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最早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春季时节的物候特征,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清明作为节日,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时节雨纷纷
2025年清明节放假时间
4月4日(周五)至6日(周日)
共3天
清明节,
又称踏青节、行清节、
三月节、祭祖节等,
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Spring
清明的来由
起源
清明最早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春季时节的物候特征,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清明作为节日,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与寒食节的融合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寒食节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由于两者日子相近,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后来寒食与清明逐渐合二为一。
Spring
清明的习俗
祭祖扫墓:
这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仪式。人们通过扫墓、献花和烧纸等形式表达对先人的敬意,缅怀先人,同时也能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踏青郊游:
清明时节正值春光明媚、草木吐绿,人们会趁着大好春光,全家一起外出踏青郊游,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放松身心。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
吃青团:
青团是清明节的传统食品之一,采用艾草作为主要材料,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且具备驱寒补气的效果。
戴柳插柳:
清明时节,人们有戴柳插柳的习俗,传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
Spring
清明传统食品
1
青团
主要成分:糯米粉、艾草(或麦苗)、豆沙馅、芝麻馅等。
制作方法:将艾草或麦苗榨汁,与糯米粉混合制成青绿色的面团,包裹上甜馅(如豆沙、芝麻)或咸馅(如咸蛋黄肉松),再蒸熟而成。
寓意:青团的绿色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其圆形象征团圆和美满。它不仅是祭祀祖先的供品,也是人们在清明时节踏青时携带的美食。
2
清明果
清明果(又称“棉菜馍糍”)
主要成分:糯米粉、棉菜(一种野菜)、馅料(如笋、香菇、豆腐等)。
制作方法:将棉菜洗净捣碎,与糯米粉混合,加入馅料后包成饺子状或其他形状,蒸熟即可。
寓意:清明果是浙江、江西等地的传统食品,其独特的口感和香味深受人们喜爱。它不仅用于祭祀,还象征着对祖先的敬意和对自然的感恩。
3
馄饨
主要成分:面粉、猪肉、虾仁、蔬菜等。
制作方法:将面粉制成薄皮,包入馅料,捏成馄饨形状,煮熟后加入清汤即可。
寓意:在一些地区,清明节吃馄饨有“咬春”之意,象征着迎接春天的到来。馄饨的形状圆润,也寓意着团圆和美满。
4
馓子
主要成分:面粉、油、糖、盐等。
制作方法:将面粉和成面团,搓成细长条,拧成麻花状,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酥脆。
寓意:馓子是一种油炸食品,形状美观,口感酥脆。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用馓子祭祖,同时也会作为节日的零食分享给亲朋好友。
5
子推馍
主要成分:面粉、枣泥、面花等。
制作方法:将面团发酵后,制成各种形状的馍,如圆形、鱼形等,中间夹上枣泥,表面装饰上面花,蒸熟即可。
寓意:子推馍是山西等地的传统食品,相传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忠臣介子推而制作的。它象征着对先贤的敬仰和对忠贞不渝精神的传承。
6
桑葚酒
主要成分:桑葚、糯米、酒曲。
制作方法:将桑葚洗净,与糯米混合,加入酒曲,发酵后酿成酒。
寓意:桑葚酒是一种传统的清明饮品,具有清热解毒、滋补身体的功效。在清明节期间饮用桑葚酒,既能祭祖,也能强身健体。
这些传统食品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也体现了人们对祖先的敬意和对自然的感恩之情。
来源丨网信绥化
北林发布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55-8315012
举报邮箱:blqwxb@163.com
来源:小白兔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