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热点事件:2025年9月1日,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提出到2026年,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基本建立。
中研网
热点事件:2025年9月1日,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提出到2026年,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基本建立。
中研普华认为,《方案》明确2026年基本建立高质量标准框架、2030年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两步走”目标。《方案》不仅明确 "建什么标准",更规划了 "怎么建、怎么用" 的实施路径,融合了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从长远看,这份标准体系方案不仅是技术规范,更是工业母机产业的“升级路线图”。
Ⅰ 产业链简述
1、产业链概述
(1)工业母机概念
工业母机,又称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基石。工业母机处于制造业产业链的中游,下游的应用终端主要为机械设备、新能源、航空航天等行业。
工业母机是工业生产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其精度、效率等技术指标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与水平,因此机床行业的技术水平是衡量一国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图表:产品按“精度、复杂度、自动化水平”分为三大档次
产品档次技术特点代表产品资料来源:中研普华资料库
(2)产业链概述
工业母机产业链涵盖从上游零部件供应到中游机床制造,再到下游终端应用等多个环节。上游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机床机架、传动系统、功能部件、数控系统、电气元件等。中游环节是机床的制造过程,包括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形机床、特种加工机床等。下游是机床的终端应用领域,包括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模具制造、工程机械、军工、3C电子、电力设备、船舶等多个行业。
图表:工业母机产业链全景各环节构成速览
产业链环节核心构成上游——关键零部件结构件(床身/工作台)、精密传动(丝杠/导轨/主轴)、数控系统(CNC)与伺服、功能部件(刀库/转台)、刀具磨具中游——整机制造金属切削(车/铣/磨/加工中心)、金属成形(冲压/锻压)、特种加工(激光/电火花)、增材制造下游——应用场景汽车/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3C电子、模具、工程机械、军工、电力设备、船舶资料来源:中研普华资料库
工业母机产业链以“减材/等材/增材装备”为核心,上游为关键零部件与数控系统,中游为整机制造,下游覆盖汽车、航空航天、3C 等高端应用。
图表:工业母机产业链全景图谱
资料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工业母机产业链清晰分为上游核心零部件与材料、中游整机制造、下游应用领域三大层级,同时依赖“研发设计”和“后市场服务”两类关键支撑环节,各环节技术难度、附加值差异显著。
(2)产业链发展特点
第一,上游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提升。近年来,我国工业母机关键部件国产化率持续提升,但中高档数控系统、高精度丝杠、导轨、伺服电机等仍依赖进口。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内企业加速研发突破,直线电机在高端机床领域的应用逐步替代传统伺服电机+滚珠丝杠组合,推动机床性能跃升。
第二,中游制造企业加速技术升级。国内企业如沈阳机床、海天精工、秦川机床、科德数控等正逐步提升技术水平,但在高端市场仍与国际领先水平存在差距。国内企业通过规模化生产与成本控制,主导汽车发动机缸体、变速箱壳体等标准化零部件加工设备市场,并通过“性价比+服务响应”策略提升市场份额。
第三,下游应用领域需求多元化。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对工业母机的精度、效率和智能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催生对高精度、智能化设备的新一轮需求。
(3)产业链投资环境
202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14374亿元,比2023年增长3.2%,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57574亿元,下降0.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9543亿元,比2023年增长2.6%;第二产业投资179064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投资325767亿元,下降1.1%。
图表:2020-2025年上半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增速分析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第二产业中,2024年制造业投资增长9.2%,增幅扩大2.7个百分点。2020至2024年,中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波动较大,2021年达到最高点13.5%,2020年受疫情影响降至最低点-2.2%,2024年稳定在9.2%。
图表:2020-2025年上半年中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Ⅱ 产业链上游
(1)产业链上游发展
工业母机产业链上游为核心零部件供应环节,主要包括机床机架、传动系统、功能部件、数控系统、电气元件等。上游是产业链“卡脖子”集中区,核心部件直接影响机床的精度、速度、稳定性。
(2)产业链上游细分发展
上游细分分类
工业母机产业链上游为核心零部件供应环节,主要包括机床机架、传动系统、功能部件、数控系统、电气元件等。
丝杠
(1)产业链分析
丝杠作为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核心机械传动元件,按摩擦特性可分为梯形丝杠、滚珠丝杠和滚柱丝杠三类。其中,滚珠丝杠传动效率达90%-96%,行星滚柱丝杠在承载能力、寿命等方面更优。
图表:丝杠分类
资料来源:中国传动网、中研普华资料库
产业链方面,丝杠已形成完整链条,上游包括材料、加工设备等,中游为各类丝杠产品,下游覆盖汽车、机器人等多领域。
(2)市场规模分析
2020-2022年中国丝杠市场规模CAGR达45%,2023年约25.7亿元,滚珠丝杠占比61%,行星滚柱丝杠仅4%。预计2025-2030年,在新质生产力推动下,丝杠市场增速将保持在20%左右。
