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丨不流于表面热闹,让古风团播更具匠心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0 17:24 2

摘要:近来古风直播间热度不断攀升,例如“梦华录”系列的古典舞蹈,单场直播观看量常常突破百万,其中一场“跟着主播学做渔灯”活动吸引超1200万人次参与。水袖流转间,一句弹幕飘过:“你们是游动的敦煌壁画。”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近来古风直播间热度不断攀升,例如“梦华录”系列的古典舞蹈,单场直播观看量常常突破百万,其中一场“跟着主播学做渔灯”活动吸引超1200万人次参与。水袖流转间,一句弹幕飘过:“你们是游动的敦煌壁画。”

所谓“团播”,是指多人在同一直播间进行舞蹈、唱歌等才艺表演的演艺直播形式。根据相关平台数据,抖音去年演艺类直播总场次达到1.01亿场,同比增长33.74%,团播正在向专业演艺跃升。其中古风团播通过对历史文化的全新演绎,以及不断创新的内容与互动形式,获得年轻人的青睐,数据显示,30岁以下的新用户成为古风团播的观众主力。

古风团播之所以火爆,不仅在于营造了从历史走出的鲜活氛围感,同时也在打破传统文化单向输出、曲高和寡的困境。优美华丽的舞蹈妆造,大型音综级别的舞台背景,用年轻人喜爱的时尚方式传递着古风之美,打造了不同于博物馆、纪录片之类的文化传播新场景。更重要的是团播互动性极强,观众可以通过弹幕等来推动直播内容,网络语言拉近了年轻人与传统文化的距离,让他们成为文化的参与者和分享者。“梦华录”直播期间,幕后的妆造过程,例如复原唐制发簪、宋式裙裾全程播放,“才艺展示+文化解读”的新形式,很多年轻人看完直播学着用古法做胭脂,或是穿汉服出游。

但不得不说,当前的古风团播良莠不齐,有些团播过于注重汉服的颜值、古妆的猎奇,却忽视对文化内涵的解读,反而会让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产生片面认知。毕竟场景再时尚,妆造再美妙,也离不开还原历史质感、传递文化温度的基点。

一些顶流的古风团播,不仅对每一种古代服饰形制进行严谨考据,对主播表演时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都精心打磨。古风团播吸引人之处不仅在于一支舞跳得优美,更在于深入到故事、细节与匠心中,“梦华录”设计的“渔灯”环节,就引导许多观众深入了解这一非遗项目的来龙去脉,同时收获了巨大的流量。

这也显示了年轻观众的消费逻辑,已经从为主播个人魅力打赏走向为文化价值买单的趋势。人们折服于舞蹈的优美、文化内涵的深厚,便是优质古风团播的独特之处,也激励着更多团队跳出“饭圈经济”的窠臼。有团队就立下规则,不允许主播加粉丝微信,不允许做暧昧互动。古风团播要走得更稳、更远,未来主流一定是优质内容,也必然是结合了时代审美需求对传统文化内涵到位的解读。

舞美和服饰只是新瓶,故事和传承才是陈酒。把“酒”酿好了、加温了,才能引导观众从“看热闹”变成“看文化”,如此古风团播也能从“惊艳一时”走向“余香不散”,而非沦为网络时代的又一份“快消品”。

来源:青年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