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企业经营策略来看,行政处罚虽能促使企业进行表面整改,但当彻底改正可能影响产品市场推广或削弱竞争优势时,部分企业往往会采取维持现状或转向更为隐蔽的违规方式,而非进行实质性改进。
从企业经营策略来看,行政处罚虽能促使企业进行表面整改,但当彻底改正可能影响产品市场推广或削弱竞争优势时,部分企业往往会采取维持现状或转向更为隐蔽的违规方式,而非进行实质性改进。
377精华油霸榜第一名却是套证
消费者张先生(化名)告诉清扬君,知名品牌RUYI儒意销售的非常好,多个产品都是长期霸榜第一名。
根据张先生提供的线上,清扬君在京东儒意(RUYI)官方旗舰店找到了网页标识的儒意美白祛斑精华油(377精华油)35ml。
RUYI儒意377美白精华油页面宣传:“377美白祛斑精华油,热销榜/好评榜/回购榜单,霸榜第一名”、“377美白祛斑精华油450万+瓶。”如果按产品标价69元/瓶计算,450万+瓶的销量超3.1亿元。
查询发现,这款宣传“国妆特字20235689”的儒意377精华油,在药监局官网备案的对应产品名称竟然是“MERCILEN美白祛斑精华油”,并非RUYI儒意品牌。其注册人为广州梦希蓝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企业为广州英粉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广州美呈化妆品有限公司,也非儒意品牌方广州海雅医学护肤品研发有限公司。
2022年7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化妆品标签禁止标注非备案商标外的其他商标,以及“监制”“出品”等误导性内容,从源头遏制“套证”行为。
2023年6月,药监局启动“一号多用”专项检查,重点打击擅改标签内容、变相套用特证编号等违法行为,强化化妆品全链条监管。
在各大电商及直播平台,套证乱象丛生。前文《“六榜第一”的营销幻术,RUYI 儒意为何屡登监管黑榜仍不收手?》曾曝光“RUYI 儒意防脱固根洗发水”宣传一品两证。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经历过多轮严查后,销量或超3.1亿元的儒意377精华油竟然是套证产品。不过,请消费者放心,国家对套证问题从来没有手软过。
2023年6月28日,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一则行政处罚案例:广州品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其生产的“韩鹭氨基酸洗发水”包装上违规标注“南京同仁堂绿金家园”字样,构成“一品多标”违法行为,被处以没收涉案产品5盒、没收违法所得1218元并罚款1.5万元的行政处罚,合计罚没款16218元。
该案依据国家药监局《化妆品监督管理常见问题解答(五)》认定,此类标注易使消费者误认为产品由南京同仁堂绿金家园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违反了化妆品标签标识管理规定。广州市增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作出上述处罚决定,体现了监管部门对化妆品标签违规行为的严厉打击。
值得说明的是,根据电商平台的规定,任何品牌旗舰店都只能销售本品牌的产品,不得将其他品牌的产品上传并冒充为本品牌进行销售。
权威医生站台,竟然错标名称
近年来,医生逐渐成为众多美妆护理品牌合作的首选对象,他们凭借自身的专业权威性和在所在领域的影响力,与品牌方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据《蓝鲸财经》报道,如今在行业内,找医生合作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些医生像网红一样,被中介公司精心包装、明码标价,然后打包出售给有需求的品牌方。只要品牌方愿意花钱,就能请到知名医生为其产品代言背书。品牌方通常会打着“三甲医院医生参与研发”、“科研技术专利”、“权威认证”等旗号进行宣传,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为品牌站台的医生并不等同于传统的代言人,但在整个宣传过程中,他们所起的作用与代言人基本无异。
值得注意的是,三甲医院皮肤科专家、拥有清华大学协和医学院皮肤学博士及熊本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博士头衔的某位专家,其肖像出现在了多家除“儒意”外的品牌宣传页面上。然而,令人诧异的是,虽然肖像一致,但不同商家在介绍这位医生时,其名字和所在医院却存在明显差异。
例如,在“儒意”品牌的详情页中,该医生被署名为王忠志,且标明其来自熊本大学附属医院;而在另一家品牌的详情页中,医生的名字却变成了“王中志”,所在医院也变成了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这不禁让人质疑,为何同一个医生的肖像会出现在不同品牌的宣传中?品牌方是真的邀请了医生参与研发,还是仅仅租借了个医生的头衔来进行虚假宣传?
而在儒意377精华油的宣传页面中,熊本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博士也是“王中志”。
“医生的合作报价因知名度而异,有的几万,有的则高达几十万。我们这边介绍的大多数医生都就职于三甲医院,还有一些是已经退休的皮肤科专家教授。一旦达成合作,医生会给予品牌方授权,允许其在产品广告中使用医生的头衔、照片等信息。”据中介透露,“光有钱是不够的,有些医生并不是有钱就能请得动的,他们还会考虑品牌的影响力。没有实力的品牌,他们是不会接的。此外,国家对于医生这方面的合作监管比较严格,很多功能性的产品他们是不能接的。所以,合作得看具体的品牌和产品情况。”
清扬君点评:
儒意化妆品在两次被罚后,仍然继续套证生产销售,以确保其多个产品能够持续占据榜单前列。相较于其动辄亿元的销售额,两次被罚总额仅6.67万元,这对虚假宣传行为来说无异于是一种变相鼓励。
当然,处罚较轻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儒意的伪装手段高明,国家监管部门未能完全发现其违规行为。在此,清扬君呼吁广大消费者勇敢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整理好相关证据,积极向监管部门举报。
未完待续!
注1:本文图片来自药监局官网、京东、蓝鲸财经截图。
注2:本文为清扬君自媒体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或抄袭,违者必究。
来源:清扬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