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情绪激动地表示,本想开开心心到美容院体验服务,没想到不仅没享受到应有的项目,反而遭到店内工作人员殴打。
近日,太原市王村派出所接到一名女子报警求助。
她情绪激动地表示,本想开开心心到美容院体验服务,没想到不仅没享受到应有的项目,反而遭到店内工作人员殴打。
“本来是来享受的,怎么最后成了这样?”民警接警后立即赶往现场。
在茂业天地小区的一家美容院里,报警女子仍气愤难平。
她称,自己是被广告吸引而来,本以为能获得宣传中的优质服务,但实际体验却与广告严重不符——广告承诺的50分钟服务项目,工作人员仅用了十几分钟便草草结束。
她认为遭遇欺骗,便找工作人员讨要说法,不料对方态度不耐烦,甚至出言不逊。
见沟通无果,女子又找到美容院负责人。
没想到负责人不仅未解决问题,反而恶语相向,甚至动手打了她。
为还原现场情况,民警调取了公共视频。
画面显示,女子与负责人发生激烈争执后,双方很快升级为肢体冲突。
面对民警询问,美容院负责人解释称,顾客因不满服务在大厅吵闹,为不影响正常经营,她已答应退款,但对方仍不依不饶,双方这才争执起来。
考虑到双方情绪激动,民警先将双方带回派出所进一步调解。
最终,在民警协调下,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承诺不再追究对方责任。
太原广播电视台法治事业部《并州之剑》栏目想和您说:
这起美容消费纠纷,从服务“缩水” 的不满到肢体冲突的爆发,本是一场可通过理性沟通化解的消费矛盾,却因商家的傲慢与消费者的冲动陷入僵局。
事件中,商家对宣传与服务的落差缺乏正视,面对质疑时不仅未积极协商,反而以恶语、肢体冲突激化矛盾,暴露了部分经营者诚信意识的缺失与服务理念的错位;消费者在权益受损后,未能始终保持理性维权,也让纠纷走向了不必要的对抗。
消费市场的良性运转,既需商家坚守“诚信为本” 的底线,将消费者权益置于经营核心,面对争议时以耐心沟通替代强硬对抗;更需消费者树立理性维权意识,善用 12315 投诉等合法渠道主张权利。
同时,监管部门也需加强对美容等服务行业的日常监管,从源头遏制虚假宣传、服务不规范等乱象。
唯有商家守规、消费者理性、监管到位,才能真正避免“小事闹大”,筑牢和谐消费的基石。
声明: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来源:太原广播电视台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