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 唐 杜甫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1 04:10 1

摘要:戍鼓(戍楼上报更的鼓声。自黄昏至拂晓,分为五个时段,称为五更。一般鼓报三更,便不准路有行人。)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边秋(一作“秋边”,边地之秋。)一雁(孤雁。)声。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哀鸣。

月夜忆舍弟(杜甫有四弟,幼弟杜占时随诗人同在秦州,杜颖、杜观、杜丰则散处各地。) 唐 杜甫

戍鼓(戍楼上报更的鼓声。自黄昏至拂晓,分为五个时段,称为五更。一般鼓报三更,便不准路有行人。)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边秋(一作“秋边”,边地之秋。)一雁(孤雁。)声。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哀鸣。

露从今夜白(今夜适逢白露节气。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阳历每年九月八日前后开始。),月是故乡明。从今天夜里就正式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我自己故乡的最亮最明了。

有弟皆分散(一作“羁旅”),无家(杜甫自天宝五载(746)离开河南偃师陆浑庄故居后,老家没有什么亲人,无从询问诸弟消息。)问死生。我虽然有兄弟,却都在战乱中分散了,我无家可归,无法探问兄弟的死活。

寄书长(一直,老是。)不达,况乃(何况是)未休兵(停止战争。)我寄往兄弟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更何况安史之乱的战争还没有停止。

此诗乃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于秦州(治所位于今甘肃天水)创作而成。此时距离安史之乱爆发已然过去四年。乾元二年七月,杜甫自华州弃官,携家眷客居秦州。秦州城地处六盘山支脉陇山之西侧,在当时属于偏远之边郡。同年九月,史思明自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后,又西进洛阳。山东、河南皆陷入战乱之中。杜甫的几位弟弟彼时正分散于这一地区,因战事阻隔,音信断绝,这引发了他深切的忧虑与思念。

杜甫于诗作里甚少提及双亲,此或许归因于其母早亡,且其父续弦。杜甫之父乃杜审言长子杜闲,其生母出身清河东武城。然而,杜甫出生时,母亲便不幸辞世,而后其父再娶卢氏。故而,杜甫由其姑母抚养长大。

杜甫原有一位兄长,但早夭,故杜甫兄弟共五人,杜甫居长,四个弟弟分别名为颍、观、丰、占,还有一个妹妹,名字不详,嫁与江东钟离韦氏,其弟妹五人都是继母卢氏所生,但杜甫对他们手足情深。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秋,弟弟杜颖任山东临邑主簿,典领文书等,写信给兄长杜甫述说黄河水灾给百姓带来的忧患,杜甫收到弟弟的信就写了一首《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滥,堤防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问候并安慰弟弟。

《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

二仪积风雨,百谷漏波涛。闻道洪河坼[chè](裂开),遥连沧海高。这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二仪搞了一场大规模的合作,化水汽为云雨,大雨普降齐鲁大地,大山大川到处是波涛汹涌。《新唐书·五行志》说:“开元二十九年秋,河南河北郡二十四,水害稼。”当时杜颖在山东临邑作簿曹(就是县里的一个下级官员,从事主财谷簿书。 此借指县主薄)。我们知道山东是黄河入海所经地,历年来防范水患是重任。这一年,山东也遭遇了特大洪涝灾害。杜甫从弟弟的书信中听说这场水患特别大,黄河,也就是诗中所说的洪河,决口了,水浪滔天,远远地与大海相连了。

职思忧悄悄,郡国诉嗷嗷。舍弟卑栖邑,防川领簿曹。你担任公职,面对百姓缺食饥饿的局面,一定是忧心如焚。而不断的水患,又让你所在的本来就处于低洼的小邑,面临极大的防备水患的压力。而簿曹这个官职本来又兼任防范水患的职责,所以大患当前,责无旁贷。

