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光飞逝,转眼间已经来到了9月中旬。随着白露节气的深入,气候已经由热转凉了,气温下降,早晚昼夜温差也增大了,也就意味着各种大秋作物已经成熟,要抓紧时间,开始安排收割晾晒工作了。不过也有些晚中的农作物,比如玉米、甘薯等需要加强田间管理,促使其早熟,避免低温霜冻造
时光飞逝,转眼间已经来到了9月中旬。随着白露节气的深入,气候已经由热转凉了,气温下降,早晚昼夜温差也增大了,也就意味着各种大秋作物已经成熟,要抓紧时间,开始安排收割晾晒工作了。不过也有些晚中的农作物,比如玉米、甘薯等需要加强田间管理,促使其早熟,避免低温霜冻造成危害。此时,田间再次热闹了起来,到处都是弯腰忙碌的身影,又是一年农忙至。
“火急收田种,晨昏莫辞劳。”此时我们除了要忙着将田间已经成熟的农作物抓紧时间收割回家,进行晾晒入仓等工作;还要开始为秋播做好准备了,土地翻耕、提前施肥、选种等全都要开始安排了。一大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田间就已经热闹起来了,大家从清晨,一直忙碌到天黑,全程丝毫不敢松懈,生怕耽误了一会儿,就遇到了不好的天气,也害怕耽误了农时,影响收成。
而这个时候,正是粮食收割入仓前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天气就显得尤为重要。明天农历七月十八,相传是“财神节”,这天大家会拜财神,求财神保佑家里财源广进。而古时候大多都是农耕经济,“发财”就是粮食丰收。刚好此时又是农作物成熟后期,因此古人觉得这天的天气十分重要,能预测后续的天气情况,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以前听过一句话:“不怕七月二十晴,就怕七月二十淋”,从这句话来看,农历七月二十这天不同的天气,对农民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人们不害怕这天出现大晴天,但是却害怕这天出现持续下雨天气,为啥怕下雨呢?有啥说法,来看农谚怎么说:
七月二十雨淋淋,深山竹叶烂成泥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在农历七月二十这天,出现了下雨天气,“雨淋淋”,说明雨势比较持久,不是下没多久雨过天晴了,水汽较足。那么也就预示着后续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降雨天气比较频繁,持续的降雨天气,导致空气潮湿,连坚硬耐湿的竹叶都能被淋至腐烂。
此时正是农作物成熟后期,马上就要收割了,持续的降雨天气,会打算收割计划,同时也会使得成熟未收割的农作物打湿,影响收割速度,哪怕收割回家,也不能及时粮食,可能会导致发霉、发芽等。
七月二十晴,山杈担断绳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在农历七月二十这天,是个大晴天,阳光明媚、光照充足,是个好天气,那么则预示着后续一段时间里,就会以这种晴朗的天气居多。此时正值农作物成熟后期,差不多就要收割了。充足的阳光能够让其最后在进行光合作用,积累养分,使得籽粒更加饱满;等到收割后,挑回家的时候,因为籽粒饱满,太重了,而导致捆绑粮食的绳子都被压断了,当然这是夸张手法,表示粮食大丰收。
也正因晴天和雨天出现这两种不同的光景,民间才流传下“不怕七月二十晴,就怕七月二十淋”这句话。这是符合农耕时节的需求,是我们祖祖辈辈一直传承下来的农耕经验与智慧。
来源:心灵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