图表:2024年中国丝杠市场规模及占比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3)重点企业分析
随着行业潜在规模不断扩大,众多企业投身丝杠产业,加上长期深耕企业以及强势外企,丝杠已经形成以上游加工设备、刀具、材料,中游丝杠产品,下游行业应用为代表的产业链。
全球范围内,NSK、THK等国际巨头仍占主导地位,而在中国市场,内资企业市场份额较小,不足20%。丝杠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环节均有较大提升空间。
图表:2025年中国丝杠重点龙头企业竞争力剖析
企业简称所在地核心产品/规格2025竞争优势剖析南京工艺装备江苏南京行星滚柱丝杠G3级、滚珠丝杠全系列国内规格最全基地山东博特精工山东烟台滚珠/行星滚柱丝杠C0-C7级P2级生产线覆盖全精度秦川机床陕西西安行星滚柱丝杠P0级、RV减速器国内唯一P0级量产恒立液压江苏常州微型行星滚柱丝杠、滚珠丝杠电动缸进入特斯拉供应链测试贝斯特江苏无锡C0级精度丝杠、涡轮增压器C0级精度应用于半导体设备五洲新春浙江新昌丝杠冷轧工艺、风电滚子冷轧工艺成本比THK低15%万通液压山东烟台行星滚柱丝杠、深海液压2025年产能100万套(满足50万台机器人)双林股份浙江宁波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2025年发布首款反向式产品,商业化领先资料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中国大陆厂商在国内滚珠丝杠中低端市场已有突破,高端市场国产化率仍有较大上升空间。截至2024年,高端产品中,德国力士乐,日本THK、NSK等海外企业的市场份额为90%,中国台湾和大陆厂商(南京工艺、秦川机床子公司汉江机床)仅各占5%。中端市场中,中国台湾的上银、银泰占据约40%的市场份额,中国大陆厂商的市场份额为30%,德国力士乐,日本THK、NSK等海外企业的市场份额为30%。低端市场以中国大陆企业为主。
更多报告内容点击:2025-2030年中国丝杠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伺服电机
(1)发展现状分析
伺服电机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电子制造设备、包装机械、纺织机械、塑料机械等多个领域。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进,伺服电机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伺服电机行业作为自动化控制领域的核心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中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其技术含量和市场价值不断提升。
(2)销售规模分析
2024年,中国伺服电机总销量约1677万台,同比增长23%,其中交、直流伺服电机的销售量均呈增长趋势。
图表:2022-2025年中国伺服电机市场销售额走势图
数据来源:CCPC、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2024年中国伺服电机市场是量增额缓态势,价格竞争导致行业整体价值空间收窄,销售量同比增幅达23%,但销售额同比增幅仅2%,量额增长差明显,伺服电机的价格下降对销量的提升效果明显,但未形成有效的市场规模扩张。
(3)重点企业分析
中国伺服电机市场主要以“外资主导高端、本土主导中低端的竞争格局。2024-2025年本土品牌加速向中高端渗透,前五合计份额 超过50%,其中汇川技术在本土品牌中居首。
图表:2025年中国伺服电机重点龙头企业竞争力剖析
企业简称所在地2025市占率/规模核心产品/规格汇川技术深圳28.2%(国内第一)MD800系列0.1μm级、伺服+控制器一体化埃斯顿南京>10%(国内第三)伺服+控制器一体化、协作机器人伺服禾川科技浙江>12%(国内第二)高压伺服、医疗伺服0.1μm级台达台湾>6%交流伺服、绿色节能安川电机日本>8%(外资第一)0.1ms响应、高端贴片机步科股份深圳7%(低压伺服第一)低压直流伺服、无框力矩电机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更多报告内容点击:2025-2030年中国伺服电机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传感器
(1)市场运行分析
随着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5G、AIoT技术的普及,催生对高精度、低延迟传感器的海量需求。近年来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3644.7亿元,同比增长14.9%。
图表:2019-2024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及增速走势图
数据来源:CCID、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首次超过4000亿元,4061.2亿元,同比增长11.4%。具体到各传感器细分领域,在2024年中国传感器市场细分份额中,压力传感器以714.2亿元的规模排名第一,占比17.6%;流量传感器以545.6亿元位居第二,占比13.4%;图像传感器505.9亿元排第三,占比12.5%。
图表:2024年中国传感器细分市场结构占比
数据来源:CCID、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2)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正从传统的被动监测设备向具有智能分析和处理能力的智能传感器转变。
(3)重点企业分析(企业投资布局、企业排名分析)
传感器行业作为现代科技的核心支撑,正以其强大的感知能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创新的重要力量。我国传感器企业正从“中低端替代”向“高端突破”转型,同时抓住汽车电子、工业互联网等增量市场机遇。
图表:2025年中国传感器重点龙头企业竞争力剖析
企业简称赛道/定位核心竞争优势韦尔股份CIS(图像传感器)全球CIS前三,车规 CIS出货领先;12MP车规 OX12A10 量产,专利 4600+;手机/车载双轮驱动。思特威CIS(图像传感器)高端化与车规化加速,50MP+多系列量产,2024年营收高增。格科微CIS(图像传感器)中高端与车规线完善,多摄渗透提升,2024年业绩大幅改善汇顶科技触控/指纹/低功耗SoC指纹识别龙头,OLED超声波指纹上量;触控高毛利,车规BLE SoC与音频拓展华工科技温度/压力/流量等温度传感器国内龙头;新能源PTC热管理覆盖主流车企;多新品推进歌尔微MEMS麦克风/传感器全球前十、国内领先;2024年前9个月营收32.66亿元,同比增长52.12%。瑞声科技MEMS麦克风全球第二大MEMS麦克风;2024年传感器及半导体业务收入7.73 亿元华润微MEMS/功率半导体MEMS代工与自研并进,产品线覆盖压力/加速度/磁传感器纳芯微MEMS/模拟前端模拟与MEMS融合,车规与工业产品线完善,生态协同强敏芯股份MEMS传感器多品类 MEMS(加速度/压力/麦克风),持续迭代与降本睿创微纳红外探测器/模组6μm VGA非制冷红外芯片接近国际水平;车载红外夜视量产落地奥迪威超声波传感器/执行器车载超声波前装量产;AKII系列支持AVP-L2+,功能安全;机器人感知与执行一体柯力传感力/称重/仪表称重测力龙头,年产约300万台传感器;“传感器森林” 并购整合;人形机器人六维力/关节力/触觉布局明治传感工业光电 / AI 传感2024年中国工业传感器市场份额跻身前三、国产光电第一;渠道网络完善;多认证支持出海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尽管在中低端传感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国内企业在高端领域仍面临“卡脖子”风险。例如,汽车激光雷达的核心芯片、工业高精度压力传感器的敏感元件、医疗影像传感器的像素工艺等,长期依赖进口。
