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鲁长山、田小贵、汤德远、高云虎、福庆、大阔枝、花儿、小白马……他们用血肉之躯,在白山黑水间筑起民族脊梁,以信念照亮山河。
电视剧《归队》已经落下帷幕,但我们的心,却久久难以平静。
那战火仿佛仍在眼前燃烧,抗日英雄们那冲锋的身姿、坚定的目光、一次次撕破黑暗的呐喊,也始终在耳畔激荡。
鲁长山、田小贵、汤德远、高云虎、福庆、大阔枝、花儿、小白马……他们用血肉之躯,在白山黑水间筑起民族脊梁,以信念照亮山河。
我觉得剧中的每一幕热血,每一份牺牲,都不再只是剧情,更是镌刻于心的精神烙印。
还有剧中演员们的表演也很好。无论是主角眼中不屈的火焰,还是配角眉宇间的坚毅,甚至小龙套一闪而过的身影,全都鲜活于我们的眼前。他们通过细腻精准的刻画,共同铸就了一幅血肉丰满的英雄图谱,让信仰与牺牲,都变得无比具体而可信。
在这众多演员中,我看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
这位演员,戏份不多,也不像胡军、李乃文、倪大红、林永健等那么有名。但他的表演却很投入,而且他的形象,与昔日上译厂著名配音演员邱岳峰,很有几分相似。
结果,我们仔细一查,他果然就是邱岳峰的儿子,名叫邱必昌。
他在电视剧《归队》中,和著名演员林永健组成了“父子档”,扮演潜伏在敌人内部的地下党肖铁林的父亲。
虽然“肖父”出场次数有限,但邱必昌还是将一位重情义、讲义气的东北老人的形象,塑造得性格分明,且带有浓郁的东北地方特色。这与他在《繁华》中扮演“麒麟会”头目生巫医生时所呈现的纯正的“上海腔调”,形成了鲜明对比。
邱必昌在电视剧《繁花》中
是的,邱必昌如今真是越老越吃香了。这几年,他在好多引发热议的电视剧中,都有精彩呈现——比如在《警察荣誉》中,他出演了卢富贵,在《鸣龙少年》中,他出演了老汪,在《小城故事多》中,他出演了张叔叔等。
仅今年,他就有好几个角色相继出现在我们的面前,除了《归队》中的“肖父”之外,还有《真心英雄》中的冯爷爷,和《十二封信》中的邮简老人等。
其上戏的频率,明显与他父亲在最辉煌时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我们不由感慨,邱必昌真是遇到了好时候。
而且他也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了,一个人,只要心中怀有梦想,那么什么时候起步,都不算太晚。
其实邱必昌从小就有一个演员梦想,并且颇具表演天赋。
但因为他特殊的出身,所以各方面都会受到限制。
所以他就只能选择漫长的等待。
一直等到自己70岁的时候,才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闪亮时刻”。
那么邱必昌作为“星二代”,他为何未能早早出道并成名?他与父亲邱岳峰之间有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他又是如何做到在70岁高龄的时候,才“大器晚成”的呢?
今天,就让咱们来一一揭秘吧。
1947年,邱必昌出生于东北沈阳,小名叫洁缨。
那年,他的父亲邱岳峰25岁,已经是一名话剧演员。他的母亲靳雪萍,也在同一个剧团演话剧。邱必昌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邱岳峰夫妇与他们的孩子们
话说邱岳峰的身世,的确有些离奇。
他是一名混血儿。父亲是一名中国武官,曾被安排到中苏边境进行驻防,因此认识了一位俄罗斯姑娘,并结为夫妻。1922年5月10日,邱岳峰出生在内蒙古呼伦贝尔。但不久,他就跟随父母在济南、北平、天津、沈阳等不同城市间进行辗转,并且总是投靠在亲戚家中,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幼年时长期动荡的生活,使得邱岳峰从小就很敏感,而且非常没有安全感。
1936年,14岁的邱岳峰跟随母亲,回到了他父亲的老家福建福州生活,但依然借住在亲戚家,日子捉襟见肘。
1940年,邱岳峰18岁。他原本已考入福建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福建理工大学前身),但为了寻找父亲,他离开福州,来到了天津。又因为他的父亲没有固定收入,所以为了养活自己,他开始为自己的前途进行谋划。
其实他原本是可以读大学的,可那时连饭都吃不饱,还哪有钱念书呢?所以他就四处找事做。好在他的邻居,有一位大哥在话剧团当布景师傅,人很热心,于是就将邱岳峰给带入了行。邱岳峰人很聪明,也很能吃苦。所以很快就能独当一面了。
但邱岳峰又是个有心人。
在天津大亚剧团当布景工的时候,他看到舞台上演员们的表演,非常神往,于是就默默地在心内记下他们的动作、表情和台词,并暗下决心,自己有朝一日,也要成为一名演员。
他的这个心愿在两年后终于得到实现。因为他嗓音条件好,普通话标准,而且形象也很英俊,所以大亚剧团的团长唐皓华,给了他登上舞台的机会。
