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宁区以“清明追思 致敬英烈 关爱烈属”为主题,组织开展“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系列活动,通过祭扫追思、红色教育、公益圆梦等形式,让尊崇英烈、关爱烈属的暖流在全社会涌动,引导广大社区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家国情怀。摘要:近日,长宁区以“清明追思 致敬英烈 关爱烈属”为主题,组织开展“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系列活动,通过祭扫追思、红色教育、公益圆梦等形式,让尊崇英烈、关爱烈属的暖流在全社会涌动,引导广大社区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家国情怀。
清明追思:丰碑永铸让浩气长存
近日,长宁区分批组织烈属代表、最美退役军人、兵支书、退役大学生士兵、“Rong声嘹亮”宁心宣讲团代表、街道(镇)退役军人代表等300余人,分批赴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扫。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学生、党员团员青年、退役军人列队肃立,鞠躬默哀,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烈属代表们分别前往烈士墓和骨灰存放堂敬献鲜花、默哀追思。松柏苍翠,春风轻拂,一朵朵白菊微微颤动,仿佛与英烈隔空对话,传递着后辈对先烈的深切怀念。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清明前夕,整修了陈永平烈士纪念设施;为安葬在宋庆龄陵园的谢晋元、杨杏佛、杜重远三位烈士敬献鲜花;同步倡导“云祭扫”服务,帮助无法到场的烈属传递哀思,确保每一份敬意不因距离而阻隔。各街镇、社区利用3000余块电子屏播放弘扬英烈精神的公益广告,并在双拥公园等宣传阵地张贴清明主题海报,营造全社会缅怀烈士、尊崇烈属的浓厚氛围。
暖心圆梦:“Rong爱心愿”让爱双向奔赴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通过精准化关怀、长效化服务、多元化参与三大机制,开展第二届“Rong爱心愿”公益行动,满足辖区50位烈属的个性化需求,为烈属家庭织就温暖守护网。
清明前夕,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为全区烈属赠送了厨房料理机,通过“Rong爱心愿”活动,创新建立“1+N”结对机制,即一位烈属链接了社会的N份爱心,烈属提出的生活物资采买、健康监测、情感陪伴等需求,被驻区武警某部、区域内企业、市劳模、军嫂、“戎爱长宁”迷彩小青“宁”团队和来自延安中学、市三女中、玉屏南路小学的青少年学生代表等多元力量分别认领。烈属汪老伯向学生们回赠了学习辅导书籍,鼓励大家好好学习。
本次行动特别搭建了“连心桥”,开辟了亲子志愿服务通道,让家长带领孩子参与心愿送达全过程,在实践中培育感恩之心,共筑尊崇英烈、关爱烈属的温暖纽带,让英雄精神永续传承。
市劳模陈先生表示:“参与此次‘微心愿’认领活动,并现场慰问烈属、聆听英雄故事、瞻仰历史勋章,内心充满崇敬与感动。深刻体会到‘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的真谛。我们应铭记英烈奉献,传承红色基因,以实际行动关爱烈属,让尊崇之光照亮社会的每个角落。”
缅怀英烈:薪火相传让精神永续
长宁区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领巾向英烈致敬”实践活动,全区各街镇、各相关单位通过庄严仪式、沉浸体验与先锋故事讲述,引导少先队员等群体汲取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以实际行动告慰英烈,在全区营造尊崇烈士的氛围。
区妇联策划“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家国情怀”主题研学活动,组织亲子家庭走进周家桥街道三十七民众夜校旧址纪念馆,通过红色课堂、家风讲座、书香润心、艺术传承四大环节开启沉浸式红色教育之旅。
周家桥街道联合长宁路小学,组织党团员教师、少先队员代表赴“三十七民众夜校旧址”及陈仲信烈士雕像前祭扫。在新四军后代陈晓光的讲解下,少先队员聆听夜校创办历程,驻足凝视烈士事迹展陈;在雕像前,全体肃立默哀、敬献鲜花,少先队员代表朗诵原创诗歌《祭陈仲信烈士》,以庄严仪式表达深切缅怀。
北新泾街道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带领少先队员走进龙华烈士陵园,与烈属共同祭扫。烈属动情讲述英雄故事,少先队员认真聆听、感悟红色血脉;“戎耀小北”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学校,通过军功章展示、事迹宣讲等形式,让英烈精神焕发时代光芒。
江苏路街道联合延安初级中学,组织社区党员、退役军人代表、居民志愿者和师生共40余人赴陈永平烈士纪念碑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以庄严仪式寄托崇敬与追思。
部分资料来源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撰稿:吴佳倩
编辑:陈 莎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喜欢就点个“赞”
欢迎留言评论和“宁宁”互动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
来源: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