更多报告内容点击:2025-2030年中国传感器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预测研究报告
Ⅲ 产业链中游
工业母机的中游主要涉及机床的制造过程,根据加工方式和用途,包括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形机床、特种加工机床等。这些分类涵盖了工业母机中游的主要产品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加工特点。
图表:工业母机(机床)按加工方式和用途分类
分类主要简介金属切削机床通过切削、特种加工等方法,将金属毛坯加工成所需形状和尺寸,如车床、铣床、钻床等,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金属成形机床主要用于对金属材料进行压力加工,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的形状和性能,如冲床、压力机等。特种加工机床采用激光、电火花等特殊加工方式,能够实现对高硬度、高脆性材料的精密加工,满足一些特殊领域的需求。其他类数控机床包括但不限于电火花加工机床、激光加工机床等特种加工机床,以及其他未归类的数控机床。资料来源:中研普华资料库
工业母机行业作为国家制造业的核心,近年来受到政策的持续关注和扶持。在政策大力推动下,工业母机国产化进程加快。
在政策助力下,我国机床行业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产业高质量发展态势已现。近年来,为促进我国机床产业向高质量发展,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持续性政策,2024年则得到进一步强化,例如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中将数控机床列于鼓励类目录;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方案推动机床行业应用并推动开展“工业母机+”产需对接活动等。
图表:2024-2025年中国工业母机主要政策解读
时间政策文件政策内容解读2024-03-13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工业母机作为关键设备,被纳入设备更新行动的重点领域。工业母机更新重点方向包括主机制造设备、关键零部件制造设备、工具附件制造设备等。
2024-03-18《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行动计划》将推动工业母机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升工业母机的性能和精度,满足高端制造业的需求。
2024-07-17
《“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实施方案》推动工业母机在汽车制造、工程机械、3C电子、电力设备、船舶、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工业母机产业与下游应用领域的深度融合。2024-07-18《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推动工业母机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提升工业母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水平和效率。2024-08-01《关于2024年度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的工业母机企业清单制定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通过税收优惠支持工业母机产业发展,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2025-03-05《关于2024年度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工业母机企业清单制定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推动工业母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2025-09-01《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加快以标准提升引领工业母机产业优化升级,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2025年8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信部、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为工业母机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的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
(2)行业发展分析
我国已成为全球工业母机重要生产、消费大国,产业规模连续十余年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中国制造的机床产值占全球机床总产值的32.1%。
我国工业母机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在高端市场和核心技术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较为突出。在数控化率方面,2023年我国金属切削机床数控化率仅为45.5%,与日本的80%以上、美国和德国的70%以上相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行业规模分析
中国已连续15年稳居全球最大机床生产及消费国。2024年中国工业母机市场规模已从2019年的6313.62亿元增长至7128.86亿元,预计2029年将突破8000亿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市场规模已从2019年的62.9亿元增长达到120亿元以上,成为国内工业母机领域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产品市场之一。
图表:前后5年中国工业母机市场规模及趋势预测
数据来源: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完成营业收入4933亿元,同比下降1.7%,降幅较一季度收窄2.5个百分点。金属切削机床产量40.3万台,同比增长13.5%;金属成形机床产量8.5万台,同比增长10.4%。
