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座3200多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除了众多名胜古迹,还有494株古树名木。它们以盘结的老根屹立龙城大地,用一圈圈年轮见证岁月的变迁。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老古董”,品读它们的故事与传说……
春意萌动,总在不经意间点亮满城绿色的期待。常州人爱赏人间草木。
春天,赏笼盖四野的悬铃木
夏天,赏繁茂成荫的香樟树
秋天,赏灿若云霞的桂花树
冬天,赏金风玉露的银杏树
……
在这座3200多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除了众多名胜古迹,还有494株古树名木。它们以盘结的老根屹立龙城大地,用一圈圈年轮见证岁月的变迁。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老古董”,品读它们的故事与传说……
江南风雅寻树影
在常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内,掩映着一颗古色古香的明珠,它就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未园。置身于由白墙青瓦的高墙所环绕的这座私家园林,就仿佛漫游自然天成的植物园。现植有罗汉松、广玉兰、银杏、香樟、金桂、丁香、红枫、天竹、腊梅、黄杨等近20个品种,其中百岁以上的便有10多株。
春夏秋冬,红的枫叶、黄的银杏叶、绿的香樟色彩妖娆迷人,桂花香不知百年来迷醉了多少游人。
未园丰茂的草木是风景,也是缩影。老城厢是常州文风鼎盛、名流荟萃之地,千百年来遗留下了古树名木宝贵资源。据统计,老城厢范围内就有近40棵古树、25棵名木。
“江南名士第一巷”青果巷,除却名士辈出,古树名木也不胜枚举。
常州青果巷82号,是八桂堂的所在地,这座宅子是著名抗倭英雄、散文四大家之一的唐荆川所建。中国古代把考中进士称为“蟾宫折桂”,读书人心中总有个“折桂”情结,唐荆川同样如此。他在院中种下了八棵桂花树,寓意“蟾宫折桂”,宅子也因此得名八桂堂。
荆川先生当年无意间在宅院种了八棵桂花树,没想到还真为常州留下了些许灵气,延续百年。这座宅子里走出了不少历史名人,比如,清朝实业家庄楷,著名画家钱维城和钱维乔兄弟,瞿秋白在八桂堂出生,张太雷也在此住过,之后这里又成了著名爱国实业家、收藏家刘国均先生的故居,数不清的名流志士在此居住过,悠悠桂香飘百年,成就了八桂堂的百年人文底蕴。
一城黄金一城诗
“从来银杏不负秋,又是一年黄叶时。”银杏是几亿年前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裸子植物,有植物界的活化石之称。常州的“第一树”,便是这棵位于新北区魏村街道白龙寺的千年古银杏。
△白龙寺的古银杏,树龄1000年
有人说是唐朝时期的,也有人说是北宋时期栽种的,如今已无处可考,只知道它在上世纪就被列入了古树最高级别的国家一级古树。它独自巍然,高七丈有余,最粗胸径近十八尺,需要五六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散开的树冠,犹如一把巨伞,撑住了天地。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此树在当地,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东海龙王的女儿白龙姑娘下凡,与柴家边村的小伙子柴宁相识相恋,却被龙王棒打鸳鸯。白龙被迫离开前,为村里挖了两条河流,让这里永远不受旱灾,乡亲们含泪把白龙掉落的绣花鞋埋在了河畔,第二年春那里竟然长出了一棵银杏树,后来人们在树前建起了白龙寺,以纪念美丽而善心的小白龙。
这样美丽的传说,常州的古银杏树几乎“树”手一个。
△横山桥白龙观的双株银杏,树龄800年
