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月收入6000多元,就业顾家两不误!”近日,湖北丽邦纸业生产线上,工人幸朴强熟练操作设备,脸上洋溢着满足。精准就业帮扶,让这位漂泊东北8年的建筑工,稳稳地在家门口捧起了“饭碗”。在孝感,无数个“幸朴强”的故事悄然上演,织就一张覆盖城乡的就业幸福网。
全媒体记者王悦
“每月收入6000多元,就业顾家两不误!”近日,湖北丽邦纸业生产线上,工人幸朴强熟练操作设备,脸上洋溢着满足。精准就业帮扶,让这位漂泊东北8年的建筑工,稳稳地在家门口捧起了“饭碗”。在孝感,无数个“幸朴强”的故事悄然上演,织就一张覆盖城乡的就业幸福网。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将群众所盼、企业所需转化为实干动能。招聘会开进夜市,零工驿站扎根社区,科技赋能激活乡村……聚焦就业创业与群众增收致富,一系列精准举措与暖心服务次第开花,就业底盘持续稳固,增收渠道不断拓宽,民生答卷写满“实”字。
织密网络,促就业实效
“小驿站解决了我的大难题!”在孝感高新区诸赵社区零工驿站,54岁的毛德启感慨道。这座150平方米的“小天地”,配备有自助服务机、实时岗位信息屏,成了社区里的就业“加油站”。
驿站与20余家企业联动,“微孝就业”小程序精准推送岗位。负责人杨锋更是把服务送到居民身边——清晨菜市场,两张小凳、一顶遮阳棚,就是他的“招聘摊位”,推动就业服务从“人找岗”向“岗找人”转变。
今年,孝感全面推进“家门口”就业促进行动,在全市构建四级公共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目前,建成三级及以上就业服务站点120个,服务网络直达社区乡村“最后一公里”。
汉川市依托8家零工驿站与57个零工微站,打造灵活就业“暖心港”,密集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今年1-5月,该市城镇新增就业8407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29.34%,就业基本盘持续向好。
数字赋能,让就业服务突破时空限制。7月17日,应城市“工会帮就业”直播带岗火热开播,12家企业代表化身“带岗主播”,释放千余岗位,吸引3万余人次在线围观。孝南区“就在孝感”平台及“微孝就业”小程序入驻企业400余家,岗位信息“一键直达”。云梦县“摊贩服务微信群”24小时在线,响应天气预警、政策咨询,让小摊贩告别“打游击”,安心经营“钱袋子”。
产业“开花”方能就业“结瓜”。为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孝感主动“走出去”,搭建跨区域人力资源协作大平台。市人社局积极参与“才聚荆楚·立业澴川”行动,组织楚能新能源、湖北工程学院等单位,远赴南京参加“博聚楚天”引才盛会,现场接收硕博简历45份。汉川市赴贵阳、铜仁精准招聘,吸引高校毕业生落户;与湖南常德建立长期劳务输送机制,年均引入劳动力300人,有效突破地域局限。
民生温度在精准服务中升腾。截至7月,全市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617场,累计提供岗位25.54万个;上半年,19147名返乡人员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
精准赋能,助创业圆梦
7月的应城海山创业园“创业门诊”内气氛热烈。退役军人张峰带着养殖项目的困惑,与导师深入交流。
“整合零散养殖户,成立规范合作社。”导师一席话为他点亮前路。当天,孝感市人社局组织创业导师基层行,现场为50余家企业送上量身定制的《创业诊断建议报告》。专属微信群与24小时直联通道,更将帮扶延伸至“云端”。
张峰曾受益于应城市“一次性创业补贴”启动项目。2025年,孝感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入乡人员三类群体,提供5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点燃草根创业“星星之火”。
政策礼包持续加码。云梦县“云创八条”为创业者提供全周期支持:初次创业者享5000元补贴,入驻都创中心免1年租金,入选省级以上人才计划的团队最高可获50万元配套奖补。
创业融资渠道也在不断拓宽。应城市推出“孝创贷”线上平台,人社、担保、银行全流程“一网通办”,贷款审批压缩至平均3天,实现“1天审、1周放”。
重点群体获得“量体裁衣”服务。退役军人专属“拥军创业贷”,申请到放款平均3个工作日内办结。上半年,金融机构为军创市场主体办理创业贷款超千万元。
据统计,上半年孝感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54亿元。多维度保障体系,让创业梦想在澴川大地拔节生长。
创新服务,拓产业富路
“采茶旺季,一天能挣200多元,加上五亩茶园入股分红,年收入超3万元。”孝昌县周巷镇青山村茶农何爱香笑着说。在青山村,“622”保底分红模式让237户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收益按合作社、村集体、农户6:2:2分配),带动每亩增收1500元,村集体年收入跃至20万元。梦里花园花木联合社以此联结周巷981户茶农,带动每亩年增收超千元。如今,孝昌11万亩茶园年产值达10.8亿元,11万茶农捧牢“金饭碗”。
增收致富,守正更需创新。孝感巧用新平台、新模式,为创业者和农民拓宽增收空间——
市供销社发挥主渠道优势,省市县三级联动,创新“省集采、市集力、县集配、村集单”模式,优质化肥“点对点”直达农户,每吨成本直降350元,今年已为农民节本超千万元。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让农技乘上短视频东风,年轻干部深入田头,联合科技特聘员制作农技短视频135期。《拿捏赤霉病专家来支招》等作品火爆“出圈”,总播放量超80万次。农民指尖一点,专家“来到”身边,新技术加速转化为田间地头的增产“引擎”。
就业是民生之本,增收是幸福之基。当规范经营点燃街巷生机,零工驿站温暖灵活就业者,新技术新渠道为田野注入丰收希望,澴川大地上,一幅就业有支撑、增收有门路、发展有动能的和谐画卷正徐徐铺展。这画卷最动人的色彩,正是百姓稳稳的幸福。
本文来自【孝感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