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青春不缺位——定西市织密未成年人“主动创稳”防护网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0 08:50 1

摘要:“同学们,遇到校园欺凌别害怕,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法律会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近日,在渭源县“爱未园”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中心内,该院副检察长、四级高级检察官苏晓娟正拿着漫画版法治手册,给前来参观的东方红中学学生们讲解维权知识。展厅里,模拟法庭、法治互动屏前围满

“同学们,遇到校园欺凌别害怕,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法律会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近日,在渭源县“爱未园”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中心内,该院副检察长、四级高级检察官苏晓娟正拿着漫画版法治手册,给前来参观的东方红中学学生们讲解维权知识。展厅里,模拟法庭、法治互动屏前围满了好奇的身影,一场沉浸式法治教育课正在这里生动上演。

“未成年人犯罪往往不是‘一坏到底’,更多是一时糊涂。”苏晓娟指着墙上的品牌LOGO继续向记者解释,“‘源为爱’既取‘渭水源头’的地域特色,也寓意‘从源头守护爱’。我们构建的‘综合履职+法治教育+家庭教育+多方联动’体系,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司法温度。”

在“爱未园”“一站式”保护中心,这样的温暖时刻时常发生。针对涉罪未成年人,这里有“检察官+心理咨询师”双轨帮教,用专业力量引导迷途少年回归正途;针对未成年被害人,“经济救助+心理疏导+法律支持”的全链条救助体系已帮助9名孩子走出阴影,重拾生活信心。

“去年有个被害女孩家庭困难,我们不仅帮她申请了3万元司法救助金,还联系学校为她办理了助学金,现在她学习成绩稳步提升。”回忆起救助案例,苏晓娟的语气里满是欣慰。

守护未成年人成长,法治宣传的触角需延伸到每一个角落。“我们开展了30余场线下宣讲、20余次云课堂,3万多名学子跟着视频学法律知识。线下宣讲时,我们还会给孩子带法治漫画、笔记本,让他们把‘法治种子’带回家。”苏晓娟打开手机,展示着“云课堂”的播放记录,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播放量,见证着法治教育的覆盖面与影响力。

除了法治护航,家庭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课堂”,同样是“主动创稳”工作的重点。“有些家长觉得‘管孩子是学校的事’,我们得帮他们转变观念。”苏晓娟拿出一份《督促监护令》,这是去年针对一名疏于管教孩子的家长发出的文书。“发出后,我们联合妇联开展了3次家庭教育指导,现在家长每周都会主动和老师沟通孩子情况。”

截至目前,渭源县检察院已发出17份《督促监护令》,开展22次家庭教育指导,线上直播更是让《家庭教育促进法》走进千家万户,推动家长们扛起监护责任。

如果说检察机关是未成年人“主动创稳”防护网的重要司法力量,那么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成长的主阵地,则承担着守护青春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职责。

“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成型的关键期,校园安全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我们靠‘234610’模式把责任拧成一股绳。”东方红中学分管安全副校长曹国臣站在教学楼前,看着学生们有序进出,语气坚定。

在这所学校,“守护”从来不是口号,而是贯穿日常的“成长护航工程”。清晨7点,班主任已在教室开展“安全晨检”,记录学生出勤与情绪状态;课间,综治队伍和安全员组成的巡逻队穿梭在校园角落,排查设施隐患;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全校师生都会参与应急疏散演练,从火灾逃生到防踩踏,每个环节都熟练于心。

在筑牢安全防线的同时,该校也将法治教育融入课堂内外,让法治意识在学生心中扎根。“同学们,你们知道网络诈骗常见的手段有哪些吗?”在高一(3)班的法治主题班队会上,法治副校长结合真实案例,用提问互动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枯燥的法律知识变得生动易懂。

曹国臣介绍,学校通过“1353”法治教育思路,打造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文化熏陶”的立体模式,“去年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很多孩子回来后说‘原来一时冲动的后果这么严重’,这种沉浸式体验比单纯说教管用多了。”

如今,在定西市,司法力量的“守护”、学校教育的“引导”、家庭责任的“托举”已深度融合,形成了“家校社”协同治理的强大合力。未来,随着三方协同机制的不断完善,必将有更多孩子在全方位的守护中,沐浴阳光、茁壮成长,让青春的每一步都走得更稳、更实、更有力量。(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魏璐

来源:渭源检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