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花园小区是一个公租房小区。常住人口1900余人,其中老年居民占比超过35%,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难”问题突出。加之小区内曾遍布20余家麻将馆,由此引发的噪音扰民、邻里矛盾等问题层出不穷,年均快递纠纷30余起,社区治理面临很大挑战。
曾经
每日不绝于耳的麻将声
频发的快递丢失纠纷
居高不下的各类投诉
是秭归县茅坪镇长宁社区
花园小区难以撕去的标签
🏷️🏷️🏷️
如今
行走其间
听到的是驿站里的欢声笑语
看到的是
老人孩子其乐融融的景象
感受到的是
邻里守望相助的温情
这场从“问题小区”到
“幸福样本”的蜕变
✨︎
源于秭归县政协界别活动联组
深入一线、扎根群众的
实践与探索
改造前的麻将馆
花园小区是一个公租房小区。常住人口1900余人,其中老年居民占比超过35%,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难”问题突出。加之小区内曾遍布20余家麻将馆,由此引发的噪音扰民、邻里矛盾等问题层出不穷,年均快递纠纷30余起,社区治理面临很大挑战。
胡兴军 摄
转变始于2024年。秭归县政协界别活动联组将协商平台直接搬到基层一线,通过密集的入户走访、“小区夜话”等活动,倾听民声、汇集民意。他们与社区单位、小区自管理事会、居民代表多次召开“多方联动”会议,共同梳理出亟待解决的“问题清单”,并将其转化为协商行动的“履职清单”和居民认可的“幸福清单”,着力构建群众心中的幸福家园。
屈子同心驿站
小快递撬动大治理
2024年3月,县政协委员、快递协会会长屈鹏带着行业资源下沉社区,创新推出“委员指导+部门协作+第三方运营”模式。在他的推动下,一处闲置门店焕新成为“屈子同心驿站”。这里不仅是提供“代取、代退、试穿”一站式服务的快递驿站,同时成为了政协委员的活动室和快递小哥的休息站。
快递小哥在快递小哥之家休息
快递员们化身“移动探头”,通过积分奖励机制主动反馈路灯损坏、路面坑洼等问题,半年内协助解决民生小事17件。“现在拿快递像逛超市,烦心事有人管了!”70岁的居民韩庆常感慨道。
幸福驿站
居民自治激活社区“一池春水”
政协界别联组牵头开展“金点子”征集活动,发动居民参与设计心目中的活动空间。退休村干部黄才祥提出的“功能分区方案”被采纳,驿站内设置了棋艺区、舞蹈区、儿童娱乐区。
幸福小区驿站
由居民自发组建的“守望相助”志愿服务队负责日常管理,并制定了《自治公约》。“我们每天轮流值班,现在打麻将的人都来下象棋、跳舞、学书法了。”72岁的志愿者队长王阿姨自豪地介绍。
书法绘画室
日间照料中心
打通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针对老年人“吃饭难”问题,政协委员推动建立了“总部+中心”配餐体系,由中心厨房统一配送餐食至小区日间照料中心。“每日三餐经济实惠,饭菜送到家门口,还有志愿者陪我聊天,比子女还细心!”78岁的独居老人周奶奶的满足感溢于言表。
麻将馆变成现在的幸福食堂
中心还引入第三方提供理发等便民服务,并与社区卫生室联动,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健康监测、讲座和义诊,积极探索“医养一体化”模式。78岁的李大爷拿着体检报告笑着说:“现在看病拿药基本不用出小区门!”
居民活动
“情系童心 爱暖夕阳”的双向奔赴
在这里,退休教师汪老师开设的“诗画课堂”里,孩子们跟着老人静心习字;手工坊内,50余名妇女通过直播展示刺绣技艺,巧手生金。
今年7月,由屈鹏委员引进的甜酒曲包装项目,让像刘大姐这样的留守妇女实现了“带孙”与“增收”两不误,每月可增加零工收入约500元,形成了“老人教孩子写字,孩子帮老人网购”的温馨互动场景。
手工室直播带货
通过一系列精准施策和持续推动
花园小区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2025年上半年
投诉案件同比大幅 下降60%,涉警报案归零;曾经的20家麻将馆全部成功转型为文化活动阵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24年 增长12%,社区幸福指数测评 高达92.3分。
更重要的是,通过“小区夜话”等活动,广泛发动居民共商共议,推选巷道长、组建志愿服务队、制定积分兑换办法、规范停车管理,引导居民共同制定了 驿站管理、居民议事、信息公开等制度, 推动了居民从社区治理的“旁观者”向“管理者”转变,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