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葡萄打24遍药”骗了,食安谣言该治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1 15:18 2

摘要:“葡萄打了24遍药!” “有蔬菜好多是转基因的,吃了对身体不好!”……据《半月谈》报道,打开微信群、短视频平台,这些反科学的“科学警告”填满手机屏幕。

“葡萄打了24遍药!” “有蔬菜好多是转基因的,吃了对身体不好!”……据《半月谈》报道,打开微信群、短视频平台,这些反科学的“科学警告”填满手机屏幕。

熟不熟悉?似曾相识?

对了,我们小时候听到的版本可是“西瓜太甜是打了糖精”,就是无人关心西瓜品种的改良之艰辛。

从西瓜到葡萄,总有人要把你的饭桌拍成《生化危机》。

谣言传到漫天飞,真相无人关心。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2018-2023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取葡萄样品1438批次,仅16批次不合格,合格率高达98.9%。

今年5月,一位种植“阳光玫瑰”的果农急得下场直播,他将喷过农药的葡萄直接喝下去,只为证明所用农药安全合规,硬核打脸“谣言党”。

就这,还有人继续嘴硬“正常葡萄长不成这样”……即便他们没当过一天农民,种过一棵葡萄。

当然了,短视频时代,一句“葡萄打了24遍药”,肯定要比一百页检测报告吸睛。

而食安谣言能火,正是因为大家爱听刺激的,没耐心看专业的。

但如果你以为,这些纯粹是闲人编出来吓唬大家的,就太天真了。

其背后有一条借“食安焦虑”炮制谎言、博取流量、牟取利益的灰色产业链。

核心逻辑始终是“制造焦虑、绑定产品、赚取利益”。

为啥总有人中招?三点原因:

大家不懂食品生产,“农药”两个字一出,直接脑补成“毒药”。专业报告太硬核,大家看不懂也不愿意看。一句“打了24遍药”轻飘飘,却能疯狂转发。

第三,平台追逐流量,谣言内容动辄上热门,形成“造谣有收益、辟谣成本高”的畸形内容生态。

想破解这个怪圈,也不难。

首先,很多谣言一看就破绽百出:要么违背基本常识,比如“针筒打西瓜”;要么夸大事实,把“例行喷药”编成“毒害生命”。

对此,权威部门要用通俗语言和真数据及时亮相,帮助普通人低成本、零门槛快速看穿套路。

平台也别再装“甩手掌柜”了,守好自己的大门,该拦截的就别推;

监管部门也是该亮剑就亮剑,让“编谣言赚钱”的灰色生意彻底凉凉。

我们老百姓上餐桌,是想吃碗放心菜,不是看一场恐怖片。

真相跑赢谣言,平台不再纵容,法律敢于亮剑,我们才能真正卸下对“吃”的焦虑,让餐桌回归烟火与温情。

来源:农林卫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