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美国为阻中国芯片发展,全球通缉晋华陈正坤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1 13:05 1

摘要:美光是全球存储芯片领域的巨头,而陈正坤所在的福建晋华,正是中国在DRAM内存芯片领域突围的关键力量,很多人大概还记得,2017年美光就曾起诉陈正坤及其后来的雇主联华电子,称其“带走了技术秘密”,但始终未有实质证据。

2020年,美国旧金山法院的一纸全球通缉令,将一位中国芯片科学家推到了风口浪尖,开启了对于他的全球通缉。

此人正是陈正坤,这个名字在几年前突然登上了国际新闻的头条,一直到今天,美国都未撤销对他的全球通缉。

他被指控“窃取”美国美光公司的商业机密,美国方面给出的说法,是他窃取机密,但实际上呢?这更像是美国对于中国科学家的一种新的“迫害”。

美光是全球存储芯片领域的巨头,而陈正坤所在的福建晋华,正是中国在DRAM内存芯片领域突围的关键力量,很多人大概还记得,2017年美光就曾起诉陈正坤及其后来的雇主联华电子,称其“带走了技术秘密”,但始终未有实质证据。

时隔三年,美国方面旧事重提,且升级为全球通缉,意图再明显不过阻止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自主崛起。

事实上,这一事件并不是突然发生的,2018年,美国商务部已将福建晋华列入“实体清单”,切断其与美国企业的技术和设备合作,此举导致晋华一度陷入停产的困境。

而通缉陈正坤,更像是美方打压中国芯片产业战略中的一环,很多媒体认为,美国之所以如此急切,正是因为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进步速度,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中国外交部当时强硬回应,指出美方的行动是“滥用司法工具,进行经济霸凌”。

而更让人振奋的是,福建晋华这一次没有选择沉默,他们反向起诉美光侵权,最终胜诉,获赔1.96亿元,美光部分产品在中国市场下架,这一反击,不仅体现了中国企业的法律意识与维权能力,更是为了能让国际社会看到,中国在科技自主道路上的决心不可动摇。

美国想要从陈晋坤作为切入点,打压中国的芯片产业,但是却碰了一鼻子灰。陈晋坤出生于中国台湾,从小对电器拆解充满兴趣,家里的收音机、电视机,常常成为他手下的“实验品”。

这种对技术的热爱,驱使他考入台湾成功大学材料学专业,而后远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电子工程博士。

在美期间,他先后任职于英特尔、苹果等科技巨头,这为他日后的研发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

但是,陈晋坤和许多华人科学家一样,他心中始终怀有回国发展的愿望,2002年,他选择回到祖国,投身正处于起步阶段的半导体行业。

2013年,陈正坤所在的企业被美光收购,他一度担任美光分公司总裁,但两年后,他毅然辞职,加入联华电子,并最终成为福建晋华的总经理。

这段经历,后来被美光渲染为“窃密”的伏笔,但实际上,陈正坤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基于个人职业发展和技术报国的理想。

在他带领下,福建晋华聚焦DRAM芯片研发,这是一种用于手机、电脑和服务器的关键存储部件,长期被三星、美光、海力士等美韩企业垄断。

陈正坤和团队日夜攻坚,投入巨额资金,建设了行业顶级的生产线,2021年,他们成功研发出25纳米内存芯片,成为中国首款自主制造的DRAM芯片,这一突破,不仅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更让全球芯片市场为之震动。

许多业内人士评价,陈正坤的成功并非靠“窃取”,而是依靠扎实的技术积累和团队协作,一位曾与他共事的工程师回忆:“陈博士对技术细节极其严谨,常常在实验室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

他常说,‘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能靠自己钻研’。”

美国对陈正坤的通缉,虽然在法律层面闹得沸沸扬扬,却始终未能提供确凿证据。等于是说,美国以国家的名义,对陈晋坤个人进行起诉,但结果却是连证据都无法提供,完全就是诬告。

2022年4月,美国法院以“证据不足”撤销了通缉令,几乎同时,美光与联华电子达成和解,联华支付了一笔未公开的和解金,这场持续数年的纠纷终于落下帷幕。

尽管法律上取得了清白,但是福建晋华的发展却受到了严重影响,被列入实体清单后,其生产线多次陷入停滞,市场份额逐渐被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国内后起之秀超越,有人感叹,如果不是美国的打压,晋华本可能更早实现技术量产。

但是现实世界毕竟没有卖后悔药的,陈晋坤的个人发展,等同于是也被美国将通道给打断了。

但反过来说,这场博弈并未阻止中国芯片产业的整体前进,2023年,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显著提升,半导体领域的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前列,长江存储率先量产128层3D NAND闪存,长鑫存储也在DRAM领域实现突破,中国不仅没有因打压而退缩,反而加速了自主替代的进程。

能让你进步的,从来都不是你自己的动力,而是对手对自己的压迫,让自己走上奋起直追的道路。

陈正坤的故事至今也尚未落下帷幕,也成为历史上中国人以小博大的经典案例。中国在高科技领域从追赶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艰难历程,而美国的做法,本质上还是一种胆怯心理,正常与中国进行竞争,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上,所以才会采取不入流的手段。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参考历史经验看,上世纪80年代美国打压日本半导体产业,与今天的中美竞争套路是完全一致的,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类似的考验,不同的是,中国拥有更庞大的市场、更完整的产业链和更坚定的自主创新决心。

如今,陈正坤已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但江湖上仍然有他的传说,中国芯片产业虽一路坎坷,却始终向前,美国的通缉令没能阻挡技术进步的脚步,反而让更多人看清: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不受制于人。

这场风波,不仅是一位科学家的个人遭遇,更是一个国家在崛起过程中必然经历的磨砺,而未来,中国芯片的故事,还将继续书写。

参考文献:

1.芯事:一本书读懂芯片产业发展史—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芯想事成 中国芯片产业的博弈与突围—人民邮电出版社

3.走向自主创新 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胜诉!中国芯片企业在美获无罪判决 2024-02-28 13:23 参考信息网

来源:张五笙Talk历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