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老师,我们究竟想感谢那堂课,还是那束照亮前路的光?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0 06:11 1

摘要:相信你的朋友圈,也已经被“感谢师恩”的动态刷屏,那些情真意切的文字,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满满的感动!

作者|黄河放牛娃

秋高气爽,我们又将迎来一个教师节。

相信你的朋友圈,也已经被“感谢师恩”的动态刷屏,那些情真意切的文字,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满满的感动!

年年都说感谢老师,让人不禁想问:我们真正想要感谢的,究竟是那堂课,还是那束照亮前路的光?

趁着这个教师节,我想陪你聊聊我曾经遇见过的四位老师,还有一些真实发生在我学生时代的故事。

或许,答案就藏在这些具体的人和细碎的过往里。

我的语文启蒙老师是孔素玉,她是我们村里人人都尊敬着的“大先生”。

孔老师被村里人戏称为“掰蛤蟆嘴”的老师,因为她一辈子都只教一年级,教过我们村里好几代人。

就连村口开小卖部的杨老板,每次提起她都会兴奋地说:“当年要不是孔老师握着我的手教写字,我现在可能都认不了自己的名字。”

我至今能想起她写板书的样子,每个“a”都圆得像正午的小太阳,每个“o”都溜得像滚在桌上的玻璃球,就连笔画间的距离,都像是用尺子量过似的整齐。

写好一行字母,她就转过身,声音不高却格外清晰:“来,跟着老师读,a——”

我们就扯着嗓子跟着喊:“a——”,声音大得能把屋顶的灰尘震下来,有的同学还站起来读,生怕老师听不见。

孔老师还会把拼音和村里的事物联系起来,比如指着窗外的老槐树说:“你们看这槐树的‘槐’,拼音是huái,跟着老师读,h-u-ái,huái——”

那样的教法,让我们记拼音记得格外牢,后来再看见槐树、黄牛,脑子里就自动跳出拼音来。

如今孔老师已经退休多年,这位兢兢业业的老教师,名字从没上过报纸,也没出现在任何新闻里。

可每当村里人聚在老槐树下聊天,聊起当年上学的事,总会提起她,她就像老槐树上的年轮,藏在几代人的记忆里,不显眼,却从未褪色。

也是从她身上,我第一次懂了:真正的了不起,从不是要追名逐利,而是在平凡的岗位上,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到极致,照样能发光发热。

刚升初中时,英语曾是我的“噩梦”,26 个字母像天书一样难懂。

还记得老师第一次上课读“Good Morning”,我竟然盯着课本半天都不知道是哪一句。

印象中,那时的刘老师四十多岁,一头乌黑的长发总梳得整整齐齐,皮肤白皙,很富态,她特别喜欢笑,笑起来的时候,眼角会弯成月牙。

最让我难忘的,是她很少批评学生。

有一次,我拿着差点不及格的试卷去办公室找她,手都是抖的,生怕被她大骂一通。

可刘老师接过试卷,笑着指着上面的勾:“你看,这几道阅读理解全对了,说明你很有语感;单词写得也工整,比班里好多同学都认真,你很棒,肯定能进步。”

她的声音很轻,像一股暖流瞬间冲散了我心里的不安,我第一次觉得:原来我的英语并非差到无可救药啊。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主动“追”着英语学。直到高中时候,英语成绩都没落下,就连上了大学,还拿下了英语六级。

刘老师让我明白,好的教育从不是靠嗓门压人,而是用温柔的鼓励,点燃人心里的动力。

工作中,我也学着她的样子,多看见下属的优点,少盯着错误批评,我相信温柔的力量,远比严厉的指责更有分量。

高中的语文学习,曾让我陷入深深的迷茫。

150分的试卷,我最多只能考100分左右,尤其是前面的选择题,那些考拼音、错别字、语病的题目,每道题都是5分,稍微错上几道,语文成绩就直接“大跳水”。

而我,偏偏在这部分频频“栽跟头”,几乎每次模拟考试,选择题都是全军覆没。

离高考还剩一个月的时候,当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的语文卷发下来,我的选择题还是错得不忍直视。

趁放学时候,我硬着头皮走进了李老师的办公室。

他坐在那把有些破旧的藤椅上,手里拿着我的试卷,眉头轻轻皱着,看得我心里更慌了。

我低着头,声音小得像蚊子叫:“李老师,还有一个月就高考了,俺的语文选择题还错这么多,俺该咋办呢?”

