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尹锡悦被罢免,最高兴的莫过于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不同于亲美的尹锡悦,李在明亲中的立场人尽皆知。根据韩国法律,60日内,要举行新一届总统大选。李在明有希望吗?
尹锡悦被罢免,最高兴的莫过于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不同于亲美的尹锡悦,李在明亲中的立场人尽皆知。根据韩国法律,60日内,要举行新一届总统大选。李在明有希望吗?
李在明(中)
从戒严令发布,到遭宪法法院全票罢免,尹锡悦经历的这122天,是韩国宪政史上最剧烈的权力博弈之一。2024年12月3日,尹锡悦签署了紧急戒严令。6小时后,国会警卫队与戒严军警在议事堂东侧门爆发对峙。佩戴防暴头盔的士兵与高举宪法书本的议员仅隔三米警戒线,国会内部通讯系统被切断,议员手机信号遭屏蔽。
韩国法院
共同民主党议员禹元植回忆:“当时现场像被装进真空袋,我们只能用纸笔传递信息。”
李在明敏锐的察觉到,自己翻盘的机会到了。于是李在明从家里出发,赶往国会大厦,途中,他打开手机一路直播,直播中,他向韩国民众喊话,尹锡悦背叛了人民!
到了国会大厦之后,他无法进入,于是李在明翻越了国会大厦的围墙。由于直播未暂停,韩国网民都见证了60岁的李在明翻越进入的整个过程。
韩国国会大厦
最终,这种非正常状态持续至次日凌晨,国会最终以204票赞成,通过解除戒严决议案。
之所以尹锡悦仓促出台戒严令,是因为政府面临的多重危机已到达顶点。以李在明为首的在野党让尹锡悦退无可退。
早在2024年11月,李在明在首尔光化门广场发起绝食抗议,要求彻查尹锡悦夫人金建希涉嫌操纵股价、收受名牌包等丑闻。
100多天后,2025年4月4日,韩国宪法法院以8票全票通过尹锡悦弹劾案,正式终结了这位争议总统的政治生涯,成为韩国宪政史上继朴槿惠之后第二位被罢免的总统。此外,总统职权被解除后,尹锡悦将面临多项刑事指控。
随着尹锡悦时代的落幕,韩国政坛进入60天大选倒计时。民调显示,李在明以33%的支持率领跑,领先执政党国民力量党候选人权宁世、韩东勋等人。李在明的优势在于其“实用外交”主张:主张在中美博弈中保持战略自主,深化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同时通过多边机制解决朝核问题。这与尹锡悦政府推行的“亲美疏中”政策有显著区别。
李在明
李在明多次强调,中韩作为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超3000亿美元),需超越意识形态分歧。他提出“新南方政策2.0”,计划扩大在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的对华合作,并推动中韩自贸协定升级。在朝核问题上,他主张重启六方会谈,以“分阶段无核化”替代尹锡悦政府的“极限施压”策略。
然而,李在明的参选之路并非坦途。其涉嫌在2021年竞选期间“散布虚假信息”一案,在2025年3月26日,首尔高等法院推翻一审判决,判定李在明无罪。检方已明确表示将向最高法院(大法院)提起上诉。根据韩国《公职选举法》,最高法院需在二审判决后的3个月内(即2025年6月26日前)作出终审裁定。若罪名成立,李在明将丧失参选资格。
3月26日,首尔高等法院推翻一审判决,判定李在明无罪
国民力量党方面,权宁世、韩东勋等候选人虽试图与尹锡悦切割,但其政策主张仍延续保守派基调。权宁世提出“基于价值观的外交”,强调深化韩美日安全合作;韩东勋则主张“经济优先”,但回避对华政策具体规划。值得注意的是,两人在“是否扩大萨德部署”问题上态度暧昧,引发美国关注。
若李在明胜选,中韩关系或将迎来缓和窗口期。其政策团队已释放信号:计划重启中韩首脑定期会晤机制,并推动人文交流复苏(如恢复“中韩文化交流年”)。经济领域,两国或联合投资东南亚基建项目,以对冲美国“印太经济框架”的压力。
在这场权力洗牌中,李在明能否冲破司法与民意的双重枷锁,带领韩国重回“平衡外交”轨道?这场政治变局不仅关乎韩国未来五年的走向,更将深刻影响东北亚地缘格局。
60天后,无论李在明能否入主青瓦台,中韩关系都需在竞争与合作中寻找新平衡点。而对于中国而言,如何在美韩同盟的夹缝中深化与韩国的战略互信,将是东北亚地缘博弈的关键课题。
来源:肥稳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