(4)出口规模分析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24年我国机床出口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全年机床出口金额达112.67亿美元,同比增长7%;其中,12月份出口金额为11.72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21.7%,且连续三个月保持正增长。
从出口数量来看,2024年全年我国机床出口数量为1826万台,同比增长7%;其中,12月份出口数量为166万台,同比增长7.1%,同样实现连续三个月的正增长。
(5)企业竞争分析
我国机床龙头呈现“多龙头、低集中度”格局。国内企业如沈阳机床、海天精工、秦川机床、科德数控等正逐步提升技术水平,但在高端市场仍与国际领先水平存在差距。
图表:2024-2025年中国机床重点龙头企业核心产品
企业所在地核心产品/规格沈阳机床辽宁沈阳五轴联动数控系统、大型数控车床秦川机床陕西西安五轴联动、行星滚柱丝杠P0级、RV减速器创世纪广东深圳五轴联动、立式/卧式加工中心海天精工浙江宁波立式/卧式加工中心、五轴联动亚威股份江苏扬州立式/卧式加工中心、激光切割日发精机浙江新昌立式/卧式加工中心、航空航天专用科德数控辽宁大连五轴联动高端整机浙海德曼浙江台州高端数控车床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6)“十五五”行业发展预测
预计“十五五”期内,我国将延续并强化“十四五”期间的政策导向,通过“一条龙”应用计划、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等机制,鼓励下游用户优先采购和使用国产高端装备及核心部件,以市场应用迭代推动技术成熟。
更多报告内容点击:2025-2030年工业母机“十五五”产业链发展潜力及投资环境深度剖析报告
Ⅳ 产业链下游
(1)产业链下游发展
工业母机的下游应用领域广泛,覆盖了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模具制造、工程机械、军工、3C电子、电力设备、船舶等多个行业。
随着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等概念的兴起,工业母机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从传统的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等行业,逐步延伸到医疗、能源、轨道交通等新兴产业。
1.汽车制造
从产业构成来看,汽车产业链涵盖了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零部件制造,中游的整车生产,到下游的销售服务以及后市场等多个环节。中游的整车生产环节,正处于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转型浪潮之中。电动化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升温,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569.9万辆和560.8万辆,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
报告显示,汽车产销总量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一。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其中,汽车国内销量2557.7万辆,同比增长1.6%,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图表:2019-2024年中国汽车销量及增速走势图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2021年以来,中国车企海外开拓持续见效,出口数量快速提升,成为拉动中国汽车产销总量增长的重要力量。2024年,尽管外部压力加大,我国汽车出口仍实现了19.3%的同比增长,达到585.9万辆。
整体来看,汽车销量在各区域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主要受经济、人口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汽车销售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省份和城市。
图表:中国汽车销售市场区域热力地图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更多报告内容点击:2025-2030年汽车制造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
2.工程机械
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各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预测,2025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营业收入将达到9000亿元。
2024年我国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额为554.5亿美元,同比增长8.59%。其中进口金额25.91亿美元,同比增长3.17%;出口金额528.59亿美元,同比增长8.87%。
图表:2019-2024年中国工程机械出口金额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研普华
2024年我国工程机械出口额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为:俄罗斯联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印度、沙特阿拉伯、日本、澳大利亚、阿联酋、比利时。俄罗斯仍是第一大出口国市场,出口额高达63.62亿美元,前三甲保持不变。
图表:2024年工程机械出口额前十的国家和地区
(2)产业链下游趋势
工业母机下游应用领域向多元化、定制化、智能化的趋势发展,对工业母机的性能和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工业母机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更多深度分析可垂询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获取完整报告。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互动探究。
同时中研普华研究院还提供产业规划、十五五规划、园区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产业链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等咨询服务。
来源:中研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