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门联手出击,整治汽车行业网络乱象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1 14:26 1

摘要:一张虚假图片、一段编造视频、一次恶意测评,这些汽车行业的网络乱象终于迎来了强力监管。六大部门联合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旨在净化汽车行业网络生态环境。

一张虚假图片、一段编造视频、一次恶意测评,这些汽车行业的网络乱象终于迎来了强力监管。六大部门联合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旨在净化汽车行业网络生态环境。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本次专项行动聚焦非法牟利、夸大和虚假宣传、恶意诋毁攻击等三大类网络乱象。这些乱象不仅误导消费者,损害企业利益,更阻碍了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01 三类乱象,成为整治重点

六部门联合发起的专项整治行动,精准锁定了汽车行业网络乱象的三大类别。

非法牟利问题位列首位。通过制作虚假图片、视频,捏造故事,炒作和散布涉车企负面话题,恶意解读汽车企业销量波动,攻击汽车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等,赚取网络流量,获取商业利益。

一些组织甚至利用自身话语权和影响力,以“新闻监督”“舆论监督”“科普”等名义,通过以商养测、以测养商、开展商测结合的虚假或不规范测评等方式,获取商业利益,甚至要挟汽车企业提供“保护费”。

夸大和虚假宣传问题同样严重。对汽车、动力电池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不少汽车企业操纵机构或评测类账号等搞虚假或不规范测评,引用、捏造虚假数据,选择性披露销售数据,巧立名目发布销量排行等各种榜单。

恶意诋毁攻击问题则直接破坏了行业竞争秩序。以遏制、打压竞争对手为目的,诋毁攻击汽车企业或者汽车产品,抹黑企业声誉或者商品声誉,对企业进行恶意投诉。

组织、操纵网络水军、“黑公关”“黑嘴”及“饭圈”粉丝,联动发布涉汽车企业及企业家的虚假、负面信息,煽动网民情绪,打“口水战”,恶意抹黑竞争对手。

02 技术滥用,催生新型水军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型网络水军手段也不断涌现。《通知》明确指出,利用主板机、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制造新型“网络水军”,产出虚假内容,制造虚假热度和趋势,规避平台监测,谋取非法利益。

今年2月12日,一则“广州法院对一起某品牌汽车L3级自动驾驶追尾事故作出首例判决”的网络谣言在网上广泛传播。

公安机关网安部门迅速开展核查,发现闫某某为吸引流量、赚取收益,通过AI洗稿炮制了该网络谣言,并在多个互联网平台发布,造成不良影响。目前,属地公安机关已依法对闫某某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

03 企业回应,拿起法律武器

面对持续升级的网络攻击,多家车企已经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9月4日,针对部分自媒体及其关联MCN机构的恶意抹黑行为,比亚迪新闻打假办公室官方微博发文称,比亚迪已正式提起诉讼,要求公开道歉并索赔300万元。

8月30日,江淮汽车法务官方微博也发布声明称,近期“猎狐网”等网络账号多次发表文章(含视频),传播涉及江淮汽车的不实信息,误导社会公众,损害江淮汽车形象,江淮汽车已依法开展维权。

这些案例显示,企业正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出击,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04 高管言行,纳入监管范围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还将汽车企业高管的网络言行纳入监管范围。

《通知》明确将“汽车企业高管利用自身影响力在网上‘拉踩’引战”列为恶意诋毁攻击问题的一种表现形式。

今年5月,前奇瑞汽车营销公司副总经理姚飞在某车主群内,针对吉利的一款车型发表了不当言论。

从网友发布的截图来看,姚飞评价竞品吉利银河星耀8时,采用了“烂车”等形容词,引发舆论关注。

随后,吉利和奇瑞方面的高管均就上述事件迅速表态,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在微博回应称,“已就个别员工言论引发的争议与奇瑞高层沟通,奇瑞展现出了诚信负责的风范,此事已得到妥善处理,告一段落”。

奇瑞汽车执行副总裁李学用也发文表示:“奇瑞品牌一位干部发表了对友商产品的不当言论,我们对此事高度重视,立刻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停止其一切工作。”

05 多措并举,建立长效机制

六部门提出的整治措施全面而系统,旨在建立长效机制。

《通知》强调,要通过组织企业自查、畅通举报渠道、深入分析研判,根据有关问题线索,强化汽车行业网络乱象处置力度。

引导汽车企业向网站平台、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企业属地省级网信办举报反映汽车行业网络水军、“黑公关”“黑嘴”及“饭圈”粉丝等网络乱象问题线索。

建立快速处置渠道,依法依约关闭并公开曝光一批参与汽车行业网络乱象的媒体账号。

深挖网络乱象背后的公关公司、营销公司等代理方团队及购买其服务的汽车企业,依法打击惩治。

06 平台责任,明确具体要求

网络平台企业在整治行动中被赋予了重要责任。

《通知》要求,网络平台企业要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加强对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等的网络水军、“黑嘴”的甄别管控。

健全平台涉企侵权信息投诉举报、争议标签、一键关联辟谣内容等产品功能,防止虚假信息误导公众。

行业协会要引导行业加强自律建设。汽车企业要深入开展自查,自觉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黑嘴”及“饭圈”粉丝等网络乱象。

要形成合力,持续净化汽车行业网络舆论环境。

07 产业背景,新能源汽车竞争激烈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有着深刻的产业背景。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产量从2020年的140万辆左右跃升到2024年的1300多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消费超过2万亿元,有力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和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行业非理性竞争问题突出。工信部部长李乐成在9月9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企业产业的培育可谓千辛万苦,而非理性竞争毁掉一个企业、毁掉一个产业,可能一夜之间,我们绝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

08 专家观点,整治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此次专项整治将对汽车行业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指出,汽车行业存在的乱象会造成品牌口碑下滑,客观上会加剧行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对于车企而言,未来需要规范其营销行为,营销既不能夸大,也不能恶意贬低对手。

“此次治理会规范车企之间的竞争行为,也会逐步形成一套舆论鉴别体系。未来消费者获得的真实信息将增多,消费者和车企的互信也将得以加强。”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卢鼎亮表示,对消费者而言,虚假宣传以及诋毁式测评,会误导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当消费者难以辨别信息真伪时,也可能降低对整个行业的信任度。”

他认为,此次专项整治是对汽车行业无序竞争和网络乱象的一次重要纠偏,不仅是为了保护单个企业的合法权益,更是为了维护整个行业的健康生态和广大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汽车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应该是产品和技术实力的竞争,而非网络上的“口水战”。

此次六部门联合专项整治行动,正是为了引导行业回归竞争本质,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护航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整治行动的深入,消费者将获得更真实的汽车产品信息,企业与用户间的信任关系也有望得到修复和加强。

综合工人日报、法治日报、经济参考报、央视新闻、南方都市报、中国新闻网、北京商报等

来源:广景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