△金坛区圆通庵的银杏树,树龄约600年。据县志记载,该树为明朝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所植。
从白龙寺的“常州第一树”,到常州经开区横山桥白龙观的两棵相伴千年的雌雄树;从武进区湟里镇300岁的“信号树”,到大庙弄老城厢复兴的见证者;从与天宁寺、红梅公园等古刹园林相互映衬,到在新龙生态林、中华孝道园等地营造银杏景观大道……
在众多市民的印象里,金黄的银杏是秋冬的常州不可缺少的一种风景,不仅给人璀璨生辉的视觉之美,更是一种穿越时空的精神象征。
年轮深处锁乡愁
树不会说话,但它的每道褶皱里都藏着故事。在常州的古树下,每个步履匆匆的赶路人偶然驻足,都会在树影里想起某个遥远的午后,那些被岁月封存的回忆。
△鸣珂巷的核桃树,树龄105年
在常州市鸣珂巷幼儿园内,生长着一棵百年核桃树,在砖红色复古小洋楼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高挺。“这么多年来,一波波的孩子与核桃树,已经成为彼此成长的见证者。”林格是这所幼儿园的老师,在这里工作已二十多年。
百年来,老树默默生长,是小朋友口中亲切的“核桃树爷爷”,有时一阵风吹过,树上的核桃会自由掉落,砸在车棚顶上,叮叮咚咚,好似大自然演奏的欢快乐曲,也让展开与核桃树相关的教学活动,成了幼儿园一直以来的传统。
在常州,每一棵古树都深系着一份情感,它们的树根深扎的是乡土,年轮镌刻的是时光,枝桠间流转的是代代相传的童年絮语,斑驳树影里沉淀的游子绵延的乡愁。
在孟河镇南陵兰村生长着一棵古银杏树,秋日里,树下散落着熟透的白果,是村民世世代代的金色记忆。
“以前每家每户都会准备一口大缸,把熟透的白果放进去,让它的外壳自然腐烂,里面的果子洗洗干净炒着吃,很香,但是村里长辈总是嘱咐我们不能多吃。”80岁的郑老先生说,从他还是孩童起,每年秋天,这棵银杏树下都特别热闹。
从前物资匮乏的年代,炒白果成了村子里秋日的期盼。“白果除了可以吃,还可以玩,把白果收集好,染上颜色,老话叫抛沙塘。”当地村民说。“真的没想到,这已经是六十几年前的事情了。”
古银杏树除了给村民带来视觉和味觉的享受外,更是贫苦年代村民精神的支柱。“从前医疗水平不行,村里体弱多病的孩子会被过继给银杏树当孩子,就期望可以沾沾老树的福气,远离灾病,福寿绵长。”
千载青脉启新程
汪曾祺曾说:“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正如同生活在这座城里的人们,爱着四季的树木,爱着这充满诗意的生活。
为了让市民能够长期欣赏到古树名木的沧桑风姿,近日,常州全面启动古树名木健康“体检”工作,通过专业团队对全市登记在册的古树进行“一树一评估一方案”系统化健康评估与养护,科学守护这些见证城市历史的"绿色活化石"。
在未园,检测人员正一手拿着平板电脑,一手推着雷达设备,对一棵约135年树龄的樟树进行根系探测。“检测报告”内容包括古树根系分布与密度、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等情况,不仅为养护人员提供精准、精细的古树修复数据,还可为古树土壤改良和施肥等生存环境提供可靠依据。
当前,全市现有古树名木494株,其中古树468株、名木26株。在坚持古树名木原址保护的基础上,市城管园林部门将持续开展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工作,加大管控力度,做好古树名木的日常巡查,通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古树名木的“加码”保护。
我市今年还将建立完整的古树名木及古树后备资源普查档案,更新树牌,采取围栏保护和土壤清理等方式,进行全面挂牌保护并纳入古树名木巡查系统。
同时,启动全市市域古树名木保护规划(2024—2035年),组织广大市民和绿化爱好者进行古树认养,依托“古木传承”古树名木保护人才工作室等平台,开展实操培训、普及古树名木保护相关知识等活动,真正让古树名木在健康的环境中生长。
△中吴宾馆的香樟,树龄100年
来源:常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