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虓自语:我是在喧嚣世界里执意寻找寂静的那一个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0 16:36 1

摘要:虽然家人从事绘画,但我选择这条路,却并非顺理成章。事实上,父亲起初并不支持我学画。他总说这一行辛苦,不愿看我吃苦。因此,直到初中毕业的那个暑假,我才第一次正式地、系统地接触绘画。原本只是想打发漫长的假期,却没料到,一拿起画笔,我就能从早画到晚,一整天不挪地方,

引言

我是在喧嚣世界里执意寻找寂静的那一个人。

——卢虓

儿时照片

与父亲、母亲合影

虽然家人从事绘画,但我选择这条路,却并非顺理成章。事实上,父亲起初并不支持我学画。他总说这一行辛苦,不愿看我吃苦。因此,直到初中毕业的那个暑假,我才第一次正式地、系统地接触绘画。原本只是想打发漫长的假期,却没料到,一拿起画笔,我就能从早画到晚,一整天不挪地方,完全沉浸其中。每完成一幅作品,内心都会涌起难以言说的兴奋。那个夏天为我开启了之后20余年的绘画生涯。

1998年与母亲、画家赵卫夫人及其儿子

后来,我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本科四年、硕士三年,我都在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度过。回想备考阶段,对我影响最深的是考前班的王建斌老师。当时在哈尔滨,敢于鼓励学生报考中央美术学院的老师并不多,但他却看出我身上的潜力,坚定地告诉我“可以冲一冲”。正是他的肯定,让我有了挑战最高学府的勇气。

2004年中央美术学院专业考试前最后冲刺

刚进大学时我其实非常忐忑——许多同学从小习画,笔墨纸砚是他们童年的玩伴,而我,几乎是从零开始。我连最基本的工具都认不齐全,每一门新课于我都像一场遭遇战:先是听得发懵,再拼命补课,等稍微摸到门道,课程却已接近尾声。那样的状态持续了差不多两三年,压力很大,但也让我始终保持着“自己还必须努力”的警觉。

部分绘画工具及日常所用印章

硕士阶段,我师从陈平教授。他是一位对学生要求极其严格的老师,对我们的基础训练从不松懈。他总是说:“这样不行,那样也不行。”在他的严谨指导下,我们从头开始临摹古画,一点点打磨笔墨功夫。虽然当时倍感压力,但现在回想,正是那段扎实的训练,为我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带我们外出写生时,对自然和创作的见解也让我受益匪浅。可以说,陈老师不仅教我画画,更教会我如何以严肃的态度面对艺术。

硕士毕业之后,我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国画院工作。单位给了我很大的创作空间,让我可以安静地画画、思考。那段时期,我开始更深入地思考人生、感知生命,创作了一批以“山”为主题的作品。山,在中国画里从来不只是山,它是一种精神,是孕育与泰然的象征。四季轮回,生命更迭,人类亦是在不断创造中向前。我试图以静止的画面捕捉流动的时间,在笔墨间埋藏下“自然-自我-未来”这一循环往复的线索。

《山外山》创作小稿

《浅山》手稿草图

2022年前后,我陷入了一段疑惑和胶着期。毕业以后,我一直处于一种安逸却也封闭的节奏中,重复着相近的工作,仿佛心中的灵感被悄然掏空。我开始怀疑自己——我一直想表达的是生命力,可那段日子里,我想说的话似乎变少了,创作的冲动也迟迟不肯到来。

犹豫和自省之后,我选择回到最开始的地方:聆听自然。于是有了《山隐》。在这幅作品中,我把山当作一个“人”来描绘,两汪清泉是它的眼睛。我听它低语,它也在凝视我。创作,变成了一场与画中世界的互相注视。

《山隐》

创作完《山隐》之后,我决定重返校园读博。现在师从范扬先生,他的艺术视野开阔,创作力充沛,以另一种方式启发着我。虽然奔波在两座城市之间,但那种重新做回学生、专注学习的感觉,让我重新体验到成长带来的踏实感。

读博学习期间的课程

不画画的时候,我不常外出,喜欢整理画室,也喜欢搭乐高积木——只有这时候,我能像画画一般专注。空闲时,我还会去一家农民工子弟小学的公益图书馆做志愿者。这些看似与艺术无关的事,却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也反哺着我的创作。

不画画时的爱好就是搭乐高积木

经常去做志愿服务的农民工子弟小学图书馆

有人说,我的父亲是著名画家,我该得到不少指点。实际上,他在家很少谈论绘画。我若让他看我的作品,他常说的是:“没画完,还得接着画。”在我父亲那里,所有作品都是未完成的。这种追求完美的态度,或许正是他以沉默的方式传授给我的最宝贵的一课。他总说“作画要先做人”,我一直把这句话铭刻在心里。

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

绘画于我,是内心的投射,是回望与远眺,是对“永恒”的轻声追问。我越来越觉得,创作如同一段“旅程”,一切都是在路上。而我们身处的世界如此复杂,如何用画笔描绘这种瞬息万变,将是我未来创作探索的方向。

读博期间课程

日常闲暇我还喜欢看电影,各种类型都有,尤其偏爱那些在有限空间中串联起人与事的作品。就像绘画,方寸之间调度万物,你不知道下一刻会出现什么,总有不同的惊喜在等着你。

《造梦的人》今敏画集

生活也好,创作也好,都是一个不断与自我对话、不断走向开阔的过程。我愿继续以平静之心,在画里修行,在时间里扎根。

(文/卢虓)

卢虓作品欣赏

卢虓《山外山》

纸本设色

205cm×180cm

2015年

卢虓《浅山》

纸本设色

270cm×210cm

2017年

卢虓《出暑》

纸本设色

210cm×200cm

2021年

卢虓《生命之树》

纸本设色

220cm×200cm

2021年

卢虓《向阳而生》

纸本设色

240cm×200cm

2021年

卢虓《清凉世界》

纸本设色

180cm×96cm

2021年

卢虓《山西写生1》

纸本设色

2021年

卢虓《山西写生2》

纸本设色

2021年

卢虓《小城之春1》

纸本设色

2022年

卢虓《小城之春2》

纸本设色

2022年

卢虓《山隐》

纸本设色

2023年

卢虓《满城文韵共烟火》

纸本设色

2024年

画家简介

卢虓,生于黑龙江哈尔滨。2004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学习山水专业,2011年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会员,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特聘画家,中国画创作研究院青年画院特聘画家,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二级美术师。入选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五、六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第六届北京国际双年展。

来源:中华网山东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