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九月,硕果盈枝。9月9日,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举行了一场充满温情的庆祝活动。活动现场,一批扎根教育一线的先进教师、优秀班主任和师德标兵受到表彰,长期关心支持教育体育事业的企业和个人获得表扬。
金秋九月,硕果盈枝。9月9日,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举行了一场充满温情的庆祝活动。活动现场,一批扎根教育一线的先进教师、优秀班主任和师德标兵受到表彰,长期关心支持教育体育事业的企业和个人获得表扬。
平正仡佬族乡党委书记陈永旭在致辞中动情地说:“庆祝活动不仅是对教育工作者的致敬,更是对优秀学子的鼓舞,是凝聚力量、谋划未来的重要契机。”
近年来,平正乡坚持"教育体育一体化"发展思路,让"智育"与"体育"比翼齐飞,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融合发展之路。
在教育领域,平正乡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历史性跨越。新建的礼村幼儿园拔地而起,多所学校的教室、食堂、宿舍焕然一新,26套"班班通"设备让课堂更生动,4所乡村少年宫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师资队伍建设同样成效显著,近五年引进的19名青年教师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16名区级骨干教师、2名乡级骨干教师成为教学的中坚力量。教师们扎根乡村、潜心育人,用爱心和智慧浇灌着仡乡的未来。
特色教育在这里绽放异彩。仡佬族语言、踩堂舞、打花杆等特色课程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红色文化进校园、感恩教育等活动滋养着学生的心灵。五年来,172名学生考入省级示范性高中,50余项市级以上荣誉见证了师生们的辛勤付出。刘云霞、李鹏飞等老师更是以精湛的教学技艺,在全市优质课竞赛中摘得桂冠。
体育事业同样蓬勃发展。昔日的闲置土地上,篮球场、健身广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民族杯"篮球赛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不仅点燃了群众的运动热情,更促进了民族团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遵义市首届乡村汽车越野挑战赛在这里举行,累计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网络点击量突破6000万,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平正仡佬族乡教育慈善基金会"会长牟光文深情回顾了十余年的助学历程。
2013年,“春晖·滋耕助学”行动正式启动,拉开了平正仡佬族乡爱心助学的序幕。十多年来,这项助学事业从最初的几家企业、几十个人的善举,逐渐发展为一支有力量、有温度的队伍。
牟光文动情地说:“这十多年,不是简单的时间流逝,而是我们用爱心与担当,在仡佬山乡的土地上‘滋’育希望、‘耕’植未来的珍贵历程。”基金会不仅为贫困学子提供学费和生活补助,还积极改善乡村学校教学条件。截至目前,已累计资助10余届学生,帮助数百名孩子顺利升入高中、大学,让许多家庭重新燃起希望。
牟光文表示,基金会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乡贤们“致富不忘桑梓”,爱心人士“伸出援手暖人心”,乡党委、政府为助学行动保驾护航,这些力量共同筑起了平正教育的坚实后盾。他感慨道:“正是大家的信任与付出,才让助学行动在仡乡扎下了根。”
站在新的起点,“平正仡佬族乡教育慈善基金”将拓宽资助范围,关注品学兼优但家庭负担较重的“潜力生”;丰富助学形式,开展“一对一”学业帮扶、兴趣特长培养等活动;搭建更广阔的“反哺平台”,鼓励毕业学子回归,让爱心代代相传。
牟光文呼吁,希望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助学行列,让教育慈善的种子在仡乡结出更多硕果,助力更多孩子走出大山、实现梦想!
面对机遇和挑战,平正仡佬族乡清醒地认识到,教体事业是乡发展的“根基”,是提升群众幸福感的“关键”,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引擎”。陈永旭鼓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凡,尽享“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的职业荣耀。
庆祝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但平正仡佬族乡教育振兴的脚步从未停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教育工作者正以智慧为笔、以爱心为墨,描绘着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相信在全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平正仡佬族乡的教育体育事业必将再上新台阶,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也将更加绚烂。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树涛
编辑 吴浩宇
二审 孟锦群
三审 唐正平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