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总统马克龙立刻做出回应,动员全国8万名军警,试图压住即将爆发的“封锁一切”抗议行动。就在政局动荡、财政吃紧的当口,法国向中国释放了求助信号。军警、抗议、财政、求援,几条线索交织成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一夜之间,刚上任9个月的总理贝鲁,在一场信任投票中倒下,364票反对,政府瞬间垮台。
总统马克龙立刻做出回应,动员全国8万名军警,试图压住即将爆发的“封锁一切”抗议行动。就在政局动荡、财政吃紧的当口,法国向中国释放了求助信号。军警、抗议、财政、求援,几条线索交织成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法国这几年摊上了大事。表面看是政府倒台,背后却是财政彻底撑不住了。
贝鲁领导的政府原本打算提交一份2026年预算案,里头有个关键数字——削减440亿欧元支出。这还不算,方案里还包括取消两个公共假期,这一下子捅了马蜂窝。
在法国,带薪假期几乎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存在。你动它,就等于动了法国人的命根子。于是,从极左到极右,反对派突然达成了罕见共识——拉下政府。
364票反对,194票支持。国民议会没有给贝鲁留一点面子,他直接被“清仓处理”。
但这一切并不突然,贝鲁只是“接了烫手山芋”的那个人。他前任巴尼耶也差不多,一样是在预算案上被推翻。
贝鲁
现在轮到贝鲁,只不过是死在了下一轮财政大清洗的刀下,然而贝鲁将成为马克龙总统任期内下台的第六位总理。
2017年马克龙上台时,法国公共债务是2.2万亿欧元。到了2025年,这个数字已经涨到3.3万亿欧元,占GDP比例达114%,仅比意大利和希腊好一点。
去年,马克龙一度尝试“豪赌”——提早举行议会选举,试图一举拿下多数席位。结果赌输了,不但没赢过半,还放大了极左和极右的声音。
于是,法国出现了一个没有主导派别的“悬浮议会”。政府说啥都行不通,预算案难产,改革方案搁浅,社会矛盾激化。
现在,连总理都保不住,更遑论政策推进。
法国财政为什么这么紧?法国财政紧张,源于多方面因素。
社会福利体系慷慨,2024 年经济产出的 57% 用于福利等支出,财政负担沉重;税收增长乏力,虽税收占 GDP 比重近 48%,但经济增速放缓与失业率上升,致税收难填财政缺口;
2008 年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长持续低迷,财政入不敷出。政治动荡不断,马克龙频繁更换总理,政策难连贯推行;外部应对能源危机、军事援助乌克兰等投入巨大,令财政雪上加霜。
截至2025年2月,法国对乌克兰的财政、军事和人道援助总额已达到100多亿欧元。其中,军事援助高达35亿欧元,这个数字远超外界此前的估计。
而这笔账背后还藏着更多细节。法国除了提供“凯撒”榴弹炮、反坦克导弹,还承担了大批乌克兰士兵的训练费用。
这就很尴尬了。普通法国人养老金改革一推再推,假期要砍,补贴也要减,可对乌克兰的援助,却是一路开绿灯。
“我们勒紧裤腰带,他们在前线打仗。”
这话听起来慷慨,但在国会里,反对派抓住了这个点不放。极左说政府不顾民生,极右说援乌是“外交冒险”,中间派则干脆不表态。最终,预算案直接被否。
财政黑洞越挖越深,政府被议会一脚踹下台,也就不难理解了。
9月10日,法国将迎来一场全国性抗议行动——“封锁一切”。
说是抗议,其实更像是一次社会总动员。火车、炼油厂、公路、雷达塔,全都列入了“封锁清单”。这不是普通示威,而是要让国家停摆。
为应对可能爆发的大规模骚乱,即将卸任的法国内政部长布鲁诺·勒塔约宣布,马克龙政府将他命令全国调动8万名警察与宪兵,重点部署在铁路枢纽、油库、城市广场等地。
这种规模的部署,只有在重大恐袭或国家紧急状态下才会出现。马路上的警察比出租车还多,巴黎人说“比疫情期间还紧张”。
但这不是治本之道,抗议已经横向化、去中心化、无组织,背后却有政党在推波助澜。
“不屈的法兰西”没有公开承认组织抗议,但其地方网络在动员中作用极大。
制度设计也出了问题,法国总统权力虽大,但总理要靠议会撑腰。当前议会分裂严重,没有任何党派拥有多数,政府就像一艘在风暴中漂浮的小船,随时可能翻。
经济撑不住了,社会要爆雷,国内没解法,马克龙政府只好把目光投向外部。
2025年初,法国对外贸易代表马丁在巴黎的一场商业论坛上明确提出希望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经济关系”,推动双向投资与市场开放。
不止是喊话,法国动了真格的。商务部启动“中法投资促进年”,计划在北京、上海、深圳举办超过20场推介活动。
重点领域集中在绿色能源、高端制造、农业科技和旅游基础设施。
法国国家电力公司EDF、巴黎机场集团ADP等大型国企,甚至已与中方展开新一轮谈判。EDF希望引入中资参与核电项目,缓解国内能源转型压力。
说到底,法国这步棋是想用对华合作来“输血”经济。政改做不成,财政又没空间,那就靠外部资本来撑一撑。
但合作也有隐患,法国一边求合作,一边在政策上设限。对中资企业设安全审查、技术限制,搞“双重标准”,让中国投资者颇为顾忌。
资本是用脚投票的。你既要人来,又要设防,谁敢来?
中国方面的态度也很明确:合作欢迎,但要公平。不公平的营商环境,只会让对华投资止步不前。
法国今天的困局,不是某位总理的失败,而是整个政治机制的失速。财政吃紧、社会躁动、议会分裂,这三重危机像三把刀,朝着制度的心脏扎去。
动员军警只能治标,寻找外援也只是权宜之计。真正的问题,是如何在财政约束下恢复政策执行力,如何在分裂议会中建立最低政治共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来源:曾医生内科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