尺书(尺书的意思是1.指书籍。 古代简牍的长度有一定规定,官书等长二尺四寸,书非经律者,短于官书,称为短书。 2.指书信。)前日至,版筑不时操。难假鼋鼍力(鼋鼍为梁:成语,拼音是yuán tuó wéi liáng,意思是填河架桥。说的是周穆王出师东征,来到江西九江,因江河密布,行军受阻,于是下令大肆捕杀鼋、鼍(音驼,即鳄鱼),用以填河架桥,终于战胜了敌方。),空瞻乌鹊毛。你前一段时间写来的书信,上面写你不时地拿起筑大堤的工具,非常辛苦。没有能力像周穆王一样指挥鼋鼍架起桥梁,也没办法像牛郎织女一样感动喜鹊架成天桥。

燕南吹畎[quǎn](《说文》记载“畎,水小流也。象形。古文从田,川声。篆文从田,犬声” ,其本义为田间水沟。在古代农业社会,人们为了灌溉和排水,会在田间挖掘水沟,“畎”字便由此而来,用以表示这种田间的小水沟。)亩,济上没蓬蒿。螺蚌[luó bàng]满近郭,蛟螭乘九皋。水患如天,燕南、济上全成泽国。燕南的庄稼地变成了湖泊,上面泛着波浪;济上的杂草也全部淹没于洪水之中。城池和周围的高地到处游走着水族生灵。小螺小蚌不计其数,无处不在;蛟龙也从潜藏的水底来到了城乡。

徐关深水府,碣石小秋毫。白屋留孤树,青天失万艘。徐关,应是当地的一处关隘,关隘,一般都在险要之地,而此时也完全变成了水府。碣石山,这个曹操曾经东临过的高地,也在大水中变成了一根细毛一样,轻轻漂浮。老百姓的白屋(茅屋)全被淹没,只有高树还在水中挣扎。大水到处冲荡,即使青天白日,没有大风狂吹,依然让数以万计的船只失事倾覆。

吾衰同泛梗,利涉想蟠桃。倚赖天涯钓,犹能掣巨鳌。前面那么多的内容都是想象了山东地区的水患景况,最后两句,杜甫回到了自身,他用这两句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杜甫说,我已衰微得像在水中漂浮的桃梗。衰微,不能字面理解为杜甫年老衰朽,他实际是感叹自己没有功名,不能实现自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而表现出的一点愤激之词。杜甫虽然这样说,但是他仍然希望自己能够借着这场大水,渡过大川,到达东海上的度索山,找到那棵大桃树,摘取蟠桃。再到天涯垂钓,抓一只大鳌送给你。诗人在结尾突发奇想,安慰弟弟不要过度忧虑,要学会苦中作乐,绝处找出路。这个结尾,也可看出杜甫为了宽慰弟弟,竟然使用了中国式的幽默

在作于天宝十四载(755年)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杜甫写道“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除他和妻子儿女之外,应该包括杜颖之外的其他几个弟弟。这首诗是杜甫被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是一个看管兵甲器仗的小官)不久,即在天宝十四载(755年)的十月、十一月之间,由长安往奉先县(今陕西蒲城)探望妻儿时所作。这一年十月,唐玄宗携杨贵妃往骊山华清宫避寒,十一月,安禄山即举兵造反。杜甫途经骊山时,玄宗、贵妃正在大玩特玩,殊不知安禄山已在范阳起兵反叛,闹得不可开交。只是安史之乱的消息还没有传到长安。“安史之乱”是唐朝各种社会矛盾的总爆发,从此李唐王朝一蹶不振。杜甫在长安根据十载长安生活和这次途中的见闻,敏锐地感到国家的危机已迫在眉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陵地名,在长安城东南,杜甫祖籍杜陵。因此杜甫常自称少陵野老或杜陵布衣。有布衣(平民。此时杜甫虽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一八品小官,但仍自称布农。),老大(杜甫此时已44岁。)意转拙(笨拙。这句说年龄越大,越不能屈志随俗;同时亦有自嘲老大无成之意。)杜陵地方,有我这么个布衣,年纪越大,反而越发不合时宜。

许身(自期、自许。)一何愚(多么愚腐。),窃比稷与契(传说中舜帝的两个大臣,稷是周代祖先,教百姓种植五谷;契是殷代祖先,掌管文化教育。)对自己的要求,多么愚蠢可笑,私自下了决心,要向稷契看齐。

