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刚刚结束的北京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后,中国歼-35舰载隐身战斗机的技术细节首次通过官方媒体得到详细披露。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专题节目显示,这款被视为中国海军航空兵转型关键装备的先进战机,其内置武器舱可搭载多达六枚空对空导弹,这一火力配置与美国F-22猛禽战斗机
信息来源:https://www.scmp.com/news/china/military/article/3324793/chinas-carrier-borne-j-35-stealth-jets-can-pack-6-missiles-designers-say-cctv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后,中国歼-35舰载隐身战斗机的技术细节首次通过官方媒体得到详细披露。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专题节目显示,这款被视为中国海军航空兵转型关键装备的先进战机,其内置武器舱可搭载多达六枚空对空导弹,这一火力配置与美国F-22猛禽战斗机相当,标志着中国在隐身战机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节目中展示的歼-35战机模型配备了折叠机翼、内置武器舱和着舰钩等舰载机专用设备,开放的弹舱清晰显示了六枚导弹的布局配置。这一技术展示不仅证实了中国在隐身战机武器集成方面的技术成熟度,也为外界深入了解这款战机的作战能力提供了重要窗口。军事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歼-35的武器携带能力达到了当前世界先进隐身战机的主流水准。
双平台设计理念的技术突破
2024 年 11 月,珠海航展中心展示的歼-35A 隐形战斗机模型。图片来源: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阳飞机设计研究院的设计团队在央视节目中详细阐述了歼-35与歼-35A的设计关联。这种"一机多型"的开发模式体现了中国航空工业在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战略思考。沈阳飞机研究院研究员张忠浩表示,两款战机在研发过程中采用了大量通用组件,这种设计策略不仅降低了研发成本,还大幅缩短了开发周期。
歼-35A作为空军型号,在去年珠海航展上首次公开亮相,其采用侧置操纵杆的设计更注重空中机动性能。而舰载型歼-35则采用了集成式中央操纵杆,这一设计更符合舰载机作战环境的特殊要求。两款战机在航电系统、数据链路和武器兼容性方面保持高度统一,这种标准化设计为未来跨军种联合作战提供了技术基础。
参与歼-35A研发的飞机设计师艾志强介绍了"空海双发、单平台多变体"的设计概念。这种理念的核心在于通过模块化设计和标准化接口,实现不同作战平台之间的技术共享和资源复用。从工程实践角度来看,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中国军用航空装备的研发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
武器系统与作战能力分析
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纪念二战结束80周年阅兵式上,歼-15DH、歼-15T和歼-35战斗机在天安门广场上空编队飞行。图片来源:路透社
歼-35的武器配置引起了国际军事观察员的广泛关注。据分析,该机搭载的很可能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霹雳-15超视距空对空导弹。这款导弹的折叠尾翼设计使其能够在隐身战机的狭窄内置弹舱中实现紧凑布局,从而在保持隐身性能的前提下最大化武器携载量。
霹雳-15导弹在2022年珠海航展上首次公开展示其折叠尾翼版本。虽然中国官方尚未公布该导弹的详细性能参数,但军事分析人士估计其射程在200至300公里之间。今年5月,巴基斯坦空军使用出口型霹雳-15E导弹成功击落印度"阵风"战斗机的实战案例,为该导弹的实际作战效能提供了验证。
张忠浩强调,歼-35在设计上优先考虑了"极低的可观测性",并专门针对超视距作战进行了优化。这种设计理念反映了现代空战模式的发展趋势,即通过先进的传感器系统和远程武器实现"先发现、先击杀"的作战优势。同时,该机仍保留了近距离格斗能力,以应对复杂战场环境下的各种作战需求。
航母适配性与部署前景
歼-35最显著的技术特征之一是其完备的舰载机设计。折叠机翼设计使其能够在航母有限的甲板和机库空间中高效存储,增大的翼面积提供了更好的低速飞行性能,而着舰钩和加强的起落架则确保了在航母甲板上的安全起降。
张忠浩明确表示,歼-35"具备弹射和滑跃起飞能力,可以适应中国新研发的弹射航母"。这一表述意味着该战机不仅能够在即将服役的福建舰等弹射型航母上部署,还能够在现有的辽宁舰和山东舰等滑跃型航母上执行任务。这种多样化的起飞能力大大增强了歼-35的战术灵活性和部署适应性。
从中国海军的发展战略来看,歼-35的服役将显著提升航母编队的综合作战能力。作为中国首款舰载隐身战斗机,它将改变以往主要依靠歼-15等非隐身战机执行制空任务的局面,为中国海军向"蓝水海军"转型提供关键的空中力量支撑。
技术发展的战略意义
歼-35的技术突破体现了中国航空工业在多个关键领域的进步。从隐身技术到舰载机工程,从武器集成到飞控系统,这些技术积累将对中国未来军用航空装备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双平台并行开发的成功实践,为后续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基础。
在国际军事技术竞争的大背景下,歼-35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在第五代战斗机技术领域的重要进步。虽然该机的具体性能参数和作战效能还需要通过实际使用来验证,但从目前披露的技术特征来看,它已经达到了当前国际先进水平。
设计师团队强调的"综合体系作战"和"跨军种联合能力"理念,反映了现代军事装备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统一的技术标准和通用的作战平台,不同军种之间能够实现更加高效的协同作战,这对于提升整体作战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歼-35逐步投入使用,中国航空工业在隐身战机技术方面的能力将得到进一步验证和完善。这不仅将提升中国军事力量的现代化水平,也将在国际军事技术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从长远来看,这些技术突破还可能带动相关民用航空技术的发展,形成军民融合的良性循环。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