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0年10月份,纵深新闻曝光了山西省阳泉市郊区荫营镇多家无名煤炭企业肆意排污、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一事,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当时,阳泉市生态环境局郊区分局局长和执法队长回复称:“相关涉污企业已被取缔”。
20240年10月份,纵深新闻曝光了山西省阳泉市郊区荫营镇多家无名煤炭企业肆意排污、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一事,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当时,阳泉市生态环境局郊区分局局长和执法队长回复称:“相关涉污企业已被取缔”。
近日,网友向记者反映,当地污染问题依然存在,并未得到改善,所谓的“取缔”也仅仅是在路口装了个围挡。政府口中“已取缔”的污染企业,仍在持续排污,那道新立的蓝色围挡,成了当地企业违法排污的“保护屏障”。
在矾窑村和余家堰周边,曾被曝光的煤炭企业依旧我行我素。巨大的煤堆毫无遮盖地裸露着,在日光下黑得刺眼。风一吹,煤灰便飘散四周,附近居民家中、农田里满是厚厚的煤灰,村民晾晒的衣物也蒙上了一层黑灰。“家里每天都要扫好几遍,可还是到处都是灰!”一位村民无奈地诉苦道。
面对网友的反映和媒体的报道,阳泉市郊区环保局给出的整改方案只是在路上简单搭起围挡。这个围挡看似隔绝了煤场与外界的视线,实则阻止了外人进入污染区域,且根本无法阻挡污染的扩散。黑色煤灰肆意飘荡在空气中已经成为常态,废水依旧未经处理肆意渗进土壤,周边满满都是黑色的煤浆。
过去几年,荫营镇的煤炭企业污染问题就已被多次曝光。2017年,当地就曾开展“利剑斩污专项行动”,对多家违规煤场责令整改、取缔,可如今这些违规煤场却死灰复燃;2018年的蓝天保卫战强化督查也指出部分煤炭企业环保手续不全、煤堆未遮盖等问题,当时虽下达整改通知,却未能阻止污染现状卷土重来。为何监管一次次沦为“走过场”,违法企业却总能逍遥法外?
据知情人透露,这些煤炭企业背后普遍存在复杂的利益输送。部分企业虽有环评手续,但没有任何环保动作;有些企业甚至连正规手续都没有,却能长期运营,疑似与当地个别监管机构存在“默契”。日常检查时,企业提前收到风声暂停生产,检查过后又迅速恢复作业,监管成了“猫鼠游戏”。甚至有传闻称,某些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用少量罚款换取长期违法排污的“许可”。
国家对环境污染问题始终秉持“零容忍”态度,三令五申要求地方压实环保责任,可荫营镇的污染乱象却愈演愈烈。当地监管部门的整治流于形式,是否和企业存在利益羁绊?若不能真正出重拳、下狠手整治污染,是否会让当地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是否会更严重的损害政府公信力?
回溯整个事件,从居民多次举报无果,到媒体曝光后“会去现场了解情况”的敷衍回应,再到如今“已取缔”的虚假结论,阳泉市郊区环保局的每一步操作,都在背离“环保零容忍”的政策要求。
8月20日,记者已将此次调查情况反映至阳泉市生态环境局和郊区生态环境分局,9月5日记者将最新相关情况又向郊区荫营镇人民政府反馈。截止发稿,记者未收到任何回复。我们也将持续关注此事进展,誓要揭开这敷衍式整改背后的“黑幕”,还居民一片蓝天、一汪清水 。
来源:河南经济报焦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