居然成濩[hù](即廓落,大而无用的意思。),白首甘契阔(辛勤劳苦。)这种想法竟然不合实际,落得个到处碰壁,头都白了,却甘愿辛辛苦苦,不肯休息。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jì huō](希望达到。)有一天盖上棺材,这事便无法再提,只要还没有咽气,志向就不能转移。

穷年(终年)忧黎元(老百姓。),叹息肠内热(内心焦急,忧心如焚。)一年到头,都为老百姓发愁、叹息,想到他们的苦难,心里像火烧似的焦急。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更加,越发。)激烈。尽管惹得同辈的先生们冷嘲热讽,却更加激昂无比,引吭高歌,毫不泄气。

非无江海志(隐居之志。),萧洒送日月。我何尝没有隐居的打算,在江海之间打发日子,岂不清高?

生逢尧舜君(此以尧舜比唐玄宗),不忍便永诀。只是碰上个像尧舜那样贤明的皇帝,不忍心轻易地丢下他,自己去逍遥。

当今廊庙具(治国之人才),构厦岂云缺。如今的朝廷上,有的是栋梁之材,要建造大厦,难道还缺少我这块料?

(向日葵)[huò](豆叶)倾太阳,物性固莫夺。可是连葵藿的叶子都朝着太阳,我这忠诚的天性,又怎能轻易改掉!

(想一想)惟蝼蚁辈(比喻那些钻营利禄的人。),但自求其穴。回头一想,那些蚂蚁般的小人,只为谋求舒适的小窝,整天钻营。

胡为(为何)慕大鲸(比喻有远大理想者),辄(就,常常)(想要)偃溟渤(到大海中去)我为什么要羡慕百丈长鲸,常想在大海里纵横驰骋?

以兹悟(一作“悟”)生理(因为这份理想而误了生计。),独耻事干谒(求见权贵)偏偏不肯去巴结权贵,因此便耽误了自己的营生。

兀兀(穷困劳碌的样子。)遂至今,忍为尘埃没。我虽然到现在还穷困潦倒,可怎忍心埋没在灰尘之中?

终愧巢与由(巢父、许由),未能易其节。没有像许由、巢父那样飘然世外,实在惭愧,虽然惭愧,却不愿改变我的操行。还有什么办法呢?

沈饮(沉饮)聊自适,放歌颇愁绝。只好喝几杯酒排遣烦闷,作几首诗放声高唱,破除忧愤。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一年快完了,各种草木都已经凋零,狂风怒吼,像要把高山扫平。

天衢(天空)阴峥嵘(原是形容山势,这里用来形容阴云密布),客子中夜发。黑云像山一样压下来,大街上一片阴森,我这个孤零零的客子,半夜里离开京城。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扑落满身寒霜,断了衣带,想结上它,指头儿却冻成僵硬。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dì niè](形容山高,此指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南。)天蒙蒙亮的时候,我走到骊山脚下,骊山高处,那里有皇帝的御榻。

蚩尤(传说中黄帝时的诸侯。黄帝与蚩尤作战,蚩尤作大雾以迷惑对方。这里以蚩尤代指大雾。)塞寒空,蹴蹋[cù tà](“蹴”基本意思是踢,如“蹴鞠(踢球)”,也有踏的意思,如“蹴踏”“一蹴而就”;“蹋”有踏、踢的含义)崖谷滑。大雾迷漫,塞满寒冷的天空,我攀登结冰铺霜的山路,二步一滑。

瑶池(传说中西王母与周穆王宴会的地方。此指骊山温泉。)气郁律(温泉热气蒸腾。),羽林(皇帝的禁卫军)相摩戛[mó jiá](武器相撞击。)华清宫真好像王母的瑶池仙境,温泉里暖气蒸腾,羽林军密密麻麻。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充满)樛嶱[jiū kě](即“胶葛”,山石高峻貌。这句指乐声震动山冈。)乐声大作,响彻辽阔的天宇,皇帝和大臣纵情娱乐,享不尽贵富荣华。

