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浪一中物理教师李能文,从教十八载,始终秉持着“做永远的学生”这一信念,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今年他被评为古浪县优秀教师,李老师感慨道:“这份荣誉既是对我的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受惠于教育,就要更好地服务于教育。”
古浪一中物理教师李能文,从教十八载,始终秉持着“做永远的学生”这一信念,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今年他被评为古浪县优秀教师,李老师感慨道:“这份荣誉既是对我的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受惠于教育,就要更好地服务于教育。”
以“导游”之姿,引学生探物理之境
课堂中的李老师
李能文老师从教物理学科,源于高中时代与物理学科的奇妙缘分。那时的他,总痴迷于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读生活中的现象:雨后为何出现彩虹?冰块为何能浮在水面?在他眼中,物理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公式和符号,而成为了一把探索世界奥秘的钥匙。他在一次次求知与思索中,真切触摸到科学之美与万物之理,并逐渐坚定了将这份震撼与喜悦传递下去的愿望。他期待学生们能像当年的自己一样,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同时,也感受到生活的诗意与科学的奥妙,让物理课的每一分钟,都成为通往宽广世界的一扇窗。
在教学理念的认识上,李能文老师也有自己独特的定位。在平时的教学中,他更倾向于扮演一名“导游”的角色,引领学生走进物理世界的奇妙之境,而真正探索路径、发现美景的,始终是学生自己。他善于以问题驱动课堂,从一个“为什么”引出下一个“为什么”,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逐步推导出结论,尽情享受“恍然大悟”时的那份喜悦与成就感。
在李能文老师看来,中学物理是能够“玩出来的”。他和学生一起手搓过火箭、演示过楞次定律实验、奥斯特实验……在一次次动手实践中,知识应用、实操能力与团队协作自然融合,课堂也随之变成了一场场探索盛会——兴趣在协作中激发,思维在指尖上跳跃。
以真诚尊重,筑师生连心之桥
为学生答疑解惑
善为人师,是教育者应有的姿态。李能文老师始终将真诚与尊重视为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真正把学生视为独立而完整的个体,而非被动的接受者。他从不将自己置于高处,而是俯身倾听,走进学生的世界,体会其困惑,共享其喜悦。
他始终相信,教育是心与心的靠近。他甚至敢于坦然说出“这个问题我也不太明白,我们可以一起探究”。这种不掩饰、不造作的坦诚,非但无损师者威信,反而使他能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信任与亲近。这一点在他的学生身上得到了印证:“在平时,李老师和我们相处很融洽。很尊重我们,虽然他是老师,但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上的问题,他都很乐意和我们一起探讨。可以说他既是我们的朋友,也是我们成长的引路人。”古浪一中高三学生韩妍君说。
以终身学习,赴教学成长之约
李老师与同事探讨教学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这些常用来鼓舞学生的格言,也是李老师自我鞭策的准则。他至今保持着每周研读专业书籍、每月参与线上教研的习惯,始终让自己紧跟行业前沿。“物理学科在持续发展,学生群体也在不断变化,教学方法自然要随之创新。”他坦言,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挑战,便是如何让传统教学方式适配现代学生的学习特点,而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就在于“永远保持学习状态”。
凭借着无限的求知欲,他为学生树立了“终身学习”的鲜活榜样。在他看来,站在讲台上,光芒来自我们所播撒的知识,更来自于对知识永不停歇的追求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虔诚。
同事孟晓东这样评价他:“李老师是我身边一位优秀的榜样,他专业功底扎实,教学有方,是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同时,他为人谦和,乐于分享,是我们同事心中的好伙伴。能与他共事我感到非常愉快,也受益匪浅。”
执教多年来,李能文老师也收获颇丰,连续获评“优秀教师”“青年教学能手”“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但面对这些认可,他始终坚守着一个信念:“身处三尺讲台,永远愿做最谦虚的学生。”正因为站在讲台之上,他更能深切体会这份职业的厚重责任,也因此愈发谦逊;而这份深入心底的谦虚,又驱动着他不断学习、精进自我。
“教师最幸福的事,就是能永远做学生,和孩子们一起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说这句话时,李能文老师的眼中闪烁着光芒。那份对教育的热忱与纯粹,一如十八年前第一次站上讲台时的模样。
来源:看古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