湿蕴证,常用参苓白术散等健脾除湿;对于血虚风燥证,常用当归饮子等养血祛风。

中药外用:中药外用可以直接作用于皮肤病变部位,起到清热解毒、燥湿止痒、收敛生肌等作用。常见的外用中药有苦参、黄柏、地肤子、白鲜皮等,可制成洗剂、膏剂、油剂等外用。例如,用中药煎水外洗或湿敷,能缓解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

针灸治疗: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经络,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湿疹的目的。常用的穴位有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等。通过针刺或艾灸这些穴位,可以起到清热利湿、养血祛风、调和气血的作用。

优势与不足

优势:中医治疗湿疹注重整体调理,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体质,减少湿疹的复发。而且中药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对于一些慢性湿疹或不宜长期使用西药的患者来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不足:中医治疗湿疹的疗程相对较长,需要患者有足够的耐心和依从性。同时,中医治疗的效果可能会因医生的经验和水平而有所差异。

如果决定采用中医治疗湿疹,建议选择正规的中医医院或诊所,找有经验的中医师进行诊治。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外用药物,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情绪管理

保持良好心态: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会诱发或加重湿疹,因此要学会调整心态,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听音乐、看电影、运动等方式缓解压力。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定期复诊

定期到医院复诊,让医生了解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医生还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进一步的指导和建议。

湿疹反复发作需要做好日常皮肤护理,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保持皮肤清洁和湿润。同时,要注意避免搔抓、热水烫洗等刺激。若症状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外用药物治疗,必要时口服药物。

来源:中医科马博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