赐浴皆长缨(指权贵。缨,帽带。),与宴非短褐[hè](粗布短袄,此指平民。)赐浴温泉的,都是些高冠长缨的贵人,参加宴会的,更不会有布衣麻鞋的百姓。

彤庭(朝廷。)所分帛,本自寒女出。达官显宦,都分到大量的绸帛,那些绸帛啊,都出自贫寒妇女的艰苦劳动。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她们的丈夫和公公,被鞭打绳捆,一匹匹勒索,一车车运进京城。

圣人(皇帝)筐篚[fěi](两种盛物的竹器。古代皇帝以筐、篚盛布帛赏赐群臣。)恩,实欲邦国活。皇帝把绸帛分赏群臣,这个一筐,那个几笼,实指望他们感恩图报,救国活民;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臣子如果忽视此理,那么皇帝的赏赐不是白费了吗?)臣子们如果忽略了皇帝的这番好意,那当皇帝的,岂不等于把财物白扔!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朝廷里挤满了“济济英才”,稍有良心的,真应该怵目惊心!

况闻内金盘(宫中皇帝御用的金盘),尽在卫霍(指汉代大将卫青、霍去病,都是汉武帝的亲戚。这里喻指杨贵妃的从兄、权臣杨国忠。)室。更何况皇宫内的金盘宝器,听说都转移到国舅家的厅堂。

中堂(杨氏家族的庭堂。)舞神仙(像神仙一样的美女在翩翩起舞。),烟雾(形容美女所穿的如烟如雾的薄薄的纱衣。)散玉质(指美人的肌肤。)神仙似的美人在堂上舞蹈,轻烟般的罗衣遮不住玉体的芳香。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供客人保暖的,是貂鼠皮袄,朱弦、玉管,正演奏美妙的乐章,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劝客人品尝的,是驼蹄羹汤,香橙、金橘,都来自遥远的南方。

朱门酒肉臭(通“嗅”,古意为气味。),路有冻死骨。那朱门里啊,富人家的酒肉飘散出诱人的香气,这大路上啊,冻饿死的穷人有谁去埋葬!

荣枯(繁荣、枯萎。此喻朱门的豪华生活和路边冻死的尸骨。)咫尺异,惆怅难再述。相隔才几步,就是苦乐不同的两种世界,人间的不平事,使我悲愤填胸,不能再讲!

北辕(车向北行。杜甫自长安至蒲城,沿渭水东走,再折向北行。)就泾渭(二水名,在陕西临潼境内汇合。),官渡又改辙。我折向北去的道路,赶到泾、渭河边。泾、渭合流处的渡口,又改了路线。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zú](河中的浮冰突兀成群。)河水冲激着巨大的冰块,波翻浪涌,放眼远望,像起伏的山岭,高接西天。

疑是崆峒(山名,在今甘肃省岷县。)来,恐触天柱(古代神话说,天的四角都有柱子支撑,叫天柱。)(形容冰水汹涌,仿佛共工头触不周山,使人有天崩地塌之感。)我疑心这是崆峒山从水上飘来,怕要把天柱碰断!

河梁(桥)幸未坼[chè](断裂),枝撑声窸窣[xī sū](象声词,木桥振动的声音。原指形容树叶、花草等细微的摩擦声音。形容细小的摩擦声。)河上的桥梁幸好还没有冲毁,桥柱子却吱吱呀呀,摇晃震颇。

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河面这么宽,谁能飞越!旅客们只好牵挽过桥,顾不得危险。

老妻寄异县(指奉先县),十口隔风雪。老婆和孩子寄居在奉先,无依无傍,漫天风雪,把一家人隔在两个地方。

谁能久不顾,庶(希望。)往共饥渴。受冻挨饿的穷生活,我怎能长久不管?这一次去探望,就为了有难同当。

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一进门就听见哭声酸楚,我那小儿子,已活活饿死!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我怎能压抑住满腔悲痛,邻居们也呜呜咽咽,泪流不止!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说不出内心里多么惭愧,做父亲的人,竟然没本事养活孩子!

