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满夏!浙江文学馆通识教育活动为孩子们打开文学之窗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0 17:24 1

摘要:今年暑期,浙江文学院(浙江文学馆)开展了八期主题文学通识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诗教课堂、国学艺术课堂,为广大青少年打开一扇通往文学世界的窗,也为青少年文学通识教育的普及与深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黄枫婷

今年暑期,浙江文学院(浙江文学馆)开展了八期主题文学通识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诗教课堂、国学艺术课堂,为广大青少年打开一扇通往文学世界的窗,也为青少年文学通识教育的普及与深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论语》有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歌历史悠久,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情感与智慧的载体。尤其对青少年而言,“诗教”作为文学通识教育的重要分支,不仅能激发想象力、提升审美能力,更有助于人格的塑造与情感的培育,使他们在诗意的浸润中终身受益。

在暑期诗教课堂中,老师们带着孩子们踏上了不一样的文学之旅:范侠老师以“破案”的方式解析“古诗的来龙去脉”,引导孩子们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自行创作绝句;戈丹老师以温岭山海为背景,通过《山海诗教,点亮童心》课程带领孩子们浸润海风与童真交织的诗意,激发孩子们写出充满童真的诗篇。张丽娟老师引领孩子们重走李清照与徐志摩的诗歌之路,在景中品诗、诗中见景;许志华老师鼓励自由想象,铺张开一个灵性的世界,让孩子们自由徜徉其中写出天马行空的诗作。诗教课堂负责人王紫薇认为:“四期主题各异的诗教课堂,带领孩子们穿越古今,在欣赏、朗诵、创作诗歌的过程中,丰富假期生活,感受夏日的诗意与美好。接下来,我们会持续推出多样化、高品质的诗教课堂,将诗歌之美传播更多的孩子们的心间。”

国学艺术课堂同样精彩纷呈:朱夏楠老师从春秋讲起,顺着历史脉络,贯穿历史典故与后世诗词;东君老师以国学经典《弹歌》开篇引入古代的“六书”,通过中外古今作品的讲解,让我们知道用字的标准;“春到西湖,桃花笑春风”,卢文丽老师借西湖四季与名家诗篇,播撒诗词与古典文化的种子;施双玲老师则引导孩子们从喜欢的神话故事、文学名著中寻找灵感,发挥匠心巧思学习创作属于自己的故事,这些课程由浅入深,带着孩子们实现从文学阅读到创作实践的跨越。浙江文学院(浙江文学馆)创研宣教部副主任、国学艺术课堂负责人张继宝表示:“国学艺术课堂班是浙江文学院在创办以来的首届小作家班,我们将在已有文学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延续浙江文学教育传统,以培养文学后备力量为目的,为‘文学新浙派’夯实基础。”

不久前,浙江文学院(浙江文学馆)凭借优质的课程内容与深远的教育影响,成功入选杭州市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名单。这不仅是对馆内教育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其推动文学通识教育、营造诗意成长环境的社会价值的认可。

作为集文学创作、研究、展览、教育于一体的文化地标,浙江文学院(浙江文学馆)持续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文学研学活动和沉浸式、互动式的学习体验,真正让文学“活”起来。

“诗教计划”作为浙江文学院(浙江文学馆)“文学四季在浙里”这一省域文学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23年10月开展以来,通过开展常态化诗教课堂、设立诗教实践基地、进行诗教接力计划等形式,在全省范围内营造诗歌通识教育的良好氛围,深受广大家长和青少年的欢迎。特别是诗教课堂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这一系列课程不仅让孩子们亲近诗歌,更让他们真正动手创作,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实现了从“读诗”到“写诗”的跨越。

随着暑期诗教课堂的落幕,为进一步扩大诗教影响、展示“诗教计划”在浙江沃土上的实践与创新成果,首届中国诗教大会活动将于2025年9月27日(周六)至30日(周二)在衢州市举办。大会以“诗礼衢州·古今和鸣”为主题,将汇聚全国诗教学者、专家、诗人与作家,共论诗教传承与发展,让千年诗韵在新时代的诗教实践中持续回响。

正如浙江文学院(浙江文学馆)院(馆)长程士庆所言:“诗教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用诗意叩击心灵的教育。我们希望通过一堂堂诗教课、一场场文学活动,让青少年在文字中看见山河、感受温度,把文学的种子种进心里,让它在时光里生根发芽,最终长成支撑精神世界的繁茂大树,让浙江的千年文脉在一代又一代人中接续传承。”

浙江文学院(浙江文学馆)用这个夏天的诗意耕耘,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了文学的种子。而我们相信,这些种子终将在未来开花结果,延续浙江文脉,让文学之光在之江大地熠熠生辉。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