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时节,春和景明。作为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承载着祭祖思亲、慎终追远的文化内涵,也寄托着人们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下面让我们从法律视角解读清明祭祀中的注意事项。
节
气
文
明
祭
祀
绿
色
清
明
清明时节,春和景明。作为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承载着祭祖思亲、慎终追远的文化内涵,也寄托着人们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下面让我们从法律视角解读清明祭祀中的注意事项。
文明祭扫,防范火灾
因清明焚烧纸钱引发火灾时有发生,不仅对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造成环境污染以及严重后果的,还可能面临行政拘留或刑事责任。因此,确需用火应选择指定区域并彻底熄灭余火。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守护英烈,捍卫荣光
清明节不仅是缅怀先人的时刻,更是铭记英烈功勋的重要节点。近年来,个别网民为博取关注,通过网络平台编造、传播侮辱烈士的谣言,或恶意篡改、诋毁烈士事迹,这种侵害英烈名誉、荣誉等行为,将视情节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九条之一【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 侮辱、诽谤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依法用币,禁烧毁损
清明祭扫,少数地方仍存有迷信焚烧真钞的陋习,烧纸钱时夹烧人民币的行为,不仅让自己“真心错付”,更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人民币作为国家法定货币,其严肃性不言而喻,任何毁损人民币的行为都应该被禁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十九条 禁止伪造、变造人民币。禁止出售、购买伪造、变造的人民币。禁止运输、持有、使用伪造、变造的人民币。禁止故意毁损人民币。禁止在宣传品、出版物或者其他商品上非法使用人民币图样。
安全出行,遵规守序
清明节期间踏青出游、扫墓祭奠等出行活动增多,天气多变,路况复杂,驾车出行过程中要保持适当的车速及安全车距,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做到错时错峰、安全文明出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鹰潭中院新媒体
编 辑丨徐觉龙
校 对丨徐遇金
审 核丨程志军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