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界贸易组织预测,加征关税将对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前景造成巨大影响,预计今年全球商品贸易量整体萎缩1%。
01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全面征收关税的计划后,已经造成一系列蝴蝶效应。
在昨天,全球资本市场应声下跌,美股三大股指刷新5年来最大单日跌幅纪录。
世界贸易组织预测,加征关税将对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前景造成巨大影响,预计今年全球商品贸易量整体萎缩1%。
各个国家也开始制定应对计划,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战风险加大。
而中国即将要面对54%的超高税率,以及在5月2日被终止的800美元以下小额包裹的免税政策。
在重压之下,中国的企业、中国的市场何去何从?我们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企业家、投资人分享自己的观点。
02
首先,是我们一位从事美国出口生意,直面关税冲击的企业家,应要求,我来给大家转述他的观点。
单仁行的听众朋友们,你们好!我们是浙江一家做后市场的汽配生产企业,同时十多年来,我们还做出口美国为主的电商业务。
自从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对中国大部分汽配产品加征301特别关税后,我们不得不在三年前到泰国设厂生产。
但是,没想到4月2号,特朗普不仅在过去的关税基础上,对中国加征额外的34%对等关税,还对越南加征46%、泰国36%、柬埔寨49%、印尼32%、马来西亚24%的关税,比我们原来预期的20%-25%要高得多。
这是不是说明我们在泰国的投资打水漂了呢?
到目前为止,我们在泰国的投资始终还是值得的,拿我们出口美国的制动器产品为例。
在加征关税后,中国直接出口美国的关税为:2.5%的基础税+25%的301关税+20%的特朗普关税+34%的新对等关税,总税率高达81.5%.
对我们来说,从中国出口绝对是无利可图了。
从泰国组装后,出口美国的税率是:2.5%基础税+36%的对等关税,总税率为38.5%。
虽然比中国直接出口还是要低43%,但是,考虑到当地费用要比中国高15%左右,再加上新一轮关税,我们作为生产企业,同样也是无利可图了。
一句话,特朗普对中国和周边国家征收额外的关税,对中国生产企业是灾难性的!
我们这十几年来也在做跨境电商,但美国将对800美元以下的邮包征收30%,或者每件商品25美元,6月1号以后每件50美元的关税。
不仅税率高,还有就是这些邮包将在海关耽搁数日,跨境电商对美生意已经非常难做了。
我们怎么办?
说实话,我们已经在做裁员准备了。
我们把负责美国业务电商部门一部分同事拨出去,做别的国家业务,愿意离职的员工就按照国家规定,发放遣散费。
未来美国业务怎么办?
我们也只能“熬”了,要么能够熬下去,也许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果熬不下去,只能做罢了。
好在我们还有欧洲和其他国家生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大力开发其他市场了。
未来我们还要加快AI的应用,尽量不裁员,也避免雇佣新人,发挥AI的优势,提高效率。
未来,美国市场会如何发展?
这就要看美国国内老百姓是否可以忍得住高通货膨胀的煎熬?美国的再工业化多快能够实现?美国的减税降费多快能够让下层老百姓得到实惠,不游行呢?
同样,美国希望靠关税化解超高债务,也要看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不是个个忍气吞声,认怂呢?还是大家奋起反抗,也对美国提高关税?
比如欧盟对美国的数字税,中国对美国的对等反击措施,让美国出口也受到影响。
当美国国内出现高通胀,出口受阻,高债务无法通过关税化解,特朗普的计划也就会反噬到美国自身,让美国不得不回到自由贸易中来!
我目前的打算和建议,还是先冷静观察几个月,谋定再后动。
03
下面是我的好朋友,也是单仁牛商优秀的学员,上海欧坚集团的董事长葛基中博士,葛总也曾先后担任中国报关协会会长和国际报关协会同盟主席。
单仁行的听众读者朋友,大家好!我是上海欧坚集团的葛基中,我集团下属企业有欣海报关、欧高国际物流和瀚而普国际贸易,我们对国际贸易和物流接触和研究比较多。
这一次美国加征关税,对我们集团的影响非常大,这几天内部都在讨论,为接下来可能到来的冲击做准备,我先给单仁行的朋友分享我的一点想法。
首先,美国增加关税对中国外贸以及企业有哪些核心影响?