在此期间,邱岳峰认识了团里的女演员靳雪萍。她比邱岳峰小6岁,模样姣好,性格温柔。在相处了过程中,两人产生感情,并在1946年结婚,建立了一个小家庭。
邱岳峰夫妇
虽说邱岳峰和靳雪萍都成了演员。但那时演员的社会地位并不高,而且生活动荡、收入也很不稳定。因此他们仍然处于不断“跳槽”的状态。
邱岳峰曾在北平的联华剧社登过台,也在天津的燕旅剧团演过戏,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他带着妻儿来到了上海,加入“上海剧艺社”。但如果剧目不叫座,剧团的演员同样很可能就地散伙,并且连回家的盘缠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邱岳峰就只好到歌舞厅去当鼓手。因为他除了会演戏,而且打鼓也很有一套本事。
年轻时的邱岳峰与上译厂同事合影
直到1950年3月,经人介绍,邱岳峰进入到了刚成立的上影厂译制片组,担任配音演员,每个月可领103元的工资,他们家的生活,才终于算是稳定了下来。
但这个103元,邱岳峰整整拿了30年,一分钱,也没有涨过。
而且有一个新的问题,几乎一直都困扰着他,那就是他的“出身”,一直没有被“审查通过”。
这使他一直都背负着非常沉重的思想包袱。
所幸他遇到了一个好领导,上译厂的厂长陈叙一,欣赏邱岳峰的配音才华和本分,顶着巨大压力,启用他为上译厂的主要配音演员。
这实际上也是对邱岳峰的一种变相保护。
因为邱岳峰的“出身”不好,所以在历次“运动”中,他都“难逃劫数”。他被定为“历史反革命”,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也因此养成了他趋于悲观焦虑的情绪,和过于疏离谨慎的性格,以进行自我保护。
这也是为何,当邱岳峰得知儿子很喜欢表演,很想当演员的心愿后,他的第一反应,不是支持,而是反对。
邱必昌1949年跟随父母来到了上海。那年他才两岁。
他们先是住在长宁路1250弄2支弄46号,然后1953年搬到了南昌路550弄的丙弄10号。记忆中他们家的房子一直都很小,只有十七平方米。一家有七口人住在一起,显得那么拥挤而逼仄。
但邱岳峰不敢跟单位提出换房的要求,能有个地方住,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邱必昌的性格,也多少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1962年,年仅15岁的邱必昌,已经是上海汽车运输学校的一名学生了。
这一年,因为遇上自然灾害,所以全国的很多技术学校,都要裁减掉大部分学生。而学校给了这些学生两个选择,一是进入工厂当工人,二是转到普通中学继续读书。
邱必昌所在的班,基本上其他的同学都想早点上班挣工资,但邱必昌却想转学,因为他想报考艺术院校,毕业后当演员。
按理说父亲作为著名配音演员,对儿子的梦想应该大力支持才对。
但有一天,邱岳峰却专门找到儿子谈心,并直接将自己的建议提了出来,那就是“进工厂,当一名工人”。他对邱必昌说,“咱们家祖上还没有出过工人,你应该成为第一个。”
邱必昌心想,我就是想演戏,这有什么错?况且我很小不也参加过配音了吗?大家不也觉得很不错吗?还有在学校参加演出,哪一次没有获得满堂彩?
所以,他有些不服气。
可是邱岳峰说,“你想当演员,也不是不行,但却不一定会成为最好的演员,因为你的脑子里,缺了那根‘弦儿’。”
邱岳峰与老同事赵慎之在配音
邱必昌听得懵里懵懂,“什么叫缺了那根‘弦儿’?”
后来,几十年后,邱必昌才终于明白,父亲所说的那根“弦儿”,其实指的就是“天赋”。
他知道自己的父亲,就是位非常有“天赋”的演员,他的嗓音是那么独特,具有极高的辨识度,他对角色的理解也是那么深刻,所以他所演绎的角色,才会那么性格鲜明,栩栩如生。
邱岳峰说,“我们选一件事情,要干就得干到最好,不然就会像赛场上那些坐冷板凳的球员,会非常痛苦和失落。而演员这行,要想做到最好,还需要付出太多太多。”
那天,父亲对邱必昌讲了很多,有的他能听懂,有的他全然不懂,但他却知道父亲是为了他和这个家好。所以,尽管他不乐意,但还是按照父亲的心意,选择了进工厂当工人。
60年代,邱岳峰和家人合影
多少年后,邱必昌才真正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因为受“出身”困扰,所以邱岳峰吃了一辈子的苦,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重蹈覆辙。而改变儿子命运的唯一方式,就是“改变出身”。那年月,最吃香的,当然就是工人阶级。所以他才会有些“武断”地为儿子指明了去向。
但当时15岁的邱必昌却只觉得,父亲太傻了。
邱必昌进入工厂之后,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演员梦想,依然会寻找一切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
他当然也希望父亲能够为自己提供一些资源。但那时父亲连自身都难保,又如何能顾及到儿子的前程呢?
