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也能做“芯片”!一起来看科学教育赋能产业发展的绍兴做法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3 14:10 1

摘要:近年来,绍兴以建设国家级、省级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为契机,紧扣集成电路等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探索推进芯片知识教育,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夯实人才根基。4月2日《杭州日报》专题报道我市科学教育做法,一起来看——

近年来,绍兴以建设国家级、省级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为契机,紧扣集成电路等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探索推进芯片知识教育,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夯实人才根基。4月2日《杭州日报》专题报道我市科学教育做法,一起来看——

产业“芯” 引力,

光刻机进校园 娃娃也能做“芯片”

能想象吗?娃娃们也能做“芯片”。

这并不是玩笑话,十一二岁的娃娃们不仅做出了芯片,还将做成的芯片正式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比如做成坐位体前屈自动检测装置、植物自动灌溉器、自动收衣架、小机器人……在绍兴越城区的皋埠中学,这一切都在课堂上真实发生。而且,从今年9月开始,学校将正式推出校本课程“芯动少年”,每一个入学的孩子都能学习芯片知识并参与制作。

为什么一所普通初中要全面铺开芯片知识教育?如果你了解到,在距离皋埠中学仅一公里的地方,就是绍兴集成电路产业的心脏——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园,这里龙头企业集聚,“芯芯”之火澎湃,或许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普通初中买了一台光刻机

去年1月份,皋埠中学花了25万元采购了一台教学用光刻机,这预示着学校打造“越芯空间”特色科技教育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我们筹备了很久,不仅要开设一门特色课程,还要打造一个能承载课程开展的空间,我们把它取名‘越芯空间’。”皋埠中学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朱宝满介绍,“越芯”空间一期占地800多平方米,学校投入150万元。

在“越芯”空间看到,这里以蓝色为主基调,装饰充满科技感,犹如一个大型科普博物馆,全馆分为“芯制造”“芯课堂”“芯应用”“芯光刻”“芯工坊一”“芯工坊二”五大板块六个空间。前三个板块以科普和展示为主,后一个板块主要是孩子们动手操作的工坊。“芯光刻”则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场所,光刻机就放在这里。通过这台光刻机,学生可实践芯片制作的各个步骤,包括基片清洗、涂胶、曝光、显影等,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微电子器件或电路原型,让学生了解从设计到制造的完整流程。

当天下午,初一年级的马荣俊、严奕恺等几位学生正好在上拓展课,授课老师张岳峰告诉记者,尽管集成电路对初一的孩子来说知识点跨度有点大,但没想到孩子们学习积极性很高且掌握得很好。“应该是这种实操的授课方式学生喜欢,学习效果好多了。”他说。

马荣俊在展示自己制作的芯片。

张岳峰老师在授课。

“去年空间建设好后我们想先试水,所以‘芯动少年’目前还是拓展课,类似于兴趣班。”朱宝满说,经过近一年的实践,目前校本课程的体系已经搭建好,课程设置也已完善,共有《初级芯片课程》《中级芯片课程》两门,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学习芯片制作。今年9月份新生入学后,“芯动少年”将作为校本课程开设,每两周一次,每个孩子都会学到。

产品氛围烘托出特色校本课程

皋埠中学东临吼山风景区,北枕浙东大运河,一公里之隔就是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园,这里是整个绍兴乃至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的星火之地。

2018年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园破土而出,正式拉开了绍兴集成电路产业飞速发展的大幕。同年中芯国际正式入驻,此后长电、豪威、美新、深迪等行业龙头也纷纷落户,上下游产业资源加速集聚,产业生态不断完善。

2019年5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建设“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首次被写入国家战略。这些年,绍兴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目标和定位非常清晰,以建设世界级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集群为目标。

“这门课程能开展起来,与我们所在区得天独厚的条件密不可分。”朱宝满介绍,依托越城区皋埠街道“集成电路小镇”的微电子产业链背景,学校与多家企业、高校、科研平台等开展了合作,共同推进“越芯”空间以及校本课程的建设。“长电集团的夏雷博士参与了前期筹建,我们还聘请了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刘雪春教授、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肖文博士等为大讲堂讲师,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的鞠金凤教授还是我们的科学副校长。他们不仅定期给学生做讲座,也为我们的科学教育出谋划策。”

“还有家长资源,学校有不少孩子的家长在集成电路产业相关公司工作,课程能顺利搭建也有家长的功劳。”朱宝满说。

向全社会开放的“越芯”空间

如果把“娃娃做芯片”仅仅看作是一个学校的教学实践,那就有点低估了皋埠中学乃至整个越城教育的志愿。

2024年1月绍兴越城区被评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越芯”空间的建设一开始就得到了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的“越芯联盟领导小组”,并以“越芯”空间为核心,以12所联盟学校为基石,形成强大的科学教育合力,辐射全区N所学校。

以上述愿景为建设目标,目前“越芯”空间已经实现线上线下可同时开课,网上虚拟展厅,网上课程均已经准备就绪,孩子们在家就能参观越芯空间实景以及相关的学习课程。“我们已经与联盟学校实现了几次连线课程,未来这个辐射面会更广,目前‘越芯’空间的展厅网址已经挂上‘学在越城’,向全社会开放。后期只要陆续将课程放进去就可以了。”朱宝满说。

研学团的孩子们与机器人互动。

与此同时,自去年6月开始,“越芯”空间接受线上预约线下参观,向全社会开放。“去年至今已有近万人参观,中小学阶段的孩子最多。”朱宝满告诉记者,寒暑假是“越芯空间”研学的高峰,但由于学校接待能力有限,未能满足所有人的愿望,未来如何提高接待能力也是功课之一。

“我们希望把‘越芯’空间打造成一把钥匙,开启学生对高科技探索的兴趣之门,为我国芯片产业播种未来希望。”朱宝满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产业学院离学校也不远,这所总投资达32亿元、占地总面积将近500亩的学校今年秋季开始招生了,将集中导入杭电集成电路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培养体系,办学规模预计5000人。“未来这里会成为集成电路人才的摇篮,从娃娃抓起的意义是不是就更大了呢?”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