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前几年探险玄幻一类的作品层出不穷,有关盗墓的题材更是比比皆是。“盗墓贼一进地宫就被万箭穿心”“古墓里全是毒气陷阱”,小说、影视剧里动不动就把帝王陵墓整的跟地下军事要塞似的,可考古学家们蹲在墓坑里几十年,愣是没见着这些“高科技”。
这前几年探险玄幻一类的作品层出不穷,有关盗墓的题材更是比比皆是。“盗墓贼一进地宫就被万箭穿心”“古墓里全是毒气陷阱”,小说、影视剧里动不动就把帝王陵墓整的跟地下军事要塞似的,可考古学家们蹲在墓坑里几十年,愣是没见着这些“高科技”。
其实古代陵墓防盗的真相,比编剧们琢磨的朴实多了,老祖宗们压根没指望靠机关杀人,他们练的全是“物理防御”的硬功夫。
河南上蔡郭庄有座战国楚墓,考古队挖开时直呼建造陵墓的人真是内行,墓道里塞满细沙,盗洞一挖开,沙子就跟活水似的往洞里灌。
洞口越掏越大,沙子越流越快,最后活活把人憋死在盗洞里。这招“积沙护墓”可不是独一份,河南考古所的老刘说:“战国时期的大墓十有八九用这招,盗墓的挖到流沙层就得骂街!”
秦始皇陵的防盗手段也非常牛,史籍记载地宫里灌了水银模拟江河湖海。考古队用探测仪一扫,发现封土堆里的汞含量确实超标。
陕西考古研究院的王教授解释:“水银蒸气毒性大,盗墓的就算能躲过流沙,进地宫吸两口也得晕头转向。”不过史书里说的“百川江河”可能有点夸张,现代技术测出来汞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央区域,但防盗效果确实够狠。
河北满城汉墓的“自来石”听说过吗?一块两米多长的条石斜顶在门后,外头推门的人使多大劲儿都白搭。考古队当年发现墓门纹丝不动,最后绕到山顶找到塌陷的窟窿才钻进去。
参与发掘的老李头说:“这石头卡门的法子,两千年前的老祖宗玩得明明白白,比现在的防盗门还靠谱!”
这些实打实的防盗招数,可比电影里那些花里胡哨的机关实在多了。下回再听说哪部剧里演古墓飞出暗箭毒镖,您就乐呵乐呵得了。
咱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入土为安”,可自打春秋战国那会儿开始,盗墓贼就跟地里的田鼠似的到处打洞。贵族老爷们急眼了:我陪葬的锅碗瓢盆招谁惹谁了?于是绞尽脑汁琢磨出三十六计,专门对付这些摸金校尉。
头一桩绝活叫“疑冢迷魂阵”,跟现在游戏里的障眼法一个路数。曹操这招玩得最溜:史书记载他搞了七十二座假坟,结果河南安阳西高穴真挖出个带“魏武王”铭文的墓,里头就几件破陶器和生锈兵器。
考古队年轻队员吐槽:“说好的金缕玉衣呢?曹老板这薄葬玩得也太实在了!”合着人家压根没搞虚头巴脑的机关,全靠装穷躲过了盗墓贼。
要说防盗界的“基建狂魔”,还得看西汉楚王墓。徐州山里头那些凿山为陵的大墓,光塞门的石头就得十几吨重。考古队在狮子山楚王墓清出三百多块条石,每块都跟小汽车似的,当年得用百十号人才能挪动。
还有龟山汉墓,墓道里斜着卡了26块巨石,严丝合缝得连刀片都插不进去。徐州博物馆的老馆长说:“现在给这些石头拍X光,发现里头还掺了铁矿石,这就是古代的钢筋混凝土!”
古人防水的智慧也不含糊,因为棺椁最怕水泡。徐州楚王墓群里挖出来的排水系统,墓顶上先铺层夯土防渗水,周围挖两米宽的排水沟,墓室底下还埋着陶管做的“地下暗河”。
有回下暴雨,考古队眼睁睁看着雨水顺着两千年前的排水沟哗哗流,愣是没淹着墓室。带队的队长老周直也说:“咱老祖宗搞基建的时候,欧洲人还在树上蹲着呢!”
这些实打实的防盗设施,可比传说中的“机关陷阱”靠谱多了。陕西凤翔的秦公一号大墓里倒是真发现过木桩机关,不过也就是顶门用的木棍,跟《鬼吹灯》里的连环翻板差了十万八千里。
要知道,古代真要是有电影里那些自动机关,得先解决两个难题:两千年前的电池上哪买?谁来给弓弩定期换箭?
现如今考古队下墓可比盗墓贼讲究多了。广州越秀区加装电梯挖出汉墓,出土的陶壶里还留着点黑乎乎的残留物。周围的街坊都说早些年这块就是乱葬岗,没想到搁楼底下藏了两千年。
要小编说,古人防盗防了个寂寞,这话听着扎心,却道出了文物保护的真谛,再精妙的防盗术,也抵不过岁月沧桑。
从流沙陷阱到水银护城,从巨石封门到疑冢迷阵,古人这些防盗妙招虽然比不上电影特效刺激,却实实在在地扛过了千年风雨。光是老祖宗们这些朴实无华的智慧,就足够让人拍案叫绝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来源:宠爱帅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