直到1976年,雨过天晴之后,他才终于通过自己的好朋友,为儿子争取到了一些“出镜”的机会。
1978年夏天的一个晚上,邱岳峰突然找到儿子,让他赶紧洗把脸,换上件干净点的衣服,去见一个“贵人”。邱必昌问“贵人”是谁,邱岳峰说“是导演汤晓丹,他正准备拍一部叫《傲蕾·一兰》的电影,需要好几位长得像外国人的演员,我被定下演一个角色,他们说你长得跟我有点像,所以也把你推荐给了汤导演。”
邱必昌一听,高兴极了,马上把自己收拾一新。而更让他高兴的是,汤晓丹导演对他的形象气质很满意,当即决定让他在影片中出演一个小配角。
尽管这个角色的戏份有限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见,但这对于邱必昌的演艺生涯来说,却是一个难得的开端。所以邱必昌还是非常认真投入。
邱岳峰、邱必昌父子在电影《傲蕾·一兰》外景地
为了拍好这部戏,邱必昌跟随剧组来到了黑龙江依兰县外景地。令他意外的是,这里竟与自己和父亲的出生地都很近。在冰天雪地中,他有了一种“归乡”的感觉。
1979年,电影《傲蕾·一兰》上映后,受到了观众的欢迎,还在1980年获得了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影片奖。虽然邱必昌在影片中难寻自己的身影,但他还是被扮演沙俄监狱长的父亲,那高超的演技,所深深折服。
电影《傲蕾·一兰》剧照
可是,令邱必昌万万没想到的是,正当《傲蕾·一兰》获奖之际,他的父亲,却突然以一种非正常的方式,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那是1980年3月底的一天,邱岳峰与妻子吵了一架。然后,他转身就吞下了大量安眠药。当家人发现他有些不对劲,并赶紧将他送往家对面的淮海医院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抢救期。
这已经不是邱岳峰第一次这么做了。
那年当他被扣上“历史反革命”的帽子时,他就吞下了安眠药,幸好被靳雪萍及时发现,把药从他嘴里扒了出来,才使他“起死回生”。后来在特殊年代被打倒,他也吞过一次药,也被家人救了回来。
但最后的这次,他却彻底地睡着了,再也没有醒来过。
然而邱岳峰为何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轻生呢?
这显然与他的经历和性格有关。
从他行为来看,这是重度抑郁症的典型表现。但遗憾的是,在他生前,人们似乎并没有过多地注意到他的情绪低落、自我否定和那种绝望感。
如果那时候全民都有关心“抑郁症患者”的善意,那么邱岳峰的命运会不会因此而改写呢?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
父亲的去世,对邱必昌的打击很大,以至于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沉浸在悲伤之中,难以自拔。
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最好的纪念方式,也许就是将他未完成的事业,发扬光大。
所以邱必昌在业余时间,一直都没有放弃对表演的追求。只要有机会,无论角色大小、戏份多少,他都绝不放过。
1982年,在杨洁导演执导的86版《西游记》中,他出演了黑狐精一角。1994年他进入央视《正大综艺》节目组,担任编导。后来,他回到上海,办起了一家影视广告公司,负责制作了《歌舞中国》等众多影视作品。
邱必昌(右一)在86版《西游记》剧组与六小龄童等合影
2017年,70岁的邱必昌,开始全身心投入自己的“演艺事业”,他一口气参演了《不负时光》、《异乡人》、《72岁的一个晚上》、《心之所向》、《警察荣誉》、《问心》、《九鼎记之禹皇宝藏》、《繁华》、《苔小》等多部作品,与王家卫、丁黑、柳云龙等导演,都有过合作。
邱必昌与前辈苏秀
邱必昌虽然在这些作品中出演的都是小配角,但和他的父亲邱岳峰一样,他非常珍惜每一次表演机会,将每个角色都演绎得生动鲜活。
我发现邱必昌的确继承了父亲的语言天赋,嗓音浑厚富有表现力。但与父亲那华美典雅的表演风格相比,我觉得邱必昌的演绎,更侧重于表现生活化的真实感,质朴自然,细腻内敛。
咱们就拿他在电视剧《归队》中所扮演的肖父一角来说,他的表演不事张扬,但却善于通过细微的眼神、表情和台词处理,来刻画角色的内心世界与情感层次,呈现出来的效果朴实生动。
如今,在邱岳峰去世45年后,78岁的邱必昌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演艺高峰期,并且还成为了众多导演喜爱的“霸屏演员”。这自然是他多年积累和不懈努力的结果。但我想,与他父亲对他的教诲和启发,也同样不无关系。
他不仅通过这样的方式,致敬了父亲的表演才华,而且更是将父亲的匠人精神进行了传承。
不知大伙在追看《归队》或其他热播作品时,有没有注意到邱必昌这位演员呢?可能很多人都没想到他会是邱岳峰的儿子吧?那么对他的表演,感受如何?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区,与更多网友,进行互动吧。
来源:DJ雅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