岂知秋未登,贫窭[jù](贫穷。)有仓卒。谁能料到:今年的秋收还算不错,穷苦人家,却仍然弄不到饭吃!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此句自言名属“士人”,可按国家规定免征赋税和兵役、劳役。杜甫时任右卫卒府兵曹参军,享有豁免租税和兵役之权。)我好歹是个官儿,享有特权:既不服兵役,又没有交租纳税的负担。

抚迹犹酸辛,平人(平民,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固骚屑(平民百姓本来就免不了赋役的烦恼。)我还免不了这样悲惨的遭遇,那平民百姓的日子啊,就更加辛酸。想想失去土地的农民,已经是倾家荡产,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又想想远守边防的士兵,还不是缺吃少穿。

忧端齐终南,澒[hòng](广大的样子)不可掇[duō]忧民忧国的情绪啊,千重万叠,高过终南,浩茫无际,又怎能收敛!

安史之乱很快使这个大家庭变得兄弟离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音信不通,杜甫打探着兄弟们的消息。至德元年(756年)杜甫得到了兄弟们的消息,写了《得舍弟消息》两首诗:

其一

近有平阴信,遥怜舍弟存。最近得到了一封从平阴来的信,知道弟弟还安然无恙,让我的心稍稍得到安慰。

侧身千里道,寄食一家村。为了躲避贼寇的追捕,他一侧身便逃到了千里以外,寄住在平阴县一个荒僻的小村里。

烽举新酣战,啼垂旧血痕。现在战火一直不断,有战争就有伤亡,血痕一处接着一处,有多少人,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不知临老日,招得几人魂。我也到了老年之期了,死神正向我走来,不知道还有没有再见面的机会。

其二

汝懦归无计,吾衰往未期。我知道你生性胆小怕事,要回到西京来是不可能的,我年老力衰要到你那儿去也是遥遥无期。

浪传乌鹊喜,深负鶺鴒[jí líng](喻指为兄弟危难而着急。《诗经·小雅·常棣》:“脊令(鶺鴒)在原,兄弟急难。”鶺鴒,鸟类的一属。)诗。看来乌鹊报喜,只是空喜一场,我也深负鶺鴒之意,兄弟二人只能心心相印,而人却不能相见。

生理何颜面,忧端且岁时。面对生活上的困境,心中羞愧难言,一年到头无时无刻不在被忧伤愁绪困扰着。

两京三十口(当合杜甫和杜颖两家而言。张远注:两京,公在西京,弟在东京也。三十口,合公与弟家属而言),虽在命如丝。东京西京两家人口已有三十口,不但我们兄弟两人难保,全家人都命如悬丝,危在旦夕。

对乱世中兄弟亲人们的命运充满了担忧。乾元元年(758)春末,杜甫还作过另一首《得舍弟消息》

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狂风吹拂着紫荆树,暮春时节,庭院与春光均呈现出一派残败景色。

花落辞故枝,风回返无处。紫荆花离开原来的树枝,飘落在地,随风旋转,居无定所。

骨肉恩书重,漂泊难相遇。虽然我接到了弟弟的珍贵来信。但我们仍然能难以相聚,因为各自都在四处漂泊,

犹有泪成河,经(通“径”,径直。)天复东注。想到这,我不禁泪流成河,径直穿过天空,注入东海之波。

开篇即用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里田广兄弟三人共议分家分财产,要把堂前一株紫荆树截为三段,紫荆树闻分家即枯萎的故事。这“风”当然是使国破家亡的“安史之乱”。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恨别》),杜甫一直惦念着手足兄弟。先看《月夜忆舍弟》(即本文):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杜甫的几个弟弟此时分散于战乱中的山东、河南一带,生离死别使杜甫忧虑不安,后四句写得肝肠寸断、伤心欲绝。

就在乾元二年(759年)春,杜甫当时在东都洛阳,思念远在山东的弟弟而作《忆弟(时归在河南陆浑庄)》二首。第一首写兄弟分隔两地,因战乱阻隔而无由相见。第二首正话反说,庆幸兄弟历经战乱仍然活在人间,实际上是在揭露连年战乱给人民生活造成的沉重灾难

其一

丧乱闻吾弟,饥寒傍济州。听说在战乱中,我的弟弟流落到济州,忍受着饥寒交迫的煎熬。

人稀吾不到,兵在见何由。那里人烟稀少,我难以抵达;兵荒马乱,又怎能与他相见?

