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被“鬼感染”的可怕病症,揭秘古人如何看待超自然致病源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0 17:22 1

摘要:疟鬼是古籍中最常见的致病鬼物之一。《太平御览》引《抱朴子》称:“猕猴之鬼,令人疾疟”。《录异传》中记载了一则疟鬼害人的故事:嘉兴令吴士季患疟疾,经武昌庙时遣人辞谢,乞断疟鬼。

不聊中医,聊聊中医里面那些有趣的记载,在那个没有显微镜的年代,有些记载难免陷入鬼神之说!

古籍中记载了多种不同类别的致病鬼物,每种都有其特定的致病方式和症状表现。

疟鬼是古籍中最常见的致病鬼物之一。《太平御览》引《抱朴子》称:“猕猴之鬼,令人疾疟”。《录异传》中记载了一则疟鬼害人的故事:嘉兴令吴士季患疟疾,经武昌庙时遣人辞谢,乞断疟鬼。

猫鬼则是另一类常见的致病精怪。《太平圣惠方》记载:“夫猫鬼者,云是老狸野物之精,变为鬼惑,而依附女人。人蓄事之,如聚蛊也。以毒害人。其病状,结心腹刺痛,蚀人五脏,吐利血而死也”。

还有一些无名的鬼魅,《太平圣惠方》描述其症状为:“令人昏迷,与鬼交通。当服睡圣散,灸巨阙穴二百壮,鬼气自灭”。患者会出现“好悲而心自动,或心乱如醉,狂言惊怖,向壁悲啼,梦寐喜魇”等症状。

在《傅青主女科》中提到有一种“鬼胎”之类的病症,必须要要用雷丸杀之。而且在驱邪之后,应该把偏弱的正气扶起来。

最著名的还要属《肘后备急方》里面记载了一种鬼传染的病症,那是相当可怕,葛洪在书中描述了一种叫“尸注”或“鬼注”的疾病:

“其病变动,乃有三十六种至九十九种。大略使人寒热、淋沥、怳怳默默,不的知其所苦,而无处不恶。累年积月,渐就顿滞,以至于死。死后复传之旁人,乃至灭门。”

今天我们知道,根据葛洪所描述的一些症状,大概率就是肺结核(古代称为“肺痨”)。

传染性:通过飞沫传播。症状:慢性咳嗽、发热、盗汗、消瘦、乏力(与他描述的“寒热、淋沥、怳怳默默”相符)。病程与结局:在缺乏有效药物的古代,病程漫长,最终常导致死亡,并在密切接触的家人之间传播(“灭门”)。

古代医书上面的种种记载“鬼”的描述,并非宣传迷信,而是古人利用当时文化体系和词汇,对无法理解的传染病和急重症现象进行的观察、记录和分类

“鬼”和“尸” 是一个病因学模型,用来解释“为什么会有看不见的东西导致人生病并传播”。其价值在于:极其准确地记录了疾病的临床表现和传染规律,是世界医学史上对结核病传染性最早、最明确的记载之一。

局限在于:受时代所限,无法找到真正的微生物病原体,只能用“鬼邪”这个概念来填补认知的空白。

这些记载是医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展现了从神秘主义解释向实证医学过渡的早期智慧。

来源:怪口历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