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与汉中的故事,一个诗人在路上的漂泊人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4 06:37 1

摘要:说起岑参,大家可能都背过他的边塞诗,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种名句,写尽了西域大雪的壮美,但你知道吗?这位边塞诗人其实和陕西汉中也有不少缘份。

说起岑参,大家可能都背过他的边塞诗,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种名句,写尽了西域大雪的壮美,但你知道吗?这位边塞诗人其实和陕西汉中也有不少缘份。

咱们来聊聊他路过汉中时的那些事儿,看看这片山水怎么成了他人生路上的一个特别驿站。

为啥岑参总路过汉中?

汉中这地方位于秦岭以南,是唐代连接关中与巴蜀的咽喉要道,搁现在属于陕西,但在唐朝那会儿,它可是从长安去四川的必经之路,北边是秦岭大山,南边是巴蜀盆地,想从京城去四川当官、打仗或者逃难,都得走汉中绕不过去。

岑参这人,一辈子都在“跑路”,年轻时想建功立业,跑去西域边疆;中年遇上安史之乱,跟着皇帝到处跑;老了又被派到四川当官,最后想回家还被困在四川,这一来二去,汉中就成了他人生路上的“中转站”。

史书里没详细说他在这干了啥大事,但按他当官的时间和路线推测,至少三次路过汉中。

第一次是30岁左右去西域闯荡;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跟着唐肃宗逃难;第三次是他快60岁了,又被派到四川乐山当市长,也就是嘉州刺史,结果这趟成了他人生最后一程。

岑参眼里的汉中山水:险、奇、累!

岑参没专门给汉中写诗,但他那些描写蜀道艰难的诗,很可能就是赴蜀途中翻越汉中一带的五盘岭时写出来的。

《早上五盘岭》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天刚亮就赶着马车,好不容易爬出五盘岭,江水绕着山崖打转,太阳都让山峰给挤没了。

这五盘岭据说在四川广元附近,靠近汉中,你看他写的山高水急,简直把赶路的辛苦和风景的壮丽全塞进诗里了。

还有一次他给朋友写诗吐槽蜀道难走。

《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

峰攒望天小,亭午见日初。

夜宿月近人,朝行云满车。

山高的看不见天,中午才能瞅见太阳,晚上睡觉月亮贴着脸,早上起来云彩灌满车。

虽然没点名汉中,但想想从汉中入川的栈道,悬崖上凿出来的路,脚下是哗哗的江水,这诗简直就是“蜀道体验卡”,让人隔着文字都能腿软。

汉中藏着岑参的遗憾:想回家,回不去啊!

岑参这辈子最惨的,大概是晚年,60岁好不容易从四川辞官,想回长安养老,结果碰巧四川军阀打架,路全堵了,他只能困在成都,最后客死他乡。

而汉中,就是他心心念念的回家路上最后一站,可惜他再也没能踏上这片土地,汉中可能是他晚年未能再返的遗憾之地。

想想都心酸,一个白发老头,年轻时在西域大漠豪情万丈,老了却连家都回不去,汉中对他来说,可能就像高速服务区,每次匆匆路过,喝口水歇个脚,以为下次还能再来,结果最后一次,却永远停在了“下一站”。

汉中对岑参有啥意义?

说实在的,汉中在岑参的人生里不算“高光舞台”,既没西域的刀光剑影,也没长安的繁华热闹,但仔细想想,这片山水其实默默影响了他。

汉中一带的险山恶水,练就了他的写景神功,和边塞的苍凉挺像,看多了奇峰怪石,急流险滩,他笔下的西域风光才那么生动。

走蜀道走的怀疑人生,让他诗里除了豪迈,还多了点“我太难了”的真实人生滤镜,就像现代人发朋友圈吐槽加班,反而让人觉得接地气。

匆匆路过,短暂停留,身不由己……成了他一辈子的缩影,这不就是岑参宦海浮沉的写照吗?汉中像个旁观者,见证了他从热血青年变成沧桑老头。

诗人的路,都是脚印和诗行铺成的

现在去汉中旅游,早就通了高铁,再也不用像岑参那样爬悬崖走栈道。

但站在汉江边上想想,1200多年前,有个风尘仆仆的诗人牵着马走过这里,他可能骂过这破路太难走,也可能被山水震撼的忘了累,最后把这一切都化成了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汉中,但那些关于走、关于远方、关于人生的感慨,谁说不是这片土地给他的灵感呢?

有时候,人生重要的不是终点,而是路上那些让你累到骂娘,又美到窒息的风景,而汉中,恰好成了他生命里一个带着遗憾的逗号。#汉中##岑参#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