李老师放下试卷,语气很沉:“语文是靠长期积累的学科,想在一个月内突飞猛进,很难。

他的话就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我的希望。

我站在原地,心里满是绝望:语文是不是真的没救了?

每次回忆起那个场景,我都会想到这样一个画面:一位医生安慰病人说,想吃点啥就吃点啥吧。

走出办公室,我直奔学校门口的新华书店。

狠心花了三天的伙食费,买了一套历年高考语文真题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算很难,我也要试试

接下来的大半个月,我把所有能挤出来的时间都拿来刷题。

公布高考成绩那天,当看到语文分数时,我愣了好一会儿,它竟然是我所有科目里分数最高的

那一刻,我好像突然读懂了李老师的良苦用心:他不是让我放弃,而是想让我明白“积累”的重量,更想看看我有没有不认输的勇气。

高考过去了二十多年,我依然清晰地记得这段经历。

不管什么时候,别被“很难”吓退,只要肯坚持、肯付出,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能拼出意想不到的惊喜。

在我高中时,有位老师我记不清全名了,只记得大家都叫他“老毛”。

他是学校的体育老师,还兼管纪律,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严”。

传说冬天下大雪,有学生逃课去玩雪,他会让学生趴在操场上罚做100个俯卧撑,好几届学生提起他,都有点闻风丧胆的感觉。

那是高二的夏天,天气热得像个蒸笼,当时宿舍条件很差,小小的房间里塞满了8张床,一屋子住了16个人。

没有风扇,更没有空调,只有窗户上方一个小小的排风扇,闷热到让人窒息。

学校有规定,午休时间不能去公共厕所冲凉,可那天实在太热了,躺在床上不动一动,汗都止不住往下淌。

午休铃刚响没多久,同宿舍的几个同学偷偷商量:“反正厕所离得近,咱们快去快回,肯定不会被发现。”

于是,我们几个快速脱光衣服,拿着脸盆蹑手蹑脚地跑向斜对面的卫生间,一字排开站在水龙头下。

当第一盆凉水畅快淋漓地浇在身上的那一刻,身后突然传来一声老毛的怒吼。

回头一看,老毛脸绷得铁青,正站在门口盯着我们,眼神里的严肃让我不敢呼吸。

没等我们解释,他就走了过来,挨个不落地在每个人的背上,狠狠打了一巴掌。

那巴掌力道特别重,让人瞬间觉得后背火辣辣地疼,偷偷瞄一眼旁边的小胖,白白的皮肤上已经印上了一个清晰的掌印,格外醒目。

谁也不敢吱声,低着头,心里又怕又委屈,后来随着时间流逝,我才慢慢明白,老毛老师的严厉不是故意为难我们,而是想让我们记住:规则不是用来打破的,而是用来遵守的。

当我毕业后步入社会,不管做什么事,都会先想到“规矩”两字,因为毛老师那狠狠的一巴掌,让我刻骨铭心。

人生行至半途,再回望。

孔老师教我的专注做事,刘老师教我的温柔待人,李老师教我的永不放弃,还有毛老师教我的敬畏规则。

这些都早已悄悄沉淀成我安身立命的准则。

此刻,我想隔着岁月的长河,对他们道一声:谢谢您,我的老师!

当年你们播下的光,不仅照亮了我走过的路,更让我慢慢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特别声明:文中图片仅为示意,非真实拍摄场景。

黄河放牛娃,籍贯兰考,裕禄红签约作者,笔触饱含对生活的热忱与深刻洞察。扎根乡土的经历,赋予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擅长非虚构写作,凭借质朴文字,将真实故事与情感细腻呈现,带领读者走进一个个触动人心的世界,展现生活的本真与力量,用文字书写着兰考的故事与时代的温度。

来源:黄河放牛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