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今年首要的工作任务。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在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提质增量方面具有积极重要作用。近期新一轮消费金融政策相继出台落地、协同发力,将为消费市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燕翔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本文刊登于《中国银行保险报》
2025年4月3日第二版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今年首要的工作任务。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在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提质增量方面具有积极重要作用。近期新一轮消费金融政策相继出台落地、协同发力,将为消费市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新一轮政策推动消费发展提质增量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2025年经济工作任务的首位,并强调要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释放出促进消费、提振内需的强烈信号。近期,包括消费金融在内的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落地,新一轮政策的协同发力将为消费市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围绕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的政策思路提出了八部分、共30条政策举措,要求加强促消费政策协同联动、强化信贷支持。《方案》还提出要多措并举稳住股市、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这是首次在促消费文件中强调稳股市、稳楼市,这不仅将有助于通过财富效应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还有利于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对推动消费回升、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的工作要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涉及增加消费金融供给、优化消费金融管理、开展个人消费贷款纾困以及优化消费金融环境等方面内容。提出要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其中,个人消费贷款自主支付和互联网消费贷款金额上限分别阶段性提高至50万元和30万元,商业银行用于个人消费的贷款期限阶段性延长至7年。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的进一步增强,一方面能够为消费市场释放更多的潜在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大众消费、推动消费升级。
金融促消费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金融资产增值及其带来的财富效应提高居民消费意愿,是金融促进消费的重要渠道之一。从理论上来看,当居民持有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资产价格上升或者房地产资产价格稳定增值时,不仅会带来消费者财富总量的增加,切实提高消费能力,还能提振消费者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从而提高当前的消费意愿。从存量资产情况来看,房地产在中国居民家庭资产配置中占据核心地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调查数据,住房在居民资产中的占比高达59.1%,远远高于其他类别资产。通过稳住楼市、提振股市促进居民家庭增值并带动积极的财富效应能够极大地刺激消费。
金融体系还能够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和服务缓解流动性约束,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从而促进消费增长。流动性约束是指经济活动主体因缺乏流动性导致其实际消费或投资行为被迫偏离理论最优水平的经济现象;持久收入理论以及生命周期假说认为消费水平取决于持久性收入或一生总收入水平,但由于流动性约束的存在,居民的消费水平将受到当期收入的限制而被迫削减消费支出。金融体系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和服务帮助消费者更好地管理流动性,例如通过消费信贷等金融工具及时补充居民流动性、释放居民“未来收入”的消费潜力,通过股票债券市场或创新金融产品提高资产变现能力、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
金融产品激发消费潜力活力
消费信贷是金融促进消费增长的重要抓手。消费信贷不仅能够为消费者提供额外的资金支持,缓解居民当期收入的流动性约束、释放“未来收入”的购买力,还能作为备用金帮助消费者应对医疗等突发性消费支出,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因流动性紧张被迫削减其他消费的情况。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优化,不断加大对消费信贷的支持力度以激发消费需求;截至2024年底,我国居民消费性贷款余额(不含个人住房贷款)超过了21万亿元,同比增长6.2%,全年增加1.24万亿元。
金融创新产品为消费市场注入新动能。通过将分期付款与特定消费产品或场景结合创新金融产品如手机分期、家电分期、汽车分期、教育分期等,将大额消费分解为多个小额支付能够减小消费者即时支付压力,有助于降低消费门槛、促进消费升级。以消费贷款作为基础资产发行消费金融ABS,通过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资源、拓宽融资渠道,不仅能够有效分散风险、降低单一贷款违约的影响,还能够更加精准地引导资金流入消费领域,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金融创新产品的不断涌现推动金融工具和服务更加多样化,更好地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引导资金更加精准地支持消费市场的发展,为消费注入更多的增长动能。
保险服务增厚消费“安全垫”稳定消费预期。一方面,保险服务可以通过对医疗、意外事故、财产损失等多类风险事件提供全方位保障,缓解消费者对突发风险事件的担忧、减少预防性储蓄存款,有利于提高消费者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另一方面,养老保险等长期保险产品提供了一种长期的财务规划工具,通常能够在未来带来稳定的现金流,有助于稳定消费者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从而促进消费意愿的提高。与此同时,保险产品通过与特定消费产品或场景结合创新,例如延保险、退货运费险、手机碎屏险、外卖延误险等,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保障,降低消费风险,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消费意愿都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金融科技赋能消费新场景
金融科技革新支付技术,极大地提升了支付效率和用户消费体验。金融科技的高度融合推动支付介质形态从有形到无形、支付服务渠道从线下到线上、支付身份认证从烦琐到便捷,支付效率得到极大提升。移动支付覆盖范围持续扩大至各类消费场景,支付宝、微信支付覆盖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跨境支付服务范围不断拓展,NFC碰一碰应用场景持续丰富,不仅显著提升了消费者的交易支付体验,还节省了交易时间和交易成本,大幅提高了消费效率。此外,金融科技还能够加强消费者的安全体验,生物识别技术等先进加密技术在支付交易中的广泛应用确保了消费者支付信息的高度安全,进一步提高了支付的安全性。
大数据助力服务优化,精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对消费者消费历史、风险偏好、支付习惯、交易频率、网络活跃度等多维度数据的深度挖掘,金融机构能够更加精准地洞察消费者“画像”。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根据消费者的信用情况,为各类消费者提供差异化的消费信贷额度及方案,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增加消费信贷的可得性,释放消费市场潜力;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根据消费者消费习惯与需求偏好定制专属金融产品,或联合电商平台或其他商家向消费者推送个性化的商品推荐或优惠活动,提高营销精准度,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来源:国信策略研究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