忆昨狂催走,无时病去忧。想起当初他仓皇逃难的模样,我无时无刻不在担忧他的病弱之躯。

即今千种恨,惟共水东流。而今纵有千般愁恨,也只能随江水东流,无可奈何。

其二

且喜河南定,不问邺城围。暂且为河南初步安定而高兴,不再去询问那邺城被围的情形。

百战今谁在,三年望汝归。经过多次战争,现在还有谁活着?三年之内,我一直盼望着你能回到东京。

故园花自发,春日鸟还飞。故乡的花儿仍在自发地生长着,春天里鸟儿依旧飞翔在天空。

断绝人烟久,东西消息稀。由于战乱,人烟稀少,我们已经失去联系很久了,一个在东,一个在西,很少有相互传送音信的可能。

兄弟离散,故园花发而不顾兄弟离合,春日鸟飞而不管人间悲欢,痛哉!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野望》),穷困潦倒的诗人即使在漂泊流离的途中,也念念不忘兄弟们。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杜甫避乱在成都浣花溪边安顿下来,想起了兄弟们写作《村夜》

萧萧风色暮,江头人不行。暮色渐浓,寒风萧瑟,江畔行人绝迹。

村舂雨外急,邻火夜深明。村中舂米声在雨中急促传来,邻家的灯火在深夜里格外明亮。

胡羯何多难,渔樵寄此生。胡羯之乱为何如此频繁?我只能在渔樵生活中暂且安身。

中原有兄弟,万里正含情。中原还有我的兄弟,相隔万里,彼此牵挂,情意深长。

大历二年(767年)重阳节杜甫在夔州登高,又想起了弟妹:“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九日》)。

九日五首·其一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重阳佳节,我独自饮着杯中酒,拖着病体勉强登上江边的高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既然命运让我与竹叶青酒无缘(因病戒酒),那菊花也不必为我绽放了。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异乡的暮色中,黑猿哀啼声声;故土的霜降时节,白雁应已南归。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离散的弟妹们如今漂泊何方?战乱与衰老,正一同催逼着我的余生!

对弟妹们的思念那是喝酒也想,写诗也想,《远怀舍弟颖观等》

阳翟[zhái]空知处,荆南近得书。大弟在阳翟俺徒然知道地址,二弟在荆南最近寄来信书。

积年仍远别,多难不安居。多年过去了兄弟仍然远别,多灾多难啊兄弟不得安居。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江汉大地昨夜春风又起,寒冰冷霜似乎一夜消除。

云天犹错莫,花萼[è](花萼可比兄弟。“花萼萧疏”有兄弟萧条意。)尚萧疏。天空中依然纷乱昏暗,林间花萼也还很稀疏。

对酒都疑梦,吟诗正忆渠。对酒想起你们彷佛是梦,吟诗满脑想的都是兄弟。

旧时元日会,乡党(同乡。周制,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逸周书-官人》:“君臣之间,观其忠惠;乡党之间,观其诚信。”)羡吾庐。当年在故乡咱家元日聚会,乡亲们那个不羡慕?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杜甫自华州弃官流寓秦州又转赴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生活困窘到靠挖土芋充饥,一家人因饥饿卧病在床,杜甫都担心自己会饿死,一口气写了《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有两首诗是思念远方的弟弟妹妹的。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 其三

有弟有弟在远方,三人各瘦何人强?有三个弟弟在远方,想来三人都很消瘦没有哪个好一点。

生别展转不相见,胡尘暗天道路长。生离死别辗转不相见,胡天尘土黑暗道路遥远。

东飞鴐鹅[jiā é](野鹅。)后鹙鸧[qiū cāng](即秃鹙。),安得送我置汝旁!东飞的鴐鹅后面跟着鹙鸧,怎么才能够送我到你们身旁!

呜呼三歌兮歌三发,汝归何处收兄骨?啊,我刚唱起第三首歌来,你回到什么地方收取兄长我的骨头?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 其四

有妹有妹在钟离,良人早殁诸孤痴。我有个妹妹在钟离,她丈夫早早去世留下幼稚的儿女。

长淮浪高蛟龙怒,十年不见来何时?淮河浪高如蛟龙发怒,兄妹不见十年了,什么时候能相见?

