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4年王加成接任校长时,子乍苴小学165名学生中115人需食宿,孩子们睡地铺、自己生火做饭,校园里常年烟熏火燎。为改变现状,学校积极筹措资金,改造旧伙房,在全镇率先办起学生食堂,添置高低床,解决了学生食宿难题。
在普淜镇子乍苴小学,有一位特殊的“门卫”——校长王加成。三十年扎根山区,他以校为家,用行动践行着“让每个乡村孩子眼里有光”的教育初心。
2004年王加成接任校长时,子乍苴小学165名学生中115人需食宿,孩子们睡地铺、自己生火做饭,校园里常年烟熏火燎。为改变现状,学校积极筹措资金,改造旧伙房,在全镇率先办起学生食堂,添置高低床,解决了学生食宿难题。
作为校长,王加成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他坚持“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教师做不到的,自己努力做到。”他的数学课生动有趣,带动教育教学成绩居全镇前列。“王校长就像是我们的大家长,有他在,我们心里特别踏实,也特别幸福。”五年级学生罗锦云说。
在学校管理上,王加成创新推行“扁平化+网格化”模式,校委会成员直接下沉班级,缩短决策链条;校园安全、卫生、设备维护等工作责任到人,确保“事事有人管、处处无盲区”。同时,他实施“阳光校务”工程,重大决策、经费使用、评优评先均经校委会审议,并在公示栏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针对学校留守儿童多的情况,王加成构建“三级关爱体系”,班主任任“成长导师”,定期家访并建立心理档案;科任教师任“学业伙伴”,利用课后服务个性化辅导;学生间开展结对帮扶,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温暖。
学校离普淜街车程近一小时,他主动当起“摆渡人”,每周五送新老师到街上、帮找回家车辆,周日再到街上接老师返校,这一接一送就是多年。当教师宿舍住不下时,他毫不犹豫搬到门卫室,只为“把老师都留住”。来自弥渡的教师郭金凤说:“我2020年到学校工作,王校长周末连续接送我一年多,直到我自己开车上班,他才停止接送。”
凭借突出的教学与管理成绩,他多次获县镇表扬,获评“云南最美乡村教师”“云南省在乡村从教二十年以上优秀教师”等荣誉。“乡村学校是孕育希望的田野,操场上的笑脸、教室里的书声,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王加成说。
如今,这位住在门卫室的校长,仍在坚守初心,用爱与责任守护着山区幼苗,让每个乡村孩子的眼里始终闪耀着希望的光芒。
讲好祥云故事 传播祥云声音
投稿邮箱 3109820189@qq.com
媒体地址 祥城镇龙溪小区308号
法律顾问 杨明峰
来源:祥云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