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2030年固态电池量产,从杜卡迪赛车试验起步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1 13:53 1

摘要:大众集团正为电动车的下一场能源革命做准备,目标是在 2030 年前推出可量产上路的固态电池。令人意外的是,这项颠覆性技术并非先在汽车上测试,而是选择装配到意大利品牌杜卡迪(Ducati)的 MotoE 赛车 V21L 上,正式迈出实验性的第一步。

大众集团正为电动车的下一场能源革命做准备,目标是在 2030 年前推出可量产上路的固态电池。令人意外的是,这项颠覆性技术并非先在汽车上测试,而是选择装配到意大利品牌杜卡迪(Ducati)的 MotoE 赛车 V21L 上,正式迈出实验性的第一步。

这并非单纯的试水之举。大众表示,这组固态电池模组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未来能在最小化改动的情况下,直接应用到电动汽车上。换句话说,如今在赛车上获取的数据与经验,将成为日后四轮量产车的技术基础。对于电动车行业而言,固态电池堪称 “圣杯” 般的存在。与目前使用的锂离子电池相比,固态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既能在相同体积下容纳更多能量,也能缩小电池模组体积却保持同等续航里程,让整车更轻便、更灵活。同时,它还能实现更快的充电速度,进一步解决用户对电动车最核心的顾虑 —— 充电焦虑与里程焦虑。对电动摩托车制造商来说,这项技术更是 “救命方案”。因为摩托车不像汽车那样能容纳庞大的电池组,往往面临重量过大、续航不足与空间受限的三重难题。杜卡迪首席执行官克劳迪奥・多梅尼卡利(Claudio Domenicali)直言,固态电池与摩托车的需求高度契合。选择在 V21L MotoE 赛车上测试,不仅是因为性能需求,更有工程验证层面的挑战价值。这款电动赛车的电池组甚至是车架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它要承受比汽车底盘更大的应力与震动。这样的极端环境,能帮助工程团队验证固态电池在耐用性与结构强度上的极限。事实上,这正是固态电池发展受阻的核心原因之一。由于电解质采用陶瓷材质,长期化学反应容易产生裂缝,再叠加外部作用力,会导致电池寿命缩短甚至失效。若能在赛车的严苛条件下突破这一难题,未来应用到道路车型上自然更有保障。大众集团旗下的电池公司 PowerCo(暂译:动力电池公司),正与硅谷初创企业 QuantumScape(暂译:量子景观公司)合作,期望在 2030 年前推出商业化解决方案。其核心策略围绕集团最新的 “Unified Cell”(暂译:统一电芯)设计展开。

这种方形电芯将率先应用于大众集团的入门级电动车家族,包括西雅特 Cupra(暂译:库普拉)品牌的 Raval 车型、斯柯达(Skoda)的 Epiq 车型、大众的 ID Polo 车型与 ID Cross 车型。未来固态电池一旦准备就绪,也能直接替换到这些车型上,几乎无需大幅修改电池模组结构。根据官方规划,“统一电芯” 将应用于集团 80% 的未来电动车型,这意味着固态电池量产后,大众旗下多数车型都能快速跟进搭载。尽管大众设定了 2030 年的目标,但它并非唯一布局固态电池的厂商。

日产(Nissan)已宣布最快将在 2028 年推出首款搭载固态电池的电动车;中国多家车企(包括名爵 MG)则已开始销售搭载半固态电池的车型,通过降低液态电解质比例来提升能量密度。此外,梅赛德斯 - 奔驰(Mercedes-Benz)也在测试搭载固态电池的 EQS 车型,据悉其续航里程可提升 25%,突破 1000 公里大关。大众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表明这家德国汽车巨头不愿错过下一波电动车革命。尽管挑战依然艰巨,尤其在耐用性与成本控制方面仍需突破,但一旦成功,电动车的重量、续航与充电速度都将迈入全新阶段。

从杜卡迪的赛道实验起步,到未来量产车的全面应用,大众的固态电池发展之路,或许将成为新能源时代的分水岭。当 2030 年的钟声敲响时,我们或许将见证电动车真正进入 “无妥协” 的全盛时代。

来源:MOT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