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推进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科普宣传,9月9日,国网英大山西分公司、国网太原供电公司、国网山西建设分公司、国网山西送变电公司的职工志愿者服务队,带着精心准备的“电力知识大礼包”,走进太原市聋人学校,开展国网“电力爱心教室”项目“开学第一课”志愿服务活动,为初二
为深入推进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科普宣传,9月9日,国网英大山西分公司、国网太原供电公司、国网山西建设分公司、国网山西送变电公司的职工志愿者服务队,带着精心准备的“电力知识大礼包”,走进太原市聋人学校,开展国网“电力爱心教室”项目“开学第一课”志愿服务活动,为初二班级同学送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电力科普课。
“开学第一课”以“安全用电·节约用电”为核心,志愿者们通过“实验模拟+互动游戏+实物展示”的多元形式,将抽象的电力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体验。
在“电力科学小实验”环节,他们准备了手摇发电机模型、导电飞盘、等离子球等道具,先用手语+图文展板向同学们讲解每个器材的名称与作用——比如手摇发电机的转动如何产生电流,导电飞盘如何通过静电吸附纸屑,让同学们直观理解“电的产生与传递”;随后鼓励大家亲手操作:转动发电机让灯泡亮起,用导电飞盘吸引小物件,甚至尝试用等离子球让头发“站起来”——在探索中感受电的神奇,激发对电力知识的兴趣。
安全用电教育是本次课程的重点。
志愿者们播放了“湿手摸插座”“攀爬电线杆”“用湿布擦电器”等常见危险行为的动画演示,画面中“啪”的一声短路、冒烟的插座,让同学们瞬间安静下来;紧接着,他们用情景模拟还原了这些行为的后果:志愿者扮演“触电者”蜷缩在地,另一名志愿者用干燥木棍挑开“电线”,演示正确的急救方法。
这种“视觉冲击+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安全用电”的重要性深深印刻在同学们心中——有同学课后说:“原来湿手摸插座这么危险,以后我一定会小心!”
活动之余,志愿者们还为校园用电安全“体检”。
国网太原供电公司的青年员工对学校内的配电箱、教室线路、开关插座等设施进行全面检查,逐一排查线路老化、插座松动、漏电保护器失效等潜在隐患,当场整改了3处问题(如更换老化的教室插座、紧固松动的线路接头),为师生营造了更安全可靠的教学环境。
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表示,“电力爱心教室”项目将持续聚焦特殊群体需求,结合听障、留守儿童等群体的认知特点,设计更多“有温度、有互动、有实效”的电力科普活动;同时联合学校、社区等多方力量,加强对校园、社区等场所用电设施的安全保障,让“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的理念像一颗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最终成长为守护自身与家庭安全的“防护墙”。
太原广播电视台法治事业部《并州之剑》栏目想和您说:
这是一堂跨越声音障碍的电力科普课,更是一次走进无声世界的暖心实践。
当志愿者们用手语耐心讲解科学实验,当等离子球在孩子们手中亮起光芒,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社会关怀与平等教育的生动写照。
对于听障学生而言,世界或许安静,但对知识的渴望、对世界的好奇从未缺席。
国网志愿者以“电力爱心教室”为载体,用视觉化、体验式的教学方式,为他们打开了了解电力、感知科学的一扇窗。
而活动后的用电设施安全检查,更体现了企业将社会责任落到实处、守护校园安全的真诚担当。
安全用电无小事,科普教育无边界。
这次活动启示我们,公益服务需要更多这样的“精准抵达”——真正站在受助群体的视角,用他们需要的方式传递关怀与知识。
期待“电力爱心教室”持续点亮更多课堂,也愿这样的爱心行动能够唤醒更多社会力量,关注特殊教育,共建一个没有“障碍”的温暖社会。
声明: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来源:太原广播电视台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