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快消息|债台高筑、网传清仓,blankme半分一要倒闭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0 19:57 3

摘要:2025年9月,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发布的一则公告揭示了blankme半分一母公司的困境:原告诺斯贝尔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因被告上海永熙拖欠货款8.09万元,已向法院提起诉讼(诺斯贝尔请求法院判令上海永熙支付拖欠货及违约金两项合计8.90万元),而这只是上海

2025年9月,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发布的一则公告揭示了blankme半分一母公司的困境:原告诺斯贝尔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因被告上海永熙拖欠货款8.09万元,已向法院提起诉讼(诺斯贝尔请求法院判令上海永熙支付拖欠货及违约金两项合计8.90万元),而这只是上海永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面临的众多纠纷之一。

在这一消息爆出的时间前后,社交媒体上也有一些消费者发布笔记称:“(blank me)店铺里下架了很多产品,并且一直在处理临期产品”,从而发出疑问“品牌是否要关闭”。在该帖子的下方,还有人留言称品牌拖欠代理商欠款。

小红书、微博平台截图

从曾经的天猫底妆类目国货第一,到如今母公司被执行总金额高达1241万元,创始人被限制高消费10次。blankme半分一从巅峰跌入谷底,仅仅不到三年时间。

blankme半分一与诺斯贝尔的加工合同纠纷只是冰山一角。仅在2025年,blankme半分一母公司上海永熙作为被告,共涉及17起开庭公告,11次被列为被执行人。据不完全统计,其涉及共26起司法案件,涉案总额达2467.68万元。

不止是代工合同纠纷,在上述案件中,还涉及到服务合同、买卖合同等纠纷事项。其中还包括blankme半分一的深度合作伙伴——2025年初,青岛洵翕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上海群玉山品牌营销咨询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将上海永熙告上法庭。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群玉山在2022年为品牌命名了中文名“半分一”,双方所合作的《上海半分一》《泪别》《半分一女孩》等多部经典品牌短片一度引发广泛传播。

更为严重的是,上海永熙及其法定代表人杨博雅,因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已累计被限制高消费10次。

而这距离blankme半分一拿到“国货底妆第一”称号的高光时刻,甚至还不到三年——天猫平台数据显示,2022年618期间品牌位居天猫底妆榜第四名,同年双11登顶天猫国货底妆榜首位,在整体美妆类目中排名第14位。

品牌信息

但在国货之光的聚光灯下,品牌也爆出了不少与合作企业的纠纷。2022年至2023年,知名MCN机构杭州如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海瑞进国际物流有限公司都曾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要求冻结被申请人上海永熙银行存款。

2024年底,LVMH旗下私募股权基金路威凯腾发布的解约声明进一步将blankme半分一内部运营问题暴露于公众视野。声明指出,公司因“对永熙公司业务及财务尽职调查结果不满意及发现永熙公司存在未如实告知的未决法律程序”等因素,解除所有投资协议。作为全球最大专注于消费行业的顶级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这是路威凯腾首次在公开渠道与国内品牌“撇清”投资关系。

资本输血的中断直接引发营销投入的断崖式收缩,进而导致流量生态的全面崩塌。第三方数据显示,其抖音旗舰店粉丝月均流失率高达15%,直播观看量从巅峰时期的10万+骤降至1万+区间。与此同时,blankme半分一的市场表现也大幅下滑,数据显示,其在抖音平台7-8月的销售额和上半年相比,接近腰斩。

记者查询看到,blankme半分一天猫旗舰店仍在运营,但冰冷的法律文书和财务数据揭示了这个 “国货底妆第一”品牌的艰难处境。随着2025年还有多起案件待审理,上海永熙的执行金额可能进一步攀升。

业内分析普遍认为,此次事件深刻暴露了初创美妆品牌在狂热市场竞争中普遍存在的两大症结:

一是过度依赖资本输血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新品牌凭借精准的赛道切入和出色的营销能力,能够迅速获得资本青睐,实现从0到1的突破。然而,若将融资能力等同于经营能力,沉迷于用资本补贴增长、用规模故事换取更高估值,而忽视了企业最根本的“自我造血”功能,一旦资本退潮或如路威凯腾般因尽调问题撤资,高投入构建的品牌大厦便会顷刻间失去支撑,资金链断裂成为必然结局。

有业内人士点评blankme半分一直接表示其为“典型的靠着李佳琦火起来却没能找到除李佳琦之外的第二个大批量获客渠道,又不想脚踏实地的经营,活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了”。

二是在快速扩张过程中,合规性与财务透明度的缺失将引发毁灭性的信任崩塌。从LVMH基金因其“存在未如实告知的未决法律程序”而果断退出,到接连被供应商、合作伙伴告上法庭,blankme半分一的案例清晰地展示了一条“信任毁灭之路”。

对初创公司而言,合规经营与财务健康是比品牌声量更为重要的生命线。它不仅关系到资本的信心,更是维系供应链稳定、保障合作伙伴利益的基础。任何对此的忽视和隐瞒,最终都会反噬品牌,摧毁其赖以生存的商业信誉体系。

然而,blankme半分一的案例,其警示意义远不止于对资本和合规的依赖。它更深层次地揭示了许多新锐品牌在发展战略上的“本末倒置”——在品牌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核心任务的错配。

品牌的成长有其不可逾越的客观规律。从0到1的初创期,核心任务是完成“基础的搭建”,这包括产品力的深度研发、供应链的稳固构建、以及内部财务与合规体系的健康搭建。

这个阶段,一切资源应向“内功”倾斜。杨博雅曾强调“每年都有一笔预算来做品牌表达”,这种对品牌内容的极致追求,若发生在一个研发和供应链根基尚未夯实的早期阶段,便如同在沙地上修建华丽的楼阁。

另外,在供应链端,blankme选择早期通过海外供应链以跨境电商模式切入市场,虽解决了初期的产品问题,但也可能使其错过了深度绑定和培育国内供应链、夯实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制造端能力的最佳时机。

代工模式也为品控带来了稳定性不足等问题。代工模式下,配方调整与生产过程监控的主动权受限,部分批次产品出现卡粉、氧化速度过快等问题,直接影响消费者口碑。而质量问题与创新乏力的叠加,使得品牌陷入“新品口碑差—复购率低—依赖更多新品引流”的恶性循环,进一步稀释了研发资源的投入效率。

品牌从1到10的扩张阶段,核心应是“放大价值”——借助营销和渠道,把好产品推给更多人。

但很多包括blankme半分一在内的品牌,却搞反了顺序:在凭借一款明星产品和出色的内容营销实现初步增长后,误将“增长”等同于“成功”,于是急于复制营销打法,一味追求规模,反而忘了夯实根本——比如持续研发、优化供应链、规范财务。

这种战略上的急功近利,导致其产品创新后继乏力,难以形成持续的产品迭代周期以应对市场竞争。而当危机爆发时一旦遇到风险,脆弱的体系根本扛不住冲击。

blankme半分一的起伏为新锐品牌们上了一堂最为昂贵的商业实践课:在流量与资本之外,稳健的运营、健康的现金流和对商业规则的基本敬畏,才是企业能够穿越周期、从“网红”走向“长红”的基石。

作为一家聚焦品牌营销爆款方法论的内容平台,我们曾为多个上市及新品牌打造全链路品牌体系,希望将这套品牌升级方法论,赋能更多正在转型的中国品牌。

为此,我们发起了一项品牌故事计划,感兴趣的请点击报名“品牌故事计划”报名表

来源:案例SHOWCASE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