扁舟欲往箭满眼,杳杳南国多旌旗。想乘船前往相见因战乱难以成行,南国遥远旌旗众多。

呜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猿为我啼清昼!啊,我唱起了第四首歌,树林中猿猴白日里也为我悲啼!

战乱年月,杜甫兄弟聚散两依依,别离欢会杜甫都会有诗作相赠,同时也经常和兄弟们书信往来,互报平安。送杜颖回齐州,杜甫一口气写了三首《送舍弟颖赴齐州》,“风尘暗不开,汝去几时来”?“兄弟分离苦,形容老病催”……多么恋恋不舍。

其一

岷岭南蛮北,徐关东海西。岷山以南是蛮荒之地,徐关以东直到海西。

此行何日到,送汝万行啼。你这一去何时才能到达?我送你远行,泪落千行。

绝域惟高枕,清风独杖藜。在这偏远之地,我唯有高枕独卧,清风中拄着藜杖徘徊。

时危暂相见,衰白意都迷。时局危难,我们短暂相见又别离,我衰老昏聩,神思恍惚。

其二

风尘暗不开,汝去几时来。战乱风尘遮蔽天日,你此去何时能归来?

兄弟分离苦,形容老病催。兄弟分离的痛苦,与我的衰老病体互相催逼。

江通一柱观,日落望乡台。江水连通着“一柱观”(道观名),日落时我独登望乡台。

客意长东北,齐州安在哉。我的心始终向着东北(齐州方向),可故乡如今又在何方?)。

其三

诸姑今海畔,两弟亦山东。诸位姑姑如今漂泊海边,两个弟弟也流落山东。

去傍干戈觅,来看道路通。你要穿越战火去寻他们,但愿前路能够通畅。

短衣防战地,匹马逐秋风。穿上短衣防备战乱之地,单马独行追逐秋风。

莫作俱流落,长瞻碣石鸿。莫要像我一样四处流落,愿你如鸿雁终能飞回碣石(喻归乡)

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今四川奉节县)时,接到弟弟杜观的书信说要从长安来到江陵,并将到夔州来看他,诗人高兴地写了一首《得舍弟观书,自中都已达江陵,今兹暮春月末,行李合到夔州。悲喜相兼,团圆可待,赋诗即事,情见乎词》:

尔到江陵府,何时到峡州。你已到达江陵府,何时才能抵达峡州?

乱离生有别,聚集病应瘳。在这乱世离别本是常态,但若我们能重聚,我的病或许就能痊愈。

飒飒开啼眼,朝朝上水楼。(听闻你的消息)我泪眼朦胧中猛然惊醒,从此每天清晨都登上临江的楼台眺望。

老身须付托,白骨更何忧。我这把老骨头若能托付给你(得到你的照料),即便化作白骨也无须再忧心了。

从诗题就可以看到诗人迫不及待渴望亲人团圆的心情,写完以后意犹未尽,又写了二首《喜观即到复题短篇》,设想兄弟见面拉家常,计议归长安的事情,诗篇抒发出了真挚的兄弟深情。

喜观即到复题短篇

其一

巫峡千山暗,终南万里春。巫峡的千山笼罩在阴暗中,而终南山已是万里春光明媚。

病中吾见弟,书到汝为人。病中我收到了你的来信,得知你一切安好,终于放下心来。

意答儿童问,来经战伐新。信中你细心回答孩子们的询问,还提到一路历经战乱的艰辛。

泊船悲喜后,款款话归秦。我停船读信,悲喜交加,多想与你促膝长谈,共话归乡之期。

其二

待尔嗔乌鹊,抛书示鶺鸰。我嗔怪那报喜的乌鹊,又抛下书信学鶺鸰鸟呼唤兄弟。

枝间喜不去,原上急曾经。喜鹊在枝头久久不去,仿佛催促我踏上归程;原野上战火曾急,如今是否平息?

江阁嫌津柳,风帆数驿亭。我在江阁远望,嫌那渡口的柳树碍眼,细数风帆经过多少驿亭。

应论十年事,愁绝始星星。我们该好好聊聊这十年的沧桑,愁绪翻涌,直到白发星星。

来源:正直橘子Bk4R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