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看中国自己的历史遭遇,西方专家总说夏朝不算数,理由是没找到当时的文字,可我们的考古队在二里头挖了六十年,那里的宫殿、青铜器明明摆在那儿。
西方一直标榜“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可到了真要捍卫的时候,怎么就变了样?
有人说英国该为贩卖黑奴赔偿,专家却反驳:非洲国王才是源头,英国海军还为废奴战死呢,这颠倒黑白的本事,真是开了眼。
历史在西方语境里,好像成了可以随意打扮的小姑娘,他们说的历史,到底有多少是真的?
先看中国自己的历史遭遇,西方专家总说夏朝不算数,理由是没找到当时的文字,可我们的考古队在二里头挖了六十年,那里的宫殿、青铜器明明摆在那儿。
2021年二里头遗址都被列入申遗重点项目了,国际上也承认它是早期王朝的都城,但西方还是不认,说必须要有当时的文字才行。
这标准就双标得厉害,他们对古印度的吠陀时代,连像样的遗址都没有,全靠神话传说,却当成正经历史研究,凭什么对中国就另眼相看?
再说说活字印刷术,美国《科学》杂志评选人类重大成就,把这功劳给了德国的古腾堡。可稍微懂点历史的都知道,北宋的毕昇早就发明了。
毕昇比古腾堡早了四百多年,就算古腾堡做了改进,也不能把人家的原创性给抹掉吧?这种选择性失明,很难让人相信是无心之失。
还有兵马俑的事,BBC拍了部纪录片,说兵马俑的技术是古希腊人传过来的。他们引用了中国专家的话,说可能受了希腊艺术启发。
可那位专家后来澄清了,说自己的话被断章取义了,她真正的意思是,兵马俑根植于中国自己的文化土壤,而且出土的工匠名字,全是秦国人,没有一个希腊名。
最搞笑的是,西方说秦朝以前中国没有大型雕塑传统,可考古发现明明显示,战国时期就有各种俑了,只是规模没那么大。技术进步是循序渐进的,这有什么奇怪?
这些还只是最近的例子,再往深了挖,西方构建的一些历史概念,本身就站不住脚。比如那个“印欧语系”的说法,听起来挺科学,其实水分很大。
这概念是19世纪欧洲人搞出来的,他们说梵语、希腊语、拉丁语都来自同一个源头,讲这种语言的雅利安人是文明的传播者,这听起来像不像在给自己脸上贴金?
德国学者斯宾格勒早就批过这个说法,他说语言相似可能是后来交流的结果,不一定是同宗同源。就像现在很多语言都有英语词,能说它们都是英语的后代吗?
更露骨的是种族主义背景,当时欧洲学者认为,白种人是最优秀的,德语是最纯洁的语言,把印度文化拉进“印欧语系”,就是想证明欧洲文化最牛。
这种套路在奴隶贸易争议里也能看到,英国专家把责任推给非洲国王,还吹嘘自己是废奴先驱。可历史事实是,英国在奴隶贸易里赚了几百年的钱。
等到赚够了,想洗手不干了,就把自己包装成救世主,这种叙事手法,和构建印欧语系的思路如出一辙:先作恶,再美化,最后把自己塑造成英雄。
苏联解体前,西方也用了类似的招数,他们拼命抹黑苏联的历史和文化,动摇人们的认同。结果大家都看到了,一个超级大国就这么被搞垮了。
现在这套手法又用到中国身上了,不光是历史,连教育领域都有渗透,之前有教材把雷锋做好事的配图,换成了日本军人的照片,这不是误导孩子吗?
网上那些吹捧西方的谣言也很多。有人编故事说美国某船厂多厉害,配的图其实是大连造船厂。就这么低级的谎言,还有不少人信以为真。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西方知道,经济上越来越难压制中国了,就想在文化上搞渗透。只要让中国人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不自信,他们就能继续保持话语权。
网上的直钩钓鱼贴,都有“大殖子”上钩、图片是辽宁造船厂,文案中的“利奥宁”,就是“辽宁”谐音
好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清醒,美国大片在中国没那么吃香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越来越感兴趣。这说明文化自信不是喊口号,是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
要打破西方的叙事霸权,还得靠实实在在的证据,二里头遗址就是个好例子,挖出来的青铜器、宫殿布局,都在诉说着中国早期文明的辉煌。
考古学家们没有急着下结论,而是用碳十四测年、器物分析等科学方法,一点点拼凑历史。这种严谨的态度,比空口白牙的质疑有说服力多了。
我们自己也要提高警惕。看到西方媒体的报道,多打个问号。听到离奇的历史说法,先查查资料。别人家说什么就信什么,丢了自己的根。
教材里的错误要及时纠正,网上的谣言要敢于揭穿,这不是小题大做,文化阵地丢了,想再拿回来就难了。苏联的教训就在眼前,不能掉以轻心。
其实西方也不是铁板一块,他们内部也有学者质疑那些不靠谱的历史叙事,新版的《泰晤士世界历史》就弱化了“雅利安入侵”的说法,说明他们也在修正。
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开放的心态看待这些争议,同时坚定地守护自己的文化根基。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事实胜于雄辩,真金不怕火炼。
西方专家颠倒黑白的话,看似孤立,实则揭示了历史书写的权力本质,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能定义历史。
美国科学杂志封面
但历史终究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出土的文物不会说谎,古籍的记载不会凭空消失,人民的记忆不会轻易磨灭。这些才是最坚实的证据。
中华文明能延续五千年,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有包容的胸怀,也有坚守的底气。面对西方的文化渗透,最好的反击就是做好自己的事。
把考古工作做扎实,把历史教育搞明白,把传统文化传承好。等到我们自己足够强大自信了,那些歪曲和抹黑自然就没有市场了。
说到底,历史的真相或许会被暂时掩盖,但绝不会永远缺席,不过是再次提醒我们:要警惕那些戴着“客观”面具的主观叙事。
我们既要睁眼看世界,也要低头看脚下。自己的历史自己守护,自己的文化自己传承。这才是应对一切歪曲抹黑的根本之道。
未来的路还长,但方向很明确。只要我们对自己的历史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就不怕任何风浪。因为真相在我们这边,历史在我们这边。
来源:藏剑游侠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