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礼台上的宁夏骄傲 | 王有德:在荣光与使命中坚守治沙初心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0 21:58 1

摘要:9月3日,“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有德受邀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这已是王有德第4次受邀参加观礼。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他以全国劳动模范身份受邀到天安门城楼下两侧观礼台观礼;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9月3日,“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有德受邀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这已是王有德第4次受邀参加观礼。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他以全国劳动模范身份受邀到天安门城楼下两侧观礼台观礼;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他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受邀到天安门城楼观礼;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他再次受邀。

阅兵式上,徒步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时,官兵们挺拔的身姿、坚毅的眼神,让王有德想起白芨滩林场的职工们,“当年我们扛着铁锹、背着树苗走进沙漠时,也是带着这样一股子不服输的劲。”王有德说,20世纪80年代,林场刚起步时,大家手里只有简陋的工具,靠着人拉肩扛在沙地里挖坑种树。如今,国家的发展日新月异,连治沙都用上了无人机播种、智能灌溉。这背后,正是国家强大的底气。

“看到那些坐着轮椅、胸前挂满勋章的老兵,眼神里依然透露着当年保家卫国的锐气。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守护了国家的安宁,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就是守护好这片土地。”王有德说。他不禁想起有一年春天治沙的故事。一场特大风沙把大家刚种的上千棵树苗吹倒,看着沙地里的残枝,有的职工偷偷抹眼泪。第二天一早,大家又扛着工具走进沙地,嘴里重复着“风沙能吹倒树苗,吹不倒治沙人的决心”。

一代代军人为“不受欺辱”而战,一代代治沙人为“绿水青山”而拼,目标不同,而初心相通。“外敌侵占过我们的国土,沙漠也同样侵占我们的土地。”在白芨滩的治沙林地里,王有德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每当外国友人前来学习治沙技术,问他要治沙到什么时候,这位扎根治沙一线40多年的治沙英雄,总是目光坚定地回答:“生命不息,治沙不止。”这简短的八个字,是他对沙漠的宣战,更是一位共产党员对守护家园的庄严承诺。

40多年与风沙为伴,40多年向沙要绿。王有德的治沙路,始终与党和人民的期盼紧密相连。他常说,自己是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在英模人物的激励下成长起来的。“宁夏这片热土养育了我,我衷心感谢宁夏人民对我的厚爱、林场职工对我的帮助和支持。”这份感恩,化作了他日复一日扎根荒漠的动力——他踏着晨露扛着铁锹走进沙地,顶着烈日规划治沙方案,踩着月光检查苗木成活率,把每一株幼苗都当作孩子呵护。在他的带领下,曾经寸草不生的沙丘,如今已长满柠条、花棒,变成守护周边村庄的“绿色屏障”。

如今,年逾古稀的王有德依然活跃在治沙一线,他不仅带领林场职工探索“治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还常常给年轻人讲治沙故事,把“生命不息,治沙不止”的信念传递下去。

从茫茫沙海到郁郁林海,王有德用40多年光阴证明:治沙不仅是与沙漠的较量,更是对家园的守护、对信仰的践行。这份“向沙要绿”的坚守,早已融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浪潮,与千万人共同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答卷。

来源:华兴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