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10年经验:5年从30W做到828W,只因死磕这一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0 08:08 1

摘要:先说最直观的:沪深300指数回到2014年水位,估值分位点跌到个位数,便宜得像超市临期酸奶。

“十年新低”四个字刚蹦出来,朋友圈已经炸锅。

有人截图说“抄底”,有人甩出表情包“天台排队”。

别急着站队,先把情绪放一边,咱们聊聊这次到底跌出了什么信号。

先说最直观的:沪深300指数回到2014年水位,估值分位点跌到个位数,便宜得像超市临期酸奶。

但便宜不等于安全,得看保质期。2018年贸易战、2020年疫情、2022年地产雷,每次砸坑后都有人冲进去捡筹码,结果有人翻倍,有人被套三年。

区别在哪?

不是胆子大小,是进场时有没有给自己留后手。

微观结构里藏着魔鬼。

散户占比高,情绪传染快,一个“小作文”能让千亿市值闪崩;量化资金占比逐年上升,算法对政策关键词的敏感度比人脑快0.3秒,这0.3秒足够把跌停板焊死。

所以别迷信“越跌越买”,得看谁在卖——如果是融资盘爆仓,下面还有十八层地狱;如果是外资程序化止损,反而可能砸出黄金坑。

风险预警系统最近亮黄灯。

新模型把社融增速、离岸人民币波动、期权skewness全扔进LSTM,算出的“恐慌指数”比传统VIX提前两天见顶。

有意思的细节是,每当财经频道吹“慢牛”,模型第二天的风险值就悄悄抬升0.8个标准差。

看来“政策底”和“情绪顶”经常同框出现,像一对貌合神离的夫妻。

实操层面,见过最稳的老手是这么干的:把仓位切成三份,一份跟着北向资金做波段,一份蹲高股息当债券替代品,剩下一份专捡“跌得妈都不认识”但账上趴着净现金的冷门股。

去年他用这招在风电零部件板块赚了47%,秘诀是“不预测反弹,只计算赔率”。

止损纪律说烂了,但人性难改。

可以试试“冰箱贴法”:把止损价写在便利贴上,贴在办公室冰箱门,每次拿可乐都强迫自己看一遍。

当价格真到了,撕下便利贴的动作比敲卖出键更有仪式感——这是行为金融学里“具象化承诺”的野路子应用。

最后留句不中听的大实话:现在喊“遍地黄金”的和2021年喊“核心资产永远涨”的,大概率是同一批人。

市场先生从不奖励口号,只奖励提前把风险写进计划书的人。

来源:财经大会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