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全国第二、第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2 00:55 1

摘要:赛迪顾问作为国家级智库机构,直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本次评价构建了包含“创新生态、创新动力、创新主体、创新成果”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除直辖市、国家级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外的地级市市辖

3月31日,赛迪顾问发布了《赛迪创新百强区(2025)》报告,宝安区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二。

赛迪创新百强区

赛迪顾问作为国家级智库机构,直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本次评价构建了包含“创新生态、创新动力、创新主体、创新成果”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除直辖市、国家级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外的地级市市辖区创新能力开展了全面评价,并基于统计数据及赛迪产业大脑,形成了2025年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

赛迪顾问指出,赛迪创新百强区(2025)是创新成果产出的主要空间,其创新主体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科教投入水平持续加强、科技服务业主体显著增加。

无独有偶,在同一天

宝安的名字再次闪耀在

另一份“含金量”十足的名单上

3月31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AI未来论坛:创新·投资·全球化”在北京举行。国内知名的创新经济信息服务平台——投中信息首次发布“投中2024年度中国最具创投价值城区榜单”,研究全国所有GDP超千亿的县级行政区以及经济功能区的创投氛围和发展质量。

在本次上榜的TOP10城区中

深圳市宝安区位列第四

投中网是领先的创新经济信息服务平台,拥有立体化传播矩阵,为创新经济人群提供深入、独到的智识和洞见,在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和创新商业领域拥有权威影响力。“投中2024年度中国最具创投价值城区榜单”围绕两大方向,一是区域创投氛围,二是区域发展质量,设置了十项具体指标进行研究,上榜城区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接连登上两份重磅榜单

宝安凭借什么?

作为深圳制造业的“压舱石”,宝安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沃土,通过打造科技企业梯队、升级创新产业空间等举措,促进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优质创新型企业主体的引进和培育,是城区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抓手。近年来,宝安坚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数据显示

2024年,宝安区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9家,全市第二;市专精特新企业86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15家,全市第一。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小巨人”277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39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5524家

不止于此,宝安还拥有“四上”企业899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7300家,均为全市最多。尤其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连续8年居全国县区之首,国高企业密度是粤港澳大湾区平均密度的15倍。

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在优化创新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科研经费投入方面,2024年,宝安区R&D研发经费为177.6亿元总量全市第三,宝安区规上企业研发投入总额占比约97%,推动专利授权量达3.9万件居全市第一。依托于科技企业、人才团队、金融资本、科技服务等多元创新要素的充分集聚和互相碰撞,宝安区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已经成为中国创新成果产出的主要空间。

此外,2024年宝安区创新平台加速涌现,新增9家国家级平台,总数达15家居全市第三,各类平台总数795个。发挥华为云(宝安·前海)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万华化学研究院等产业创新平台“大平台、总链长”的资源集聚和带动作用,形成7个产18家概念验证中心、中小试基地,为企业规模生产提供中间试验、工艺验证、业关键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成前海深港等试生产等公共和半公共服务。创新平台赋能宝安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形成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湾区“科研经济”新阵地初步显现。

2025年,宝安区提出以“十新”加快推进宝安各项事业全面向新。如何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壮大经济发展“新能”?宝安要不断完善创新发展服务体系,促进各类企业竞相发展;强化创新平台产业赋能,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级;持续优化一流创新环境,全力建设产业创新高地,积极融入深圳科技创新发展格局,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实现应用创新向源头创新拓展、单一创新向联合创新升级、竞争创新向共享创新转变。

宝安的目标不仅是维持其在创新百强区中的领先地位,更是要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高地,推动源头创新、联合创新和共享创新的发展模式。通过企业、平台、政策和资源的深度融合,为深圳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来源:滨海宝安

相关推荐