1、出口成本激增,订单流失。
高额关税削弱了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像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机电、纺织、家具受影响较大。
部分企业订单可能要转移到非洲、欧洲、墨加等低关税地区和国家。
根据估算,这可能导致中国对美出口下降30%,贸易顺差缩减35%,直接影响中国GDP增速约1 - 1.5个百分点。
2、跨境电商产业也受到冲击。
小商品与跨境电商在取消800美元以下商品的关税豁免后,企业面临物流和成本压力,需调整定价策略,或者转向其他市场。
3、供应链企业压力增大。
美国加征关税的一个核心目的,就是推动全球供应链“去中国化”,加速产能回流美国。
所以,国际贸易的下降会导致报关量、货物量(集装箱量)下降,中国的报关和国际物流企业也会受到冲击。
目前,中国政府也提出了反制措施,对美国农产品,比如大豆、玉米,以及高端制造业(汽车、农机)加征关税,并且限制关键原材料(稀土)出口,直击美国农业州和制造业痛点。
对我们企业来说,有几点需要关注。
1、深化“双循环”战略。
2024年国内消费对GDP贡献率达到65%,提振内需也是今年各项经济政策的核心。
国际贸易与运输企业要挖掘内需潜力,通过短视频直播、消费补贴拓展国内市场,争取将国际贸易、运输与国内市场实施无缝连接,加快市场融合,降低外部波动的影响。
同时,随着国家的全球化布局,出海企业可以利用“一带一路”和RCEP框架,加大对东盟、中东、非洲等区域的出口。
在今年的1 - 2月,中国对中东出口增长18%,成为新的增长点。
我们的企业可以调整区域布局,关注这些增量市场。
2、加大技术投入,关注绿色贸易。
今天,人工智能不断发展,企业要利用这些新科技、新技术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实施低成本竞争,保持市场优势。
同时,中国企业通过海外建厂、区域产业链整合,和一带一路国家、金砖国家合作,从而规避关税壁垒,同时依托“数字贸易”、“绿色贸易”增强竞争力,顺应全球绿色贸易趋势,发展环保产品和服务。
当然,在关税政策全面落地后,我们认为国际市场会出现三大可能发生的情况。
一、美国如果单方加征关税,会先推高本土通胀(预计PCE通胀短期上涨1.7% - 2.1%),让消费者支出成本增加,这就有可能反噬美国经济。
在经济衰退风险上升的情况下,高关税政策可能无法长期维系。
二、全球贸易格局将呈现“多极化”的新均衡。
尤其在亚洲,各国会进一步签订更深入的区域贸易协定加强经济合作,中国的“一带一路”和RCEP会不断壮大,为中国企业拓展新兴市场打下基础。
三、中国人民币国际化将会有大发展。
美国增加关税必定会降低对外贸易的金额,但中国一定会更加开放,对外贸易范围和规模进一步加大,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扩展,国际贸易的发展空间反而会广阔。
所以,从短期来看,我们这些相关企业都会承受不小的压力,需要跟客户加强联系,一起去面对困难,从我们的专业出发,给他们提供其他可能的解决方案。
但从长期来看,我认为中国凭借完善的产业链、技术创新能力及新兴市场拓展,有望在重构的全球贸易格局中占据更主动的地位,中国的企业也将在压力之下走向世界,毕竟,世界不只有一个美国。
04
接下来,资深投资人,单仁行专栏作者宋子老师的观点。
特朗普的关税战让我想到几个问题。
第一、关税战是否会重演百年前的经济大萧条?
1920年代,美国工业产能过剩(福特流水线技术推动产能激增),但收入分配不均导致内需不足。
同时,农业危机叠加1929年股市崩盘后,美国失业率飙升至24.9%。
共和党为争取中西部农业州选票,以“保护农民”为名推动全面加税,政府无视1028名经济学家联名反对,美国对3200种商品加税,部分税率高达150%(如汽车零部件)。
接下来的就是全球报复:加拿大对美农产品加征30%关税;法国禁止美国汽车进口;意大利、西班牙将美国商品关税提至100%-167%。
结局是贸易集团割据:英国构建“帝国特惠制”,德日转向自给自足经济,全球贸易体系分裂为区域壁垒。
世界贸易额从1929年的360亿美元暴跌至1933年的120亿美元,萎缩66%,德国出口下降61%,失业率突破30%。
而美国对欧洲出口额下降66.5%,同时美国工业产值下降46%,福特汽车裁员72%(员工从17万减至4.9万)。
关税战成为加剧1929年大萧条的关键推手,当前“对等关税”政策与1930年代逻辑相似。
短期来看,美国宣称“保护就业”能够获取政治红利,但彼得森研究所测算,关税会令家庭年支出增加2300-3900美元。
同时,存在系统性经济风险,如果全球贸易战重演,IMF预测全球GDP增速会下降0.5%-1%,发展中国家损失尤其严重(非洲年出口机会减少150亿美元)。
第二、中国率先回应,未来能否成就新经济格局?
昨天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告,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1、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
2、现行保税、免税政策不变,此次加征的关税不予减免。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认为:
当新兴大国(中国)在贸易、科技、金融和地缘政治领域挑战现有大国(美国)时,关税战是典型的外部秩序冲突表现形式,此次关税政策本质是美国试图通过重构贸易规则,延缓中国崛起。
特朗普不是独裁者,是代表一部分美国群体的利益,关税政策旨在缩小美国贸易逆差,预计年增6000亿美元用于基建投资,短期通过关税保护美国产业(如半导体、汽车),但可能导致通胀上升和经济衰退风险。
我对未来有两个猜想:
猜想1:关税会刺激中欧经济贸易关系,世界经济从中美欧的三国格局,变成二元格局:
美国体系vs中国+欧洲体系。
猜想2:特朗普是个厉害的谈判高手,未来可能出现峰回路转。
研究政策,最好是研究政策制定者的经历,我去年看了《特朗普自传》,特朗普在多个商业案例中,都曾采用了虚张声势与心理博弈、舆论操控,在政策上也经常反复。
比如今年2月4日,特朗普宣布对低于800美元的中国跨境电商包裹加征关税,但24小时后,因为海关系统崩溃,被迫暂停。
类似反复的政策数不胜数,不排除突然醒悟,又改变现在的关税政策。
历史经验表明,关税战本质是存量博弈,最终胜出者将是通过结构性改革,把外部冲击转化为内生增长动能的一方。
在五年前面对新冠疫情的极端时刻,我曾分享过我的看法,我想现在再分享给大家:
市场和经济低谷期,正是企业家和投资人直面内心的最好时候,我们可以真正去思考:
谁是最好的行业和企业?
什么样的企业能够持续放大优势?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来源:单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