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齐聚共探科研新径,助力淋巴瘤研究新征程——淋巴瘤中青年专家科研培训会线上顺利收官!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4 20:45 1

摘要:2025年3月31日,由北京大地医疗慈善基金会主办的淋巴瘤菁英荟——淋巴瘤中青年专家科研培训会已于线上圆满落幕。本次会议云集全国淋巴瘤领域的中青年专家,围绕临床研究的设计与创新展开深度研讨,旨在通过前沿学术对话提升科研实战能力,同时助力淋巴瘤领域学术的交流。医

2025年3月31日,由北京大地医疗慈善基金会主办的淋巴瘤菁英荟——淋巴瘤中青年专家科研培训会已于线上圆满落幕。本次会议云集全国淋巴瘤领域的中青年专家,围绕临床研究的设计与创新展开深度研讨,旨在通过前沿学术对话提升科研实战能力,同时助力淋巴瘤领域学术的交流。医脉通现将主要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01 主席致辞

会议伊始,江苏省人民医院徐卫教授进行了开场致辞,并向与会专家们致以热烈问候。本次会议主要聚焦于淋巴瘤的科研设计,各位专家将倾囊相授,分享其在淋巴瘤研究方面的创新设计思路。此外,各位讨论嘉宾也将结合自身丰富经验,针对淋巴瘤研究进行深入交流。徐卫教授衷心预祝本次活动能够圆满顺利进行,期望通过此次交流,为淋巴瘤领域的研究带来新的启发与进展。

徐卫教授致辞

02 会议拾萃

血液肿瘤临床研究设计:夯实三大根基,迈向高质量发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俞文娟教授的主持下,梅斯医学黄明爱讲师围绕血液肿瘤领域的临床创新思路进行分享。当前临床研究愈发重视质量,开展高质量研究已成必然趋势。打造高质量临床研究,需筑牢三方面根基:创新的思路、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与挖掘,这三点是高质量研究的关键环节。

创新的思路是高质量研究的源泉。在选题阶段,研究人员可从临床中发现问题,一些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往往源于对临床个案中“异常”现象的深入剖析与挖掘。例如,关注药物的真实世界数据、在老年或具有合并症人群中的应用及适应症的拓展等。合理的研究设计是高质量研究的骨架。研究设计需基于临床研究六要素,对患者、干预措施、对照设置和结局等进行充分思考,如确定研究对象时,可精准定位细分人群,从疾病亚型、疾病风险模型角度出发进行研究设计。此外,数据分析与挖掘作为高质量研究的驱动力,研究人员需根据不同的研究类型选择不同的方法,同时可引入AI,借助不同分析思路,对数据进行深度剖析,发现潜在的规律和关联,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俞文娟教授主持

黄明爱讲师作报告

俞文娟教授的主持下,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曲昌菊教授、徐婷教授和黄明爱讲师参与了讨论,围绕AI在科研写作与临床研究设计中的应用,开展了深入探讨。专家们一致认为,AI在论文创作和科研设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极大提升科研效率。借助AI,科研人员可学习跨领域知识,快速整理多篇文献。然而,“AI幻觉”使得输出信息的准确性难以保证。因此,使用者务必对AI提供的内容进行严格甄别,避免错误信息干扰科研工作。

曲昌菊教授、徐婷教授、黄明爱讲师参与讨论

以PICOS原则为引,开启MZL创新研究之旅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桑威教授的主持下,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钱红兰教授进行了题为“从PICOS角度探索边缘区淋巴瘤(MZL)研究设计”的分享。MZL是最常见的惰性淋巴瘤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但近年来其研究热度放缓、论文成果转化偏低。针对这一矛盾现状,需对MZL的临床研究加以关注,并从PICOS原则角度剖析MZL的临床研究设计:在研究对象(Participants)上,MZL入组标准缺乏针对性,亟待制定更加精准的入组标准;干预措施(Interventions)方面,当前缺乏最佳系统治疗方案,需持续探寻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与药物;对照措施(Comparisons)中,MZL临床试验需设置恰当且贴合临床实践的对照;研究结局(Outcomes)基于MZL惰性特点,可将早期完全缓解(CR)、24个月内出现疾病进展(POD24)及生物标记物等纳入研究终点的考量;研究设计(Study design)应针对复发/难治性(R/R)人群开展更多探索。

奥布替尼目前已在中国获批用于至少接受过一次治疗的MZL患者。根据PICOS原则,奥布替尼在MZL研究中仍进行了诸多探索:如针对研究设计,奥布替尼的注册研究纳入了90例R/R MZL患者,展现了良好疗效,总体缓解率为58.9%,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达75.8%。针对对照措施,奥布替尼开展了一项随机对照的注册Ⅲ期研究,对比OR2和R2方案治疗R/R MZL的疗效。针对研究对象,开展了一线MZL人群治疗的探索,奥布替尼联合奥妥珠单抗的最佳客观缓解率为100%,CR率为57.1%。除上述研究外,奥布替尼仍在一线或多线治疗、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结外MZL、去化疗/无化疗等中不断进行探索。

*OR2:奥布替尼联合来那度胺、利妥昔单抗;R2: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

桑威教授主持

钱红兰教授作报告

桑威教授的主持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马燕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刘辉教授就MZL的临床研究设计展开了广泛的探讨。结合此次会议的分享,专家们认为奥布替尼虽已获批R/R MZL适应症,但在一线治疗与维持治疗领域仍有探索空间,期待后续出现更多临床研究,特别是开展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同时,着重强调了临床研究设计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对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的重要意义。

马燕教授、刘辉教授参与讨论

03 会议总结

最后,徐卫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此次会议聚焦血液肿瘤领域临床研究设计,与会专家结合前沿进展分享了临床研究的设计思路与方法,讨论嘉宾结合自身经验展开深入探讨。期望与会者有所收获,未来能设计出更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以解决临床问题,同时期待创造更多交流机会,推动深度研讨,提升临床研究设计的整体水平。

徐卫教授进行会议总结

编辑:Cirrus

审校:Chole

排版:Aiden

执行:Moly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灵科超声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