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3日,云南文学艺术馆、官渡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官渡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曙光小学(珥季路校区)携手举办的“云南故事,美育润心——馆校联动实践活动”在云南文学艺术馆成功举行。曙光小学(珥季路校区)500余名同学在实地参观、实践体验中上了一堂生动有趣、受益匪浅的
4月3日,云南文学艺术馆、官渡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官渡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曙光小学(珥季路校区)携手举办的“云南故事,美育润心——馆校联动实践活动”在云南文学艺术馆成功举行。曙光小学(珥季路校区)500余名同学在实地参观、实践体验中上了一堂生动有趣、受益匪浅的文艺课,将美育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
贯彻“五育融合”理念,孩子们开心观展上体验课
此次“云南故事,美育润心——馆校联动实践活动”旨在全面落实“美育浸润行动”、深入贯彻“五育融合”教育理念,依托馆校研三位一体协同机制,通过整合场馆资源与学校资源,构建双师课堂,共同推动青少年艺术美育实践基地和云南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有效助力学生融合成长。
云南文学艺术馆馆长黑燕,官渡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志红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官渡区民政局、教体局、宣传部、教育发展研究院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曙光小学(珥季路校区)五年级师生,云南文学艺术馆宣传教育部工作人员等参加了活动。
当天的“馆校联动”创新实践活动分为展览参观与研学体验课两部分,主要在云南文学艺术馆的文学、美术、民间文艺三个展厅进行。云南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丰硕的文学艺术成果,展厅通过文图、视频、实物、多媒体等形式为观众展现了云南文学艺术各门类的发展脉络、特点与成果。活动中,在志愿者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在展厅中饶有兴致地参观,沉浸畅游于缤纷的云南文艺大观园。许多同学自发地认真记笔记,他们觉得馆内的课堂比教室更大更好玩,新奇的感受令大家热情高涨、兴奋不已。志愿者讲解员还带领孩子们演唱了闻一多先生所作《七子之歌》,朗诵了汪曾祺先生作品《昆明的雨》。
研学体验课分为诗歌、美术等课程。诗歌体验课以“轻扣诗歌大门,探寻云南文脉”为主题,美术课则是以“彩墨绘云南”、“艺塑故事承滇韵”两个主题内容进行。同学们在专业的讲解员带领下深入的了解了云南的诗歌和民间艺术,随后由来自官渡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北清实验学校、曙光小学的三位老师带领学生完成实践体验。在老师们的引导下,孩子们创作出了充满童心童趣的诗歌、诗画交融的水墨和妙趣横生的泥塑作品。
云南文学艺术馆助力青少年文艺素养提升
官渡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党支部副书记王德洁表示:“云南文学艺术馆丰富的文艺资源,与学校的需求形成供需互补。举办此次活动,我们希望通过家校社三方的协同教育,达到五育融合,把行走的思政课堂落实到行动中,实现孩子们的全面健康发展。”
昆明市官渡区曙光小学校长李晓玉说:“今天的馆校联动是家校社课程建设中很好的范例,孩子们在实践情境中更能发现和认知问题,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现在我们曙光小学正在进行课程改革建设,重点就放在学生的亲身实践和真实问题情境的课程建设上,逐步打通家校社课程共同体建设体系。今天在云南文学艺术馆看到有这么优质的文化资源和孩子们的积极表现,我非常高兴与欣慰。”
此次诗歌课授课老师柏锐源是北清实验学校语文老师,她说:“在教学中,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孩子们在表达他对这一次云南之旅的美美在哪的时候,他们的语言非常自信,脑海中有这样的画面,这就能更好激发创作诗歌灵感。学生们平时上课的地点大多局限于教室,这次把他们带出教室之外,扩充了他们的学习资源,打开了眼界。”柏锐源希望更多学校能汲取此次活动的经验成果,更好践行五育并举。
曙光小学五年级4班的金远智同学参加了当天的美术研学活动,他开心地说:“我非常喜欢画画,这次来云南文学艺术馆参观我非常高兴,不仅可以看到许多文人墨客写的文字,还能欣赏到他们不同风格的画作,收获太大了,这个课堂太板扎了。”五年级9班的姜雨希同学当天在美术研学课上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题画了一幅灵动的荷花作品,她说:“在云南文学艺术馆我看到了很多诗人画家的作品,他们的作品让我大开眼界,给了我很多启发。”
今后,更丰富多元的馆校联动实践活动还将在云南文学艺术馆举行。近年来,云南文学艺术馆充分利用场馆资源,举办了大量文学艺术展览展示、公共教育等活动,有效地促进了云南文学艺术的广泛传播与繁荣发展,为青少年文学艺术素养提升作出努力和探索,推动青少年艺术美育实践基地建设。云南文学艺术馆是云南重要文学艺术活动发生地,集收藏保护、展览展示、社会教育、对外交流、学术研究、游览参观、文化休闲功能为一体,设有文学、美术、书法、电影、电视等12个艺术门类专题展厅和临展区域,全方位展示云南文学艺术风貌。
全媒体记者:闫钰
实习生:常跃丽
编辑:贺靖
审核:朱家吉
二审:陈唯一
终